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教育教学资料
<

 

正数和负数 教案设计

查询负数的详细结果

 

30’

你还知道生活中那些地方用到负数么?

(突出相反意义的量,回答对用正数表示,回答错用负数表示,这是一对相反意义的量)

老师从生活中找到了几个用到负数的地方来看看:

电梯里的按键有正数负数,存折的数据,证券分析,

电梯:有负数么?有就大声读出来,表示什么?1层表示什么?相反

存折:自读,说完后整体说表示什么?正数表示什么?相反

证券:同桌间说一说都有那些负数?表示什么?正数呢?相反

看来我们生活中经常会用到正负数,尤其是温度中的正负数和我们生活更是密不可分。

二、            联系生活、进一步体会正负数

1、看主题图2判断正负数,自己读读你收集到那些数学信息,图中的数据是正数还是负数,说说你的想法。

2、大家对温度中的正负数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这是某……统计图,横轴表什么,纵轴表什么?我们要完成什么任务?打开书69页,先完成第一个任务

学习任务

1)正确读出图中的数据

2)填写表格

学习建议:先读懂书上四个小孩的对话,再填表。

任务1:图中每月最低气温是多少?自己读一读,找两个人读

在解决第二个任务之前老师有个学习建议,请大家4个人一小组,分别扮演图中的4个学生,认真读一读他们说得话,有不懂可以互相交流。拿出卷子填表

学习汇报:找两个同学上来说,一人三月

师:2到3个人组成小组,认真观察各月的月平均最低气温,把数据归类。

气温的数据分类,你们是以谁作为分界点。你们和他分得一样么?这和数学家最早把温度的正负分开的临界点想法是一致的。为我们和数学家的英雄所见略同鼓鼓掌!

三、           了解负数的用处,初步感受正数和负数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我们是以0℃为分界点,就把温度分成了零上和零下,梳理电梯存折证券的情况,正与负之间有了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板书:相反的量)

小结:说说你对正负数的了解。45’

 练习巩固、加深理解。

下面我们做几个练习

1、        正确读出下面的数(你来帮大家读读,其他同学判断)

   5、-5、-8741、-47,0.2、-8.7 

2、听录音,正确写出数据。同桌说说表示什么意思

3、按要求分类

    -1、87、3.65、-52、-0.64、-15.75、-464

4判断

2表示零上2摄氏度。(x)改正

正数和负数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5方方家中的电冰箱冷冻室温度是零下5,记作(           );冷藏室的温度是零上2,记作(        )。

 

6学校举行拔河比赛,比赛规则是“五局三胜”制。

 

四、1班

四、2班

第一场

+2

-2

第二场

+2

-2

第三场

-2

+2

记分规则

 胜一场,记+2

 输一场,记-2

2人一组说说从表中你看出什么了?2人合作想象这道题怎么做。

  1)、现在四、2班胜了(  )场,输了(  )场,如果它要赢了1班,还要胜(  )场。

 2、)四、1班要想取得胜利,还要胜(   )场。

机动:如果收入记作“ + ”,支出记作“ - ”,用正负数表示王叔叔家的收入支出情况:

     夫妻的工资一共是5400元,记作(             )元

     王叔叔买烟,支出500元,记作(             )元

     孩子买食物,支出1480元,记作(             )元

     王叔叔单位发奖金,收入1000元,记作(          )元

7小笑话火车上三个打工老乡在聊天,小张说:这个月我的收入是+2000元,真不错!小王愁眉苦脸地说:我的收入是0元。只见小赵痛哭流涕,小张和小王就问他:你怎么了,哭什么?小赵说:这个月我挣了-100元。

四、           知识拓展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认识和应用负数的国家。早在两千多年前的《九章算术》中,就有正数和负数的记载。在古代,人们为区别正数和负数,常用红筹表示正,黑筹表示负,也有的将筹正放或斜放加以区别。而西方认识正数、负数则要迟于中国数百年。

五、           总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正负数,大家既学会了认也学会了读和写,并且还总结出正数和负数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关于正负数的其他知识,我们下次课再来学习。

六、           课后作业

上一页  [1] [2]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负数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正数和负数 教案设计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