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教育教学资料
<

 

《生活中的负数》教学反思

查询负数的详细结果

 

新课标中页要求学生“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做到不唯书,不唯师,敢就文章的“关键点”“疑惑处”“重难点”“模糊处”,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这些意外问题的出现,使生成的教学资源更具偶然性,让我们一时难以驾驭。在教学设计预设中考虑到学生可能不会把0单独分出来,而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又是本课中的难点,所以在前面的教学中尽量给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为后面的教学做准备。

温度和海拔高度的引入都是为了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感受负数的意义.并用不同地区有温差和同一地区一天内也有很大的温差将温度和海拔高度有机地联系和过渡.而且注重向学生渗透0摄氏度和海平面只是一个分界点和分界线.解决本课的教学难点。

进而出示一组不同的数让学生对这些数进行分类。引出正负数的概念和0的定位以及正负数和0的关系。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改进数学概念教学,强调通过实际情景使学生体验、感受和理解”、“许多重要的概念,都要求在现实情景中去理解,恢复‘来源于现实,又扎根于现实’的本来面目……”。由于有了前面良好的铺垫,正负数的概念和0的定位以及正负数与0的关系,自然而然就引出来了。

最后是一个小练习让学生巩固对正负数的认识,并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的正负数。也是为了体现新课程标准中强调的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总之必须充分设想到课堂上可能出现的种种可能情况,并提前对此做好预案,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应付自如。同时,教师也要增强教学机智,要善于处理课堂突发问题,找到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法。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也有不足之处,恳请各位专家和老师指导。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如果我还能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一些就更好了。

1、由于我是把温度和正负数这两课时捏到一起讲的,所以对温度的练习不是很充分。

2、课堂机智。有时候总想着教案里的活动或知识点应该到哪儿了,对于学生及学生回答问题的把握做得还不够灵活,要善于抓住学生的闪光点成为课堂的闪光点。

3、课堂学习氛围还应在浓一些,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这节课活起来。

教学资源!《负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认识负数》单元的教学看似简单,教起来似乎觉得轻松,学生学习起来也看似轻松,可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却会发现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出现,在这里举一些典型例子:

1、            有部分学生经常把-40C读成-60C。

2、  一号冷库的温度是—12摄氏度,二号冷库的温度是—11摄氏度,两库相比,(  )号库的温度低一些。有不少学生理解为-11摄氏度温度低一些。

3、  同学聚会,约定下午1时开会,早到30分钟记作+30,迟到10分钟,记作(   ),甲同学是+15,乙同学是—5,这两位同学前后相隔(   )分钟。典型错误为相隔10分钟。

4、      一艘潜水艇所处的位置是海拔—100米,一条鲨鱼在潜水艇上方40米,鲨鱼所处的位置是海拔(    )米。典型错误为海拔-140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不断在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问题存在呢?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对认识负数教学要求的定位是:初步了解。了解的意思是:能从具体事例中,知道或举例说明对象的有关特征(或意义),能根据对象的特征,从具体情境中辨认出这一对象。

由于正负数表示的是相反意义的量,如何帮助学生正确的解决实际生活情境下的正负数问题,这是值得我们在教学中进行思考的问题。由于问题的存在,不得不想一些办法去解决这样的问题。

首先,对教材的编排作了重新的审视。在教材编排中,我们可以观察到,在学习负数的过程中,学生更多的是经历“具体情境中的数——解释数的意义”这样的过程。这一过程的重点是帮助学生认识负数与证书表示相反的意义。教材让学生在丰富的显示情境中体会负数的含义后,出现了数轴,这是一个关键。因此在教学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要重点让学生体会数轴上数的排列特点。而这也是想学生利用这一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最好的把手。

其次,如何在教学的后期,弥补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尝试着将数轴与现实问题结合起来解决实际问题。

第一步:心中有一把“尺”,这把尺就是一个数轴。

第二步:确定基准点。根据实际的情境确定每个数在这把“尺”上的位置。

第三步:根据问题思考解决的方法。

也就是在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试图将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转化成图形,借助图形有效的解决问题。经过训练,大部分学生基本掌握这种方法,能有效的解决问题。

在反思的过程中越发觉得,如何吃透教材,把握好教学的尺度是新教材对教师的一种挑战。

上一页  [1] [2]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负数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生活中的负数》教学反思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