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教师学生公务员学习进修工作资料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资料 >> 初中 >> 八年级第一学期 >> 教学设计语文 >> 正文

 

诗歌鉴赏秘籍

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浑然天成、卒章显志,过渡、做铺垫、埋伏笔等。

 常见的修辞:比喻、借代、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起兴、虚实结合等。

1、比喻 ,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2、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3、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4、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从篇法结构来讲,这首诗四联八句,句句皆对仗,对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之痕。“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

5、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得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6、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枯藤老树昏鸦,小流水人家,夕阳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纯用名词组合,构成典型环境

7、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元曲小令,阿鲁威作)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

8、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叠题乌江亭》)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

9、起兴,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李商隐的《锦瑟》)首联用瑟这种乐器起兴,由此而思及“华年”。

10、虚实结合,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一起表达同一样的情感。“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柳永《雨霖铃》)上片除“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外,写的都是眼前实景实事实情,写词人和心爱的人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别的心情,是实写;下片写对别后生活的设想,是虚写,着意描绘词人孤独寂寞的心情。虚实结合,淋漓尽致写出了离别的依依不舍。

 常说的表现手法:比兴、象征、比喻、夸张、比拟、借代、双关、衬托、烘托、渲染、对照、用典、叠词、点化(化用)、互文、想象、联想、曲笔、逆笔、照应、倒装、铺垫、铺排、抑扬(先抑后扬、先扬后抑)、正侧结合、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化动为静(以动衬静)、以小见大、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直抒胸臆、托物言志、卒章显志、言此意彼、意在言外、寓褒于贬、明褒实贬、欲擒故纵、龙点睛、重章叠句、意象组合、白描与工笔、以乐景写哀情等。

1、直接抒情    也称直抒胸臆,是一种不要任何“附着物”,而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如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城,无处话凄凉。”作者的感情如江河直下,直抒对亡妻的怀念之情。“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前两句写景,后两句直接抒发在这样的环境里产生的情怀,天然的形势、阔大的气象与诗人在这景象面前产生的富有哲理的思想融合在一起。

2、间接抒情    包括借景抒情、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和寓情于景(或物)、情景交融。

借景抒情是作者通过对某种景物的描写来抒发感情的抒情方式。如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人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作者落第的失意,多病的苦痛,年华的流逝,种种哀情都借迷蒙空寂之景表达出来,含蓄委婉,余味无穷。

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象征)就是作者在对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事物中,通过对事物的描写和叙述来抒发感情、表达志向和意愿的一种抒情方式。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菊、柳、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以及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微等等都是诗人常常借以抒情言志的对象。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驿外断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全词以梅自喻,借梅花的悲惨遭遇,喻托作者报国无门、屡受排挤与打击的不平心境。

寓情于景(或物)、情景交融这种方式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来抒发感情。如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写景中包含着作者对春雨的“喜悦”之情。

3、以景结情    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如王勃的《山中》:“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最后两句写山上望见实景,映衬一二句之情,以景寓情,用秋风萧瑟,黄叶飘飞来衬托自己的悲苦。张可久的《〔中吕〕卖花声•怀古》:“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不堪回首,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诗人叙事时只写淫乐不写败亡,这种以景结情的手法余味无穷,耐人寻味。

4、铺排    即《诗经》表现手法中的“赋”,它指的是对事物的特点不厌其烦的多角度地进行铺排陈述。如《孔雀东南飞》中的“……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由足至头、至腰、至耳、至指、至口、至步,一连串夸张性的铺陈,旨在描写兰芝的美,更表现她的从容镇定。

5、渲染    渲染就是通过对环境、景物或人物的行为、心理的描写、形容或烘托,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的一种表现手法。如:《雨霖铃》上片描写送别的环境,作者浓墨重彩,极力渲染一种凄凉的气氛,加重了离愁别恨。“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首联俯仰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六个特写镜头,渲染秋江景物的特点。

6、烘托    烘托属侧面描写,原是国画的一种法,后用于写作技法,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此种手法常与渲染手法结合起来使用,如《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教学设计语文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诗歌鉴赏秘籍,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第四单元缩写小说
    《项脊轩志》
    《陈情表》
    《长亭送别》
    《景泰蓝的制作》
    南州六月荔枝丹
    说明文写作指导——观察仔细、说明准…
    《物种起源》绪论
    作文训练:引导学生写真话抒真情
    《边城》教案3
    我心归去
    《亡人逸事》教案5
    六国论
    《行路难(其一)》魔鬼教案
    叫三声夸克
    寻找时传祥
    第一单元写一篇游记
    16、南京大屠杀
    第二单元写一个人
    秋水
    第五单元说明事理
    第三单元写一篇议论文
    第四单元缩写小说
    《鸟啼》教案4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5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5
    《六国论》教案5
    《落日》教案4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5
    《图片两组》教案5
    斑纹
    《我与地坛》教案5
    谈中国诗
    《祝福》教案5
    《最后的长春藤叶》教案5
    《氓》教案
    《阿房宫赋》教案9
    《荷塘月色》教案9
    《荷塘月色》教案9
    第七单元改写《曹刿论战》
    短文两篇<<日
    芦花荡
    南朝诗两首
    社戏
    本命年的回想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走一步 再走一步》课堂教学案例
    剃光头发微
    胡同文化
    荷塘月色
    “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
    捕蛇者说
    愚公移山
    绿
    敬业与乐业
    旅游资源调查
    《我的母亲》讲学稿,绝对实用
    《幸福从细小处开始》教案
    学问和智慧
    勇气
    “走”与“停”写作指导及实例

    我与地坛
    古代诗歌鉴赏
    《孔雀东南飞》的个性化解读
    《报任安书》教案
    《醉翁亭记》教学设计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致蒋经国先生的信
    吴汉何尝杀妻
    学问和智慧
    “长句变短句”教学案
    《罗密欧与朱丽叶》
    伟人细胞
    讲评试题课教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我心归去》教学实录
    鄂教版《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实录
    《冰心诗四首》
    武陵春
    开场白
    开场白
    第六单元写一篇读后感
    饮酒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
    鸟啼教案
    论美(教学实录)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中考文言文阅读复习
    专题“叶”
    甜甜的泥土
    范进中举
    《喜看稻菽千重浪
    《亡人逸事》教案6
    想北平
    《荷塘月色》教案5
    《阿房宫赋》教案6
    《短歌行》教案
    《边城》教案6
    《荷塘月色》教案6
    《金岳霖先生》教案6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6
    《六国论》教案6
    说不尽的桥
    第一千个球
    《边城》教案5
    《我与地坛》教案6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6
    《最后的长春藤叶》教案6
    《祝福》教案6
    《荷塘月色》教案7
    《阿房宫赋》教案7
    短歌行
    快乐
    《听听那冷雨》教案6
    灯下漫笔(节选)
    《图片两组》教案6
    《图片两组》教案4
    《听听那冷雨》教案4
    《亡人逸事》教案4
    《我与地坛》教案4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
    《祝福》教案4
    《最后的长春藤叶》教案4
    沁园春长沙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金岳霖先生》教案5
    阿炳在1950
    曹刿论战
    苏教版八(上)第二单元 诵读欣赏
    秋天

    一双手
    广告多棱镜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6
    《荷花淀》教案
    图片两组教案3
    寻找时传祥
    飞向太空的航程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李煜词《虞美人》(教案)
    斜塔上的实验
    罗曼•罗兰
    大小猫洞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4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3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高三病句专题复习教案
    岳阳楼记
    梦天堂
    >三首

    离骚
    《金岳霖先生》教案3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阿房宫赋》教案5
    《阿房宫赋》教案3
    吴汉何尝杀妻
    江南的冬景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3
    《落日》教案3
    《六国论》教案3
    《赤壁怀古》教案2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3
    《鸟啼》教案3
    小石潭记
    《荷塘月色》教案3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