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教师学生公务员学习进修工作资料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资料 >> 初中 >> 八年级第一学期 >> 教学设计语文 >> 正文

 

致蒋经国先生的信


 《致蒋经国先生的信》教案
一、教学目的:
1、了解一些生僻字词的用法,并能正确、灵活地加以运用。 
2、了解书信的有关知识,明白作者如何通过这种体裁表情达意。 
3、通过分析作者的一些字词句的使用,体会这些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4、文章使用了许多写作手法来加强表达效果,要掌握其精髓,并正确、灵活地运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体会书信这种文学体裁如何表达作者的情感,并学会如何使情感得到进一步 的升华。 
2、领会书信的巨大思想内涵及其对于社会发展、民族进步的重要意义。 
难点:
1、理解课文中作者对往事的回忆对于书信对象所起的作用。 
2、理解作者通过对各方面情况的分析如何反驳那些不利于祖国和平统一的言 论。
三、课时安排:二课时
四、教学设想:
可讲述一些关于台湾历史与现状的历史片的片段(也可通过图片来加强效果)使学生能够恰当、客观地认识大陆与台湾的历史与现状,感受伟大的爱国主义感情,从内心激起对祖国以及中华民族的热爱。激发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自己的贡献。 
五、教学内容与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字词)
1、生字
把晤wù   咫尺zhǐ  悖谬bèimiù  东隅yú  苟同gǒu  珍摄shè
毋庸赘言wúyōngzhuì    未雨绸缪chóumóu   难辞其咎jiū    同捐前嫌xián 
2、词语
未雨绸缪:比喻事先作好准备。
毋庸赘言:不必说多余的话。
难辞其咎:难以推卸罪责。
同捐前嫌:共同抛弃过去的嫌怨。
巧言令色:指用花言巧语和假装和善来讨好别人。
珍摄:保重身体。
咫尺:比喻距离很近。古代八寸为一咫。
悖谬:不合道理的言论。
二、关于作者:廖承志
作家简介:廖承志(1908—1983),广东省归善县(今惠阳市人),1908年9月25日出生于日本东京;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党和国家的优秀领导人:1925年加入中国国民党;1927年赴日本,留学于早稻田大学第一高等学院;1928年回国后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任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秘书长;1938年初至1942年初,在香港设立八路军办事处,领导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1945年6月被选为第七届中央候补委员,后历任中共南方局委员、中央宣传部副部长、新华社社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政务院(国务院)华侨事务委员会副主任、主任,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团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国青年艺术剧院院长,国务院外事办公室副主任,中日友好协会会长,外交部顾问,外交部党组副书记,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主任、党组书记,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主任,中央对台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第七、八、十、十一、十二届中共中央委员,第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一、四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五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第六届人大主席团成员(并获国家副主席提名)。第一届政协委员、常委等职。
三、关于廖仲恺
廖仲恺(1877年–1925年),广东惠阳人,原名恩煦、又名夷白,字仲恺; 国民党革命元勋之一,党内重要左派人物。1925年被暗杀。
廖仲恺生于美国三藩市旅美华工家庭。1893年回国。1902年留学日本,先入读早稻田大学预科,后在中央大学政治经济学毕业。1905年加入同盟会,任执行部外务科负责人。1911年辛亥革命后,到广东任都督总参议。1913年随孙中山逃亡日本。1914年任中华革命党财政部副部长,之后随孙中山反对袁世凯,参加护法运动;并在国民党刊物内发表文章,赞扬十月革命。1921年孙中山到广州任非常大总统,廖为财政部次长。之后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财政部长,工人部长,农民部长,黄埔军校党代表等职。1925年8月20日于广州中央党部门前被暗杀。经调查后相信暗杀是国民党右派所为,当中胡汉民被认为有重大嫌疑。
廖仲恺1897年与何香凝结緍。何香凝同为国民党左派。廖梦醒为廖仲恺之女。廖承志为廖仲恺之子,廖晖为其孙,二人皆在中共负责统战工作。
四、写作背景
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共逐渐调整了对台方针政策,由过去强调武力解放台湾改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并大力倡导加强两岸人民往来,通过政治谈判实现国家统一,在岛内和海外产生了空前热烈的反响,对国民党僵化的大陆政策形成强大冲击。
1982年7月,蒋经国在悼念父亲蒋介石的文章中,写到“切望父灵能回到家园与先人同在”,还表示自己“要把孝顺的心,扩大为民族感情,去敬爱民族,奉献于国家。”
很快,中共方面就作出了反应。1982年7月24日,廖承志给蒋经国发出公开信,刊发在7月25日《人民日报》上,出乎台湾当局的意料,引起海内外瞩目。信是这样写的——(见课文)。
这封公开信的发表,引起海内外极大震动,以个人私谊,浸透民族感情,这个角度极为自然生动,亦切合廖蒋两人的实际,完全触动了中华民族之深情,海岛当归祖国大陆,中华民族和平统一是大势所趋,中共民族大义昭然明示于天下。
1982年7月,身为中共中央对台工作小组组长的邓颖超看到蒋经国在台湾发表的一篇悼念父亲蒋介石的文章,文中思乡之情浓浓。邓颖超立即召集对台小组开会研究,建议由副组长廖承志给当年莫斯科中山大学的同窗蒋经国先生写一封公开信。
蒋经国1925年10月去苏联莫斯科学习,先后在孙逸仙大学(亦称中山大学)、红军军政学校读书,并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和共产党,受过马克思主义教育。青年时期的蒋经国因为身受红色赤都洗礼,还是比较倾向中国共产党的,对国民党右派势力排挤中共的那套做法深为不满。“中山舰事件”和“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发生时,蒋经国都曾挥泪写信给蒋介石,并发表公开声明,反对蒋介石的反共、反革命举动,要求国民党回到与中共团结合作的正确路线上来。
然而,毕竟是道不同,蒋经国最后成为在台湾的国民党政权的继承者。台湾海峡是国民党凭借的天堑,加上美国军舰的驶入,他们可以与中共暂时不再往来,像驼鸟一样,自顾而无视世界潮流,然而,毕竟是血脉同根,政治歧见难道一直能够让台湾海峡成为阻隔民族来往的天堑吗?中共决定将统一祖国提上议事日程,作为八十年代要完成的三大任务,那么,怎么向对岸沟通呢?自1949年以来,国民党坚持不接触,中共与国民党的公开“交往”,只是炮击金门和福建前线的“对敌”广播。
世事沧桑,在中共党内,能自然而然地与蒋经国称兄道弟的人不多了。这份兄弟情,当然也包含了复杂的纠葛和豆萁相煎成份在内,但不管怎么说,渡尽劫波兄弟在嘛!
廖承志之父廖仲恺是蒋经国之父蒋介石之“同志”,廖家与蒋家的渊源深厚。黄埔军校成立时,蒋介石任校长,廖仲恺则为党代表,母亲何香凝为国民党中央委员,蒋介石与廖仲恺同为孙中山手下的重要干部。孙中山去世后,国民党出现思想路线上的严重分裂,左右两派一时水火难容,国民党亲共的左派代表人物廖仲恺惨遭右翼分子杀害。何香凝相信杀廖乃蒋介石幕后指使,但苦于拿不到证据,而蒋介石当然也不会明目张胆这么干,所以,两家关系依然没变,党内还是同志,但实存心结。廖、蒋两家后代虽有往来,恩怨情仇却是深深难解。
1949年,新中国建立,廖承志之母何香凝出任第一任中央华侨事务委员会主任委员,廖承志任副主任委员。“文革”结束后的1978年,中央华侨事务委员会恢复工作,更名为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廖承志出任主任。
由于这层家族关系,廖承志与蒋经国既是儿时好友,又是莫斯科中山大学同学。与蒋经国同时在中山大学就读的同学中,有一批人后来成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包括邓小平、林祖涵、乌兰夫等。
此时,廖承志站出来写信,从个人角度,显示了廖家的大度,杀父之仇是上辈人的事,可以暂时不论,民族大义却是不可隐藏的,此情此意多么宏阔!此信写得文采斐然,古风扑面,温润感人,丝丝入扣,确实令人印象极深。在新中国成立三十多年来,白话文一统天下,廖承志的这篇浅近文言公开信,对于尚屡屡使用文言文的台湾,无异有着较强的亲和力,显示了特殊年代沟通海峡两岸的特殊文字力量。不仅如此,廖承志的行文不但展现了共产党强大的政治力量,也以同窗兄长的口吻对蒋经国予以鼓励和劝慰,甚至训诫,有相当程度不可替代的私谊力量。
当然,廖承志致蒋经国的公开信虽是个人名义,实际上代表的是中共中央。国家统一是中国历代政府的大要,也是中国亿万百姓的恒愿。现今,中国大陆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台湾问题便摆上了桌面,是时,廖承志负责台港澳事务,深感责任重大,听了邓颖超的意见,他亦感到,现在出面利用自己与蒋家的世交关系,采取多种形式先与台湾当局沟通,为日后两党坐下来商讨统一之事创造条件是切实可行的。
邓颖超与廖承志一起推敲公开信文句,文中引用了周总理当年在

[1] [2]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教学设计语文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致蒋经国先生的信,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第四单元缩写小说
    《项脊轩志》
    《陈情表》
    《长亭送别》
    《景泰蓝的制作》
    南州六月荔枝丹
    说明文写作指导——观察仔细、说明准…
    《物种起源》绪论
    作文训练:引导学生写真话抒真情
    《边城》教案3
    我心归去
    《亡人逸事》教案5
    六国论
    《行路难(其一)》魔鬼教案
    叫三声夸克
    寻找时传祥
    第一单元写一篇游记
    16、南京大屠杀
    第二单元写一个人
    秋水
    第五单元说明事理
    第三单元写一篇议论文
    第四单元缩写小说
    《鸟啼》教案4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5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5
    《六国论》教案5
    《落日》教案4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5
    《图片两组》教案5
    斑纹
    《我与地坛》教案5
    邹忌讽齐王纳谏
    《祝福》教案5
    《最后的长春藤叶》教案5
    《氓》教案
    《阿房宫赋》教案9
    《荷塘月色》教案9
    《荷塘月色》教案9
    第七单元改写《曹刿论战》
    短文两篇<<日
    芦花荡
    南朝诗两首
    社戏
    本命年的回想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走一步 再走一步》课堂教学案例
    剃光头发微
    胡同文化
    荷塘月色
    “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
    捕蛇者说
    愚公移山
    伟人细胞
    敬业与乐业
    旅游资源调查
    《我的母亲》讲学稿,绝对实用
    《幸福从细小处开始》教案
    学问和智慧
    勇气
    “走”与“停”写作指导及实例

    我与地坛
    古代诗歌鉴赏
    《孔雀东南飞》的个性化解读
    《报任安书》教案
    《醉翁亭记》教学设计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吴汉何尝杀妻
    学问和智慧
    “长句变短句”教学案
    绿
    《罗密欧与朱丽叶》
    谈中国诗
    讲评试题课教案
    《我心归去》教学实录
    鄂教版《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实录
    《冰心诗四首》
    武陵春
    诗歌鉴赏秘籍
    开场白
    开场白
    第六单元写一篇读后感
    饮酒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
    鸟啼教案
    论美(教学实录)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中考文言文阅读复习
    专题“叶”
    甜甜的泥土
    范进中举
    《喜看稻菽千重浪
    《亡人逸事》教案6
    想北平
    《荷塘月色》教案5
    《阿房宫赋》教案6
    《短歌行》教案
    《边城》教案6
    《荷塘月色》教案6
    《金岳霖先生》教案6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6
    《六国论》教案6
    说不尽的桥
    第一千个球
    《边城》教案5
    《我与地坛》教案6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6
    《最后的长春藤叶》教案6
    《祝福》教案6
    《荷塘月色》教案7
    《阿房宫赋》教案7
    短歌行
    快乐
    《听听那冷雨》教案6
    灯下漫笔(节选)
    《图片两组》教案6
    《图片两组》教案4
    《听听那冷雨》教案4
    《亡人逸事》教案4
    《我与地坛》教案4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
    《祝福》教案4
    《最后的长春藤叶》教案4
    沁园春长沙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金岳霖先生》教案5
    阿炳在1950
    曹刿论战
    苏教版八(上)第二单元 诵读欣赏
    秋天

    一双手
    广告多棱镜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6
    《荷花淀》教案
    图片两组教案3
    寻找时传祥
    飞向太空的航程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李煜词《虞美人》(教案)
    斜塔上的实验
    罗曼•罗兰
    大小猫洞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4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3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高三病句专题复习教案
    岳阳楼记
    梦天堂
    >三首

    离骚
    《金岳霖先生》教案3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阿房宫赋》教案5
    《阿房宫赋》教案3
    吴汉何尝杀妻
    江南的冬景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3
    《落日》教案3
    《六国论》教案3
    《赤壁怀古》教案2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3
    《鸟啼》教案3
    小石潭记
    《荷塘月色》教案3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