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内能、热传递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2、知道什么是内能,物体的内能是另一种形式的能。
3、知道物体温度改变时,内能随这改变。
4、结合实例分析,知道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式,是内能的转移过程。
5、了解用热传递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会应用相关知识解释一些现象。
二、本节的引入方法:
温故知新法
1、提问:分子动理论的三个观点是什么?
2、动能、重力势能的定义分别是什么?
3、分子运动 分子动能
分子间有相互作用力 分子势能
三、教学重点(1)、内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2)知道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式,
突出重点的方法:(1)、和机械能对比讲解.(2)、举相关例题。(3)、讲清热传递的条件、方向结果和实质。
四、教学难点: 内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突破难点的方法: (1)、和机械能对比讲解.(2)、举相关例题。
五、教学流程
(一)、内能的概念
1、定义
2说明
3、分子运动快慢好温度的关系
4、热运动
5、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
6、影响机械能大小的因素
(二)、热传递
(三)、热量
(四)、例题分析
六、典型例题
判断
1、0℃ 冰没有内能 ( )
2、具有机械能的物体一定具有内能 )
3、具有内能的物体一定具有机械能 ( )
4、物体的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 )
5、温度越的高物体,内能越大 ( )
6、1Kg 0℃ 的冰熔化成0℃的水,
内能不变 。 ( )
第三节:物质的比热容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反映物质物理属性的物理量。
2、会查比热容表,了解一些物质的比热容并会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3、会进行物体吸、放热的简单计算。
4、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交流与讨论,培养团队精神。
二、本节的引入方法:
日常现象法
由课本P41的日常现象引入
三、教学重点(1)、比热容的概念。(2)、会进行物体吸、放热的简单 计算
突出重点的方法:(1)、做好课本图12-20的实验。(演示可见度差,有条件改为小组实验较好,或用视频代替(2)、强调比热容的物理意义。(3)、吸、放热公式中牵涉的物理量较多。首先讲清各字母表示的物理量和单位,然后教师做好示范。
四、教学难点:比热容概的理解念
突破难点的方法: (1)、做好课本图12-20的实验。(演示可见度差,有条件改为小组实验较好,或用视频代替(2)、强调比热容的物理意义。
五、教学流程
(一)、比热容
1、定义
2单位
3、物理意义
4、比热容表
5、说明
(二)、吸、放热公式
(三)、现象解释
五、典型例题
例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一杯煤油用去一半,它的比热容减为原来的二分之一
B.吸收热量多的物质,比热容一定大
C.高温物体放出热量一定多
D.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吸收了相同的热量,煤油升高的温度大于水升高的温度
例2 在沙漠地区有“早穿皮袄午穿纱,夜抱火炉吃西瓜”的奇特现象.而沿海地区是“气候宜人,四季如春”,这表明水对气温有显著影响,是因为( B ).
A.水的透明度高,容易吸收太阳能
B.水的比热容比沙石的比热容大
C.水在蒸发时有致冷作用
D.水的对流性能好
例3、如图所示为质量相等的两种液体
分别用两盏相同的酒精灯同时加热时,
液体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可知比热较大是__________。
乙
例4、质量为0.5kg的水,温度从 60℃降至40℃,会放出______J的热量。若将这部分热量全部被初温为10℃、质量为0.7kg的酒精吸收,则酒精的温度将上升______℃。[酒精的比热容为2.4×103J/(kg·℃),水的比热容为 4.2×103J/(kg·℃)]
解:Q放=cm(to-t)= 4.2×103J/(kg·℃)×0.5kg×(60℃-40℃)= 4.2 ×104J
Q吸 =Q放= 4.2 ×104J
Q 吸= cmΔt= 2.4×103J/(kg·℃)×0.7kg×Δt
Δt=25℃
答:4.2 ×104J 25℃
例5、在标准大气压下,1kg20℃的水吸收了3.78×105J的热量后,其温度为
A .80℃ B . 90℃
C.100℃ D. 110℃
( C )
例6、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铁块和铝块,吸收相同的热量后相互接触,已知C铁<C铝,则下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有热量从铁块传递给铝块
B、有热量从铝块传递给铁块
C、它们之间没有热传递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第四节:机械能和内能的相互转化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认识到做功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式,是其他形式能向内能的转化过程;
2.通过观察、分析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实例,知道热机的工作原理;
3.了解四冲程汽油机的基本结构及其工作过程;
4.通过阅读“热机的发展历程”,了解内能的利用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
5.能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知道不同燃料的热值不同,会查热值表;
6.会进行燃料燃烧放热的简单计算;
7.初步认识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本节的引入方法:
日常生活实例引入
冬天怎样使手暖和?
三、教学重点:做功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式
突出重点的方法(1)、多举实例。(2)、讲清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实质。
四、教学难点:内燃机工作原理
突破难点的方法:(1)、模型演示。(2)、观看视频
五、教学流程
(一)、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
1、热传递
2、做过
3、说明:热传递、做过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
(二)热机
1、汽油机的构造
2、工作循环
(三)、热值
(四)例题分析
六、典型例题 例1、 如图所示,下列是利用热传递方式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
例2、油的热值大于酒精的热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 煤油比酒精含有的热量多
B. 燃烧相同质量的煤油和酒精,煤油放出的热量要多些
C. 完全燃烧相同质量的煤油和酒精,利用煤油刚好能烧开一壶水,那么利用酒精则不能烧开这壶水(效率相同条件下)
D. 通风条件越好,供氧越充足,两种燃料的热值就越大
例3、用锯锯木头,每分钟拉锯15次,每次移动0.6 m,人拉锯的作用力是150 N,如果拉锯时所做的功有70%转化为内能,那么2 min木头增加的内能是多少?
解:人拉一次锯所做的功:W0=FS=150×0.6=90焦耳
2 min内人拉锯共做的功:W=90焦耳×15×2=2700焦耳
2 min木头增加的内能是:2700焦耳×70%=1890焦耳
答:2 min木头增加的内能是1890焦耳
例4、油的热值是4 .5×107焦/千克,如果煤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有50%被水吸收,如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将温度为20℃,质量为5500克的水烧开,需要燃烧多少煤油?
解:煤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Q= m q=4 .5×107 m
水烧开需要吸收的热量:Q= cm△t=4.2×103 × 0.55×(100—20)
又因为:煤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有50%被水吸
所以:4 .5×107 m×50%=4.2×103 × 0.55×(100—20)
解得:m=0.041kg
答:需要燃烧0.041 kg的煤油。
例5、如图是单缸四冲程内燃机的四个冲程的示意图,下列四组关于这种内燃机一个工作循环中四个冲程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A.丙、丁、乙、甲 B.乙、丁、甲、丙
C.乙、甲、丁、丙 D.甲、乙、丙、丁
B
例6、光明中学锅炉房每天要将3t水从20℃加热到100℃,问:
⑴这些水要吸收多少热量?
⑵“西气东输”实现后,可用天然气作为燃料来烧水,设天然气完全燃烧释放出热量的75%被水吸收,学校每天因烧水要消耗多少体积的天然气?(天然气的热值。气体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热量的公式是,式中V表示气体燃料的体积)
第十三章:电路初探
《物理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1)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
(2)会读、会画简单的电路图。能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能说出生活、生产中采用简单串联或并联电路的实例。
(3)会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
本章的引入方法: 霓虹灯下美丽的夜景
第一节:初识家用电器和电路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常用电学元件的作用。
2、知道电路的基本组成和电路的三种状态。
3、记住常用电学元件的符号,会作简单的电路图。
4、知道电流方向的规定。
二、本节的引入方法:
三、教学重点:知道电路的基本组成和理解电路的三种状态
突出重点的方法:(1)、做好
活动13.2的分组实验,让学生通过亲
身体验去理解。(2)、观看视频
四、教学难点:实物图和电路图 的相互转化。
突破难点的方法: 教师作好示范,同时讲清画图的要求
画电路图的注意事项:
1、规范使用元件符号。
2、完整地反映电路的组成。即要把电源、用电器、导线和开关都画在电路之中,不能遗漏。
3、均匀分布电路元件。连接导线用横平竖直的线段代表。拐弯处一般取直角,拐角处没有电路元件。
4、画成的电路图应简洁、工整、美观。
五、教学流程
(一)、用电器
(二)、电源
(三)、电路
(四)、电路的三种状态
(五)、电路图
(六)、例题分析
六、典型例题
例1、根据给出的实物图画出相应的电路图
例2、指出下列电路图中的错误
开关S闭合时电源被短路
电路不完整,无电源
灯泡未形成回路且缺少开关
例3、如图所示,有一个小电动机模型和一电灯组成的电路,当开关S闭合后,则 ( C ) A.电动机转动,灯不亮 B.电动机转动,灯也亮 C.电动机不转动,灯亮 D.电动机不转,灯也不亮
第二节 电路的基本连接方式 (本章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动手实验,找出串联、并联,两种连接的不同。
2、使学生掌握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3、初步形成识别串、并联电路的能力。
4、能进行实物图和电路图的相互转化。
5、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二、本节的引入方法:
学生实验探索法
课本P63活动:怎样使两个小灯亮起来?
三、教学重点:
掌握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突出重点的方法(1)、让学生动手做。(2)、类比法。(3)、动画演示(一)、
动画演示(二)
四、教学难点:(1)、初步形成识别串、并联电路的能力。(2)、实物图和电路图的相互转化。
突破难点的方法: (1)、识别串、并联电路的方法:定义法;特点法;直通法;节点法;短路法等。(2)、实物图和电路图的相互转化首先要识别电路然后按电流的流向依次连接,若并联要明确支点。或先局部后整体连接。
五、教学流程
(一)、串联电路
1、定义
2、特点
(二)、并联电路
1、定义
2、特点
(三)、生活、物理、社会
六、典型例题
例1、要使L1、L2组成串联电路,应闭合开关S2,断开开关__S1,S3;要使L1、L2组成并联电路,应闭合开关S1,S3__,断开开关S2__;同时闭合开关__ S2,S3_是不允许的,因为电路会发生_短路__故障。
例2、下列的几个电路图中的用电器分别是何种连接方式?开关分别控制哪盏灯?如果是并联,请用色笔描出图上的干路部分.
例3、按照图甲所示电路,将乙中各元件连接起来
甲
例4、根据左边实物图,在右图线框内画出对应的电路图.
第三节:电流和电流表的使用
一、教学目标
1、知道电流及电流的单位,了解身边常见的电流值。
2、 学会电流表的使用方法
3、会使用电流表,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4、在科学探究活动中体验和增强合作、交流意识。
二、本节的引入方法:
类比引入法
以水流、水轮机分别类比电流、电灯引入
三、教学重点:1、学会电流表的使用方法 。2、会使用电流表,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突出重点的方法:(1)、适当的读数练习。(2)、对电流表的使用方法进行“高度概括,精简记忆”。(3)、做好实验并适当训练
四、教学难点:通过实验研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关系
突破难点的方法:做好实验并适当训练
五、教学流程
(一)、电流强度
1、定义
2、单位
(二)、电流表
1、构造
2、量程、分度值及读法
3、使用方法
(三)、探究串并联电路电流的特点
(四)例题分析
六、典型例题
例1、电流表读数练习
例2、(1)根据电路图10,请用笔线把图11中的实物连成电路;
(2)如果要使电流表测干路中的电流,请你用另一种颜色的笔在实物图9上只改动一根连线(删去一根线,重画一根线)实现这一要求.
例3、左图中闭合开关,电流表A2的示数是0.25A,则A1的示数是 A.若将A1接到a处,它的示数应是 A.
例4、右图中,闭合开关,若在电路a、b两处接入电流表,其读数分别是2.3A,1.6A,则电流表接在C处时,其读数应为 A.
例5、如图6所示的电路,电流表A1与A2的指针的位置如图7所示,电流表A1使用的量程是 ,读数是 A,电流表A2使用的量程是 ,读数是 A.通过L2的电流是 A
第四节: 电压和电压表的使用
和上节类似(略)
注意把电压表和电流表进行对比加深理解好记忆。
例1、如图1所示电路中有两个小灯,请在图中○内,分别填入及或的符号,要求电键闭合时两灯均能发光,且两电表的示数均不为零。
例2、分别按电路图连接电路(重点和难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