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教师学生公务员学习进修工作资料大全

 

鸿门宴教学材料和设计

                                                                 。 
2.刘邦对项羽的评价
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即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史记高祖本纪》)
3.杜牧王安石李清照对项羽的评价
杜牧《题乌江亭》: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王安石《乌江亭》: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李清照《咏项羽》: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4.毛泽东对项羽的看法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949.4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四人分别从哪个角度评价项羽?


七.比较阅读,试分析两首所反映的不同情怀和壮志。
垓下歌/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提示:拔山,形容力大无比,甚至能把高山拔起来。盖世,气势高昂,可以压倒世上的一切。“逝”,奔驰。这首楚刺体的诗歌大意是,自命不凡的天子不想承认眼前的现实,他认为这种局面是“时不利兮骓不逝”造成的,并非他的过错。而失败的关键是在历次战斗中一往无前的乌骓今天竞不肯率先冲出重围。他认为乌骓暗示着一切;过去的荣耀、现在的困境和未来的毁灭。最后,他走投无路,只有对勇敢跟随在身边的虞姬哭诉:“我可怎么安排你呀?”
大风歌/刘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提示:这首歌是刘邦打败项羽,统一天下后在平定鲸布叛乱回京(长安)途中,转道故乡沛县时所作。流露出他得天下、归故里得沾沾自喜之情和对今后国防的忧心。第一句指包括刘邦在内的群雄在各地纷纷起义,而最终只有他刘邦威望远扬天下。同为交战双方,为何胜败迥异呢?《鸿门宴》可以让我们窥一斑而知全貌。
八.补充注释
1.范增(前277一前204),居剿(今安徽桐城南)人,素家居,好奇计。项梁(项羽叔父)起兵后,他前往劝说项梁立楚王后裔为楚怀王。秦军围赵时,楚怀王以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未将,率兵渡河救赵。行至安阳,停四十余田不进,项羽乃杀死宋义,夺其权,率军渡河,大破秦军。项羽由是为诸侯上将军,范增成为他的主要谋士。刘邦甚忌范增,乃用反间计;项羽疑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增大怒离去,中途病死。
2.臣为韩王送沛公。
张良曾劝说项梁立韩成为韩王,韩王用张良为申徒。刘邦沿河南西进击秦,中途经韩,张良引兵从刘邦。戏下之会后,刘邦被迫迁汉中,乃遣张良归韩。后韩王为项羽所杀,张良抄小路逃往汉中,成为刘邦的主要谋士之一。
3.项羽、项伯东向坐。
古代礼仪,帝王与臣下相对时,帝王面南,臣下面北;宾主之间相对,则为宾东向,主西向;长幼之间相对,则长者东向,幼者西向。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张良则为侍坐。从座位可看出双方力量悬殊与项羽的自高自大。
4.司马迁论项羽
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代,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寐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史记·项羽本纪》后“太史公曰”)
  九.重点商讨
对《鸿门宴》一文的三点探讨 
1.“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这句中的“则”教材无注,教参译为“就”,这是错误的,它是用来表示对比的。在古汉语中,常常是两个“则”字连用表示对比。如《荀子•正论》:“内则百姓疾之,外则诸侯叛之”,表示在国内如何,国外如何;“则”也可以单用来表示对比,如上面这句就是这样:“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亚父(则)受玉斗,置之地”这是对比项羽和范增两人受礼之后的不同态度。这种“则”不能译为“就”或“那么”。这种情况在古汉语中是不少见的,看一下杨树达先生《词诠》的“则”字条(六)就知道了。
2.“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
关于“与”,课本无注,教参译为“和”“与”,连词,实际上这个“与”字,不是连词的“与”,而是作动词“率领、带”讲。因为文言文中“与”可以和“以”同义,如《诗经江有汜》:“之子归,不我以……之子归,不我与。”意为“这个孩子出嫁了,不带我走。”可见,“与”和“以”同义。这是一。第二,如果把“与”理解为连词,那就成了“刘邦独自骑马,和樊哙等四人一起徒步逃跑”。刘邦又骑马,又徒步,前后矛盾。所以“与”当“带”或“率领”讲,即“刘邦独自骑马,带着樊哙等四人徒步逃跑”,就通顺多了。
3.“沛公不胜桮杓”
课本中对此的注解是“禁不起多喝酒,意思是醉了。桮,同‘杯’。杓,酒器。”这个注解前半部分是对的,但后半部分就欠准确了,其实“桮、杓”同为酒器,在文中则指代酒。所以应加一点“这里指代酒”,就好了。  
试为太史公一改《鸿门宴》 
《鸿门宴》有不朽的文学价值,但从记叙文记叙的顺序讲,我认为这篇范文是不无瑕疵的。记叙的不当有四:
其一,将“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紧接“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是不当的。于情理言,沛公如厕,项王不会立即派人去召沛公。因为这时项王已没了杀沛公的意思。从实际情况分析,如果刘邦一出去,项王就派人召沛公,沛公也根本难以走脱;刘邦一连串脱走的谋划都是在无人监视的情况下才得以实施。项王是许久不见沛公归宴才让人去召的。所以,只有把这一句移至“沛公已去,间至军中”之间才合乎情理。作为张良也只有被项王召见时才不得不进见项王并致歉,也只有估量沛公已至军中才可以“入谢项王”。所以将“沛公已去,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已出,间至军中。张良入谢,……”连贯起来,才显得顺畅。
其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两句,应移至“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之后,才是恰切的。因为这是沛公脱身前对张良所作的安排、叮咛,如果已逃跑,走到半道,忽然想起又返回叮咛张良,不合情理。只有在脱走之前作好安排才显出刘邦的机智,才显得文脉贯通。
其三,“于是遂去”一句置于樊哙的辨析之后不当。应移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之后方为恰切。因为“去”了之后,就不能有对张良的安排了。
其四,“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这一句从下文看,是不周密的,还应有张良,故应为“因招樊哙、张良出”才能使文意周密,使后文所写“令张良留谢”才有了着落。
(选自《名作欣赏》1999.4 邵璧华)有删节
十.课文分析
《鸿门宴》评析(李知文、刘永章)
《鸿门宴》描写的是刘邦、项羽在推翻秦王朝后,为了争夺天下而首次展开的一场惊心动魄的政治斗争。作者以娴熟的艺术技巧,生动地刻了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描绘了许多富有戏剧性的难忘场面,情节波澜起伏,扣人心弦。因此,《鸿门宴》具有很重要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
秦始皇创建的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集权国家——秦朝,由于对农民实行残酷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致使“天下苦秦久矣”,民心思变,在公元前209年7月爆发了陈胜、吴广领导的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战旗一举,应者云集,反秦怒涛遍及中原。在农民起义的高潮中,刘邦和项羽,也于同年9月起兵江东(今江苏吴、沛),被卷入农民起义的洪流。当时刘邦48岁,项羽24岁。不久,农民起义领袖吴广、陈胜相继牺牲,“世世楚将”的项梁,采纳了范增‘主立楚之后”的建议,趁机拥立老楚怀王的孙子(名心)为“楚怀王”,作为反秦势力的傀儡首领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教案和课堂实录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鸿门宴教学材料和设计,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观潮》备课笔记
    米洛斯的维纳斯
    沁园春·雪
    世间最美的坟墓
    《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备课笔记
    《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备课…
    《闲情记趣》备课笔记
    解答语言连贯试题的思路
    《汉魏晋五言诗三首》备课笔记
    食物从何处来
    《外国诗四首》备课笔记
    《〈枫桥夜泊〉新解质疑》备课笔记
    第六单元《诗词五首》备课笔记
    《不朽的失眠》备课笔记
    《麦琪的礼物》备课笔记
    《始得西山宴游记》备课笔记
    《晏子故事两篇》备课笔记
    语意明确与语言连贯的几个问题
    《卧看牵牛织女星》第二课时
    《词七首》备课笔记
    《灯》备课笔记
    《花的话》备课笔记
    高考语言连贯强化训练
    怎样才能做到语言连贯
    《寓言四则》——《画蛇添足》《买椟…
    沁园春·长沙
    怎样使语言连贯
    《峡江寺飞泉亭记》备课笔记
    语言连贯得体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
    烛之武退秦师
    邹忌讽齐王纳谏
    峡江寺飞泉亭记(论坛精华帖)
    麦琪的礼物
    语言连贯
    《卧看牵牛织女星》第一课时
    祝福
    《归去来兮辞》备课笔记
    《寡人之于国也》备课笔记
    《寡人之于国也》备课笔记
    《三峡》备课笔记
    《越巫》备课笔记
    《枫桥夜泊》新解质疑
    荷塘月色
    说说教学模式(论坛精华帖)
    诗词五首(第五册第六单元):《饮酒》…
    《莺》第一课时
    《写作》教材之素材篇(论坛精华帖)
    教育者,请做一根会思考的芦苇
    《记承天寺夜游》备课笔记
    《周处》备课笔记
    “语言连贯”备考教学设计
    《〈世说新语〉三则》备课笔记
    勾践灭吴
    高考语言连贯题解题策略
    触龙说赵太后
    中国共产党八十年的奋斗业绩和基本经…
    《诗词五首》备课笔记
    灰姑娘的时钟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莺》第二课时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诗五首》备课笔记
    谎言掩盖不住血写的事实
    虞美人
    不朽的失眠
    峡山寺飞泉亭记
    始得西山宴游记
    诗词五首(初中第五册第五单元)
    越巫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冬天之美
    金庸传奇之美女如云
    时间的脚印
    哥白尼
    唐雎不辱使命
    游褒禅山记
    为了忘却的记念
    《近体诗八首》备课笔记
    《五柳先生传》第一课时
    语言连贯题的解题技巧
    《五柳先生传》第二课时
    琐忆
    琐忆
    巴尔扎克葬词
    散文诗两篇(高二新教材)
    短文两篇(高二新教材)
    兰亭集序
    《过万重山漫想》备课笔记
    《渡荆门送别》《秋词》
    《蜀道难》备课笔记
    《阿Q正传》备课笔记
    《孔孟》备课笔记
    《人生的境界》备课笔记
    《人是什么》备课笔记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后记
    2012成考高起点语文语言连贯性指导
    《勾践灭吴》备课笔记
    话题作文指导
    《烛之武退秦师》备课笔记
    《胡同文化》备课笔记
    《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
    阿Q与教改(论坛精华帖)
    《中国现代诗四首》——(《再别康桥…
    高考语文语言连贯题解题技巧
    《杜鹃枝上杜鹃啼》备课笔记
    语言连贯专题复习教案
    语言连贯练习
    语言连贯有规可循
    语言连贯题练习
    “语言连贯”
    选用句式与语言表达连贯
    语言运用:(一)语言连贯
    寒假专题——解答语言连贯主观题的八…
    “语言连贯”五十六字诀
    高三复习学案——语言连贯
    《世说新语》三则
    高考语言连贯解题技巧
    语言连贯
    病句与语言连贯精讲精练
    语言连贯
    解答语言连贯题的几招
    高考语言连贯题的八个基本思考点
    “语言连贯”备考教学设计
    语言连贯得体——高中语文
    《外国散文两篇》备课笔记
    《中国当代诗四首》备课笔记
    语言连贯练习
    巧解语言连贯题
    语言连贯专项练习
    病句`标点`语言连贯
    高考语言连贯强化训练
    北京市中考二模语言连贯综合练习汇编
    胡同文化
    语言连贯答案
    高考语文谈谈语言连贯题的解答方法 新…
    语言连贯的规律及解题方法
    高考语文试卷中语言连贯题的规律
    语言积累与运用专项复习——语言连贯
    高考语言连贯专题练习
    解答语言连贯题的技巧
    高考病句与语言连贯精讲精练病句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