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教师学生公务员学习进修工作资料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资料 >> 初中 >> 八年级第一学期 >> 教学设计语文 >> 正文

 

《荷塘月色》教案9

bsp;①④③②⑤       C. ①④②③⑤          D.⑤②③①④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离村三、四里外有一条小河。
B.     这才叫做“试着剃头者,人亦剃其头”。
C.    麦收以后,这块地是种玉米呢?还是种红薯?到底种什么?与会者议论纷纷。
D.    水生笑了一下。女人看出他笑得不像平常,“怎么了?你。”
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的开着的,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的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比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6.指出下列比喻句的相似点。
(1)       月光如流水一般:
(2)       (叶子和花)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3)       “缕缕清香”和“渺茫的歌声”的相似点是                       。此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7.选文第1自然段横线的三个比喻句各侧重写什么?

8.“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在这里是打个比方,那么“酣眠”在文中指什么?“小睡”又指什么?

9.选文第2自然段中线的句子,可否如下颠倒?为什么?
   斑驳的参差的黑影            
  
稀疏的杨柳的弯弯的倩影

10.“光与影”怎么与“名曲”相通起来?

[答案]
1.D(A 没精打采  B 专心致志  C 寂寞)  2.C(A 脉脉:形容水没有声音,好象深含感情的样子。B 柔美的样子 D 斑驳:原指一种颜色中杂有别的颜色,这里有深浅不一的意思。) 3.D(通感) 4.A   5.B   6.(1)月光的流泻与流水的流泻相似 (2)叶子与花在薄雾中朦胧的状态相似  (3)时断时续,若有若无,轻淡缥缈    通感   7.三个比喻句分别侧重明亮、闪烁、洁白等方面。 8.酣眠指满月的状态。小睡指月亮被淡淡的云笼罩着若明若暗、不能朗照的状态。  9.不可以。第一句“参差”指高高低低,“斑驳”指颜色不均,这是从大处到细处的描写,如果颠倒了,意思也没有多大妨碍,但有一点无序的感觉。而第二句一变,意思就不同了。原句“弯弯”是修饰“杨柳”的;“稀疏”是形容“倩影”的,且与“斑驳”遥相呼应,一个色彩“淡”,一个色彩“浓”,一改就没有原句的神韵。  10.光与影若暗若明,并不均匀的和谐与名曲的抑扬顿搓、高低均匀的和谐是相通的。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
1.学生上黑板默写字词。
 蓊蓊郁郁    袅娜   渺茫   斑驳  和谐  含情脉脉  酣眠  敛裾  妖童媛女  
没精打采   灌木   倩影   霎时  踱步
2.交流学生写的描写性句子,学生和老师共同评价。

二.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提出目标;《荷塘月色》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上节课我们一起品位了文中写景状物的句子。
今天这堂课的目标就是在这基础上体会作者表现出来的情思。
1.双环行结构
师:从上节课对语言的品味中,我们感受到月下的荷塘是清新、美丽、朦胧的,而荷塘的月
色则是清淡、柔美的 ,整个景致别有一番韵味。荷塘与月色共同谱写了一曲美的抒情诗。 假
如你身临其境,你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呢?
生:略。(各抒己见,说出心中的感受)
(预设回答:陶醉,喜悦,回归 )
师:我想朱自清在这样的美景中也得到了心灵的宁静。心静了,笔下的景物也显得如此宁静
安逸。但是,朱自清在观赏荷塘之前的心情是怎样的呢?
后来得到了宁静之后,这份心态是不是长久的呢?
请大家思考作者的心理变化的过程。
出示多媒体(上:文本  下:两个问题)
学生思考后回答。
第一个问题:
生:朱自清先生是因为“心里颇不宁静”想出来走走的。  一开始他是从不宁静到想寻找
一份宁静,看到荷塘之后得到了一份宁静。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受用这无边的月色。”
师:大家说得非常好。朱自清先生说他“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这是为什么呢?是他遇上
什么不开心的、烦心的事,还是什么呢?在这里必须要和大家讲讲当时的背景。
出示多媒体(背景)
背景:《荷塘月色》最初发表于1927年7月。当时,作者正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教授,住在
华西院。文中描写的荷塘就在清华园。当时正值革命失败,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朱自
清处于彷徨中,摆在他面前的有三条路:参加革命、参加反革命、选择逃避。他最终选择了
“暂时逃避”  ,钻进中国古典文学中专门研究国学。他曾经毫不掩饰地把表白自己的思想:
“在这三条路中,我将选择哪一条呢?”我既然不能参加革命或反革命,总得找一个依据,
才可以故作安心的过日子。于是在 学生中找了个题目。但他毕竟是个爱国的民主者,面对
现实的黑暗,又不能安心于这种“超然”。在《一封信中》他写道:“这几天似乎有些异样,
像一叶扁舟在无边的大海里,像一个猎人在无尽的森林里。心里是一团乱麻,也可以说是一
团火。似乎在挣扎着,要明白什么,似乎什么也没有明白。”《荷塘月色》正是作者自己想“超
然”而又想“挣扎”的心迹的真实描摸和生的写照。
师:从背景中我们可以理解朱自清的那种不平静实际是他想超然又想挣扎的矛盾心情。
第二个问题(要求学生从稳重找出一些句子加以阐述。)
生1:我认为他的这份宁静不会长久的,只是片刻的,暂时的。可以从文中第6节的“但热
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看出来。周围的环境是热闹的,一个“但”字反衬出内心的寂
寞。在受了荷塘月色之后,什么也没有。内心失落与空虚起来,心里又不宁静了。
生2:因为荷塘月色并不能真正排造内心不平静,   起古代江南采莲习俗的热闹。风流、
有趣。可   都是死寂、冷酷、无趣。“   消受”暗示作者面对现实的无奈和悲哀,作者便
颇不宁静了。
生3:“这令我到 底惦着江南了”到底表示经过这种变化之后最后的情况。这句话表明作者
对黑暗现实的强烈不满和无奈。对自由的向往和追求。与前文的“颇不宁静”相照应。
生4:作者最终还是要离开这里回到自己的家中。实际上就是从理想境界回到现实社会。这
是不能逃避的,所以说他原来的心情是不平静的。
通过学生的回答,完成双环型结构示意图。
老师对学生回答作出评价并进行总结。
   
2.体会“淡淡的喜悦中夹杂着淡淡的哀愁”。    
师:现在我们再来欣赏朱自清的另外一篇脍炙人口的抒情散文《绿》的节选部分。
出示多媒体 《 绿》
(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可爱的,我将拿什么来比拟你呢?我怎么比拟得出呢?大约渠是很深的,故能有着这样奇异的绿,仿佛蔚蓝的天融了一块在里面似的。这才这般的鲜润呀。——那鲜人的绿呀!我若能裁你以为带,我将赠给那轻盈的舞女;她必能临风飘扬了。我若能以你为眼,我将赠给那善歌的盲妹;她必明眸善睐了。我舍不得你;我怎舍得你呢?我用手拍着你,抚摩着你,如同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我不掬你入口,便是呵着她了。我送你一个名字,我从此叫你“女儿绿”好么?)

师:这是作者第二次来到温州的梅雨潭,为眼前之景所折服震撼而写下的散文。与《荷塘月色》都是写景抒情之作。思考两篇文章抒情的基调是否一样呢?
学生讨论后回答
生:不一样。《绿》这篇文章中作者采用了直抒胸臆的方式,表达对梅雨潭的喜爱之情。我们在阅读的时候能明显地体会到作者的喜悦、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教学设计语文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荷塘月色》教案9,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第四单元缩写小说
    《项脊轩志》
    《陈情表》
    《长亭送别》
    《景泰蓝的制作》
    南州六月荔枝丹
    说明文写作指导——观察仔细、说明准…
    《物种起源》绪论
    作文训练:引导学生写真话抒真情
    《边城》教案3
    我心归去
    《亡人逸事》教案5
    六国论
    《行路难(其一)》魔鬼教案
    叫三声夸克
    寻找时传祥
    第一单元写一篇游记
    16、南京大屠杀
    第二单元写一个人
    愚公移山
    第五单元说明事理
    第三单元写一篇议论文
    第四单元缩写小说
    《鸟啼》教案4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5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5
    《六国论》教案5
    《落日》教案4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5
    《图片两组》教案5
    斑纹
    《我与地坛》教案5
    邹忌讽齐王纳谏
    《祝福》教案5
    《最后的长春藤叶》教案5
    《氓》教案
    《阿房宫赋》教案9
    《荷塘月色》教案9
    第七单元改写《曹刿论战》
    短文两篇<<日
    第六单元写一篇读后感
    芦花荡
    我与地坛
    本命年的回想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走一步 再走一步》课堂教学案例
    剃光头发微
    胡同文化
    荷塘月色
    “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
    秋水
    敬业与乐业
    捕蛇者说
    伟人细胞
    旅游资源调查
    《我的母亲》讲学稿,绝对实用
    《幸福从细小处开始》教案
    学问和智慧
    勇气
    “走”与“停”写作指导及实例
    古代诗歌鉴赏
    社戏
    《孔雀东南飞》的个性化解读
    南朝诗两首
    《报任安书》教案
    《醉翁亭记》教学设计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致蒋经国先生的信
    吴汉何尝杀妻
    学问和智慧
    “长句变短句”教学案
    绿
    《罗密欧与朱丽叶》
    谈中国诗
    讲评试题课教案
    《我心归去》教学实录
    鄂教版《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实录
    《冰心诗四首》
    武陵春
    诗歌鉴赏秘籍
    开场白
    开场白

    饮酒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
    鸟啼教案
    论美(教学实录)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中考文言文阅读复习
    专题“叶”
    甜甜的泥土
    范进中举
    《喜看稻菽千重浪
    《亡人逸事》教案6
    想北平
    《荷塘月色》教案5
    《阿房宫赋》教案6
    《短歌行》教案
    《边城》教案6
    《荷塘月色》教案6
    《金岳霖先生》教案6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6
    《六国论》教案6
    说不尽的桥
    第一千个球
    《边城》教案5
    《我与地坛》教案6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6
    《最后的长春藤叶》教案6
    《祝福》教案6
    《荷塘月色》教案7
    《阿房宫赋》教案7
    短歌行
    快乐
    《听听那冷雨》教案6
    灯下漫笔(节选)
    《图片两组》教案6
    《图片两组》教案4
    《听听那冷雨》教案4
    《亡人逸事》教案4
    《我与地坛》教案4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
    《祝福》教案4
    《最后的长春藤叶》教案4
    沁园春长沙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金岳霖先生》教案5
    阿炳在1950
    曹刿论战
    苏教版八(上)第二单元 诵读欣赏
    秋天

    一双手
    广告多棱镜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6
    《荷花淀》教案
    图片两组教案3
    寻找时传祥
    飞向太空的航程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李煜词《虞美人》(教案)
    斜塔上的实验
    罗曼•罗兰
    大小猫洞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4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3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高三病句专题复习教案
    岳阳楼记
    梦天堂
    >三首

    离骚
    《金岳霖先生》教案3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阿房宫赋》教案5
    《阿房宫赋》教案3
    吴汉何尝杀妻
    江南的冬景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3
    《落日》教案3
    《六国论》教案3
    《赤壁怀古》教案2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3
    《鸟啼》教案3
    小石潭记
    《荷塘月色》教案3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