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自从‘五四’以来,翻译介绍先
┌──┐
进国家的文化成果就成了中国人民的迫切要求。│ │。”题干要求
└──┘
从如下四句中选出填入方框处能与上文衔接的最恰当的一句:“A.这些翻译作品促进了中国学术文化的发展,同时也影响了中国的书面语言;B.翻译作品日见其多,一方面这些作品提高了中国学术文化的素养,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中国书面语言的发展;C.翻译作品日见其多,这些作品促进了中国学术文化的发展,同时也影响了中国的书面语言;D.这些翻译作品提高了中国学术文化的素养,同时也促进了中国书面语言的发展。”答案应是C句,为什么呢?因为上文的内容只谈中国人民有翻译、介绍先进国家文化成果的要求,没有谈及翻译工作的情况,而C 句的内容正是说明翻译工作的情况及其作用的,它与上文的内容有着先后的逻辑顺序,因而是与上文衔接最好的一句。A、D两句由于没有谈及翻译工作的情况,意思来得突兀,所以与上文的内容也就不衔接、不连贯。B句的内容虽与上文衔接,却又是一个病句。
第五条规律:如上文有关词语有所强调,则下文一般应以这些词语为陈述对象。
如95年高考语文试卷的第6题,题干要求比较两组句子, 选出上下文衔接最好的一项。应选择选肢里面的第“④”段话,成为:“他们在工厂里向工人学习排版、印刷、装订等技术活。这些活他们过去不但没干过,连见也没见过。”为什么这段话上下文衔接最好呢?因为它的上文对“排版、印刷、装订等技术活”这一短语有所强调,下文中的“这些活”,既是对上文所强调的短语的承前指代,又是下文的陈述对象,这正符合我们上文归纳的第五条规律,所以这段话的上下文是衔接最好的,也是语言表述最连贯的。
为什么总结了这条规律呢?因为如上文对某些词语有所强调。下文一般要解释强调的原因,上下文之间就存在着前果后因的逻辑关系,因而语言表述也就是连贯的。
笔者在高考辅导中曾多次运用这五条规律指导学生做语言连贯题,收到了显著的效果。当然,语言连贯题的规律尚不止以上所说的五条,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它,丰富它。另外,还要在平时多给学生介绍些语言连贯的知识,并反复进行语言连贯的训练。这样,才能切实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连贯的表述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对高考语言试题的应试能力。 上一页 [1] [2] [3]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