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教育教学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教育教学 >> 物理 >> 九年级下学期 >> 物理九年级下学期知识点 >> 正文

 

九年级物理上学期主要知识点汇编

查询物九年下知识点的详细结果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

        

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
  (力学重点,本册重点)

第一节、杠杆(本章重点)(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杠杆,能从常见的工具中抽象出杠杆。

(2)、知道杠杆的五要素。

(3)、理解力臂的概念,会杠杆的动力臂和阻力臂。

(4)、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理解杠杆平衡的条件,并能用它分析解决简单的有关杠杆平衡的问题。

从事相关活动,建立感性认识等 。

观察、经历、体验、感知、学习、调查、探究

二、本节的引入方法:

三、教学重点:理解力臂的概念;理解杠杆平衡的条件,并能用它分析解决简单的有关杠杆平衡的问题。

突出重点的方法:(一)作力臂的方法 :

1、找支点。(2)力的作用线。(3)、作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线。(二)做好“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三)举例说明利用杠杆平衡条件解题的方法(1)、找“五要素”。(2)、利用杠杆平衡条件列方程求解。

四、教学难点:理解力臂的概念,会杠杆的动力臂和阻力臂。

突破难点的方法: (一)作力臂的方法 :

1、找支点。(2)画力的作用线。(3)、作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线。 (二)老师示范,学生模仿。(三)不同类型的杠杆(直的,弯曲的)

五、教学流程

(一)、杠杆

1、定义

2、五要素

3、作力臂例题

(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三)、杠杆的分类

(四)、生活、物理、社会

(五)、例题分析

六、关于力臂的典型例题(注意和日常生活的联系)

七、关于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

(一)、 强调(1)、挂钩码前调节杠杆两端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是避免杠杆自重对平衡的影响。(2)、挂上钩码后能否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平衡?怎样使杠杆在什么位置平衡?这样的目的又是什么?

(二)、第一课时举一两条简单的例题。如课本中P6的例题。

 

第一节、杠杆(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杠杆平衡的条件,并能用它灵活、综合分析解决有关杠杆平衡的问题。

(2)、知道杠杆的种类以及各种杠杆的特点。

(3)、知道杠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通过了解杠杆的应用,进一步认识物理学是有用的,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能用杠杆平衡条件灵活、综合分析解决有关杠杆平衡的问题。

方法:一、(1)、找“五要素”。(2)、利用杠杆平衡条件列方程求解。二、多见一些题型

三、关于杠杆平衡条件的
典型例题

(一)、定性分析

1、杠杆的动态分析

例1、如图所示杠杆,在A端施一个始终与杠杆垂直的力F,当杠杆由如图实线位置匀速转动到虚线位置时,F大小的变化情况是(    )

  A.大小不变           

  B.由小变大          

  C.先变大后变小    

  D.先变小后变大

例2、 如图所示杠杆,在A端施一个始终竖直向上的力F,当杠杆由如图实线位置匀速转动到虚线位置时,F大小的变化情况是(    )

A.大小不变       

B.由小变大      

C.先变大后变小

 D.先变小后变大

方法点拨:找具有代表性的不同位置,作出它们的五要素进行对比分析。

2、关于最小力问题

例3、如图所示的弯曲杠杆,AC =20cm , BO=40cm,OC=30 cm,AC⊥CO,BO⊥CO,O为转轴.在B处挂一重为100 N的重物 ,要求在A处作用一个最小的力F使杠杆平衡.请在图上出这个力的方向并求出这个力的大小.

2、关于最小力问题

方法点拨:支点和力的作用点的连线是最长的力臂。

例4.如图11-4所示AOB为轻质杠杆,B端挂重物G,A端分别作用四个方向力时,杠杆都能在图示位置平衡。则四个力大小说法正确的是    (     )

A.F2最小     B.F4最小   

 C.F1最小     D.F3最小

例5.如图11-11所示,AOB为一杠杆(自重不计),O为支点(OA<OB,OD=OA),在A端悬挂一重物G,那么    (       )

  A.在B点用力使杠杆在图示位置平衡,一定是省力的

  B.在C点用力不可能使杠杆在图示位置平衡

  C.在B点用力使杠杆在图示位置平衡,沿竖直方向最省力图11-12

  D.在D点悬挂一个与G完全相同的物体能使杠杆在图示位置平衡

例6.如图13所示,曲杆AOBC自重不计,O为 支点,AO=60cm,OB=40cm,BC=30cm要使曲杆在图示位置平衡,请作出最小的力F的示意图及其力臂l. (要求保留作图痕迹)

(二)、定量计算

例7、一根1m长的杠杆,左端挂80N的物体,右端挂20N的物体,要使杠杆平衡,支点应离左端多远(杠杆自重不计)?如果两端各增加10N的物体,要使杠杆平衡,则支点应往那端移动?移动多长?

例8.在一些建设施工工地上,可以看见各种大型的起重机.如图11-52所示是一种起重机的简易图,为了保证起重机在起重时不会翻倒,起重机右边配有一个重物M.现测得重物M的质量为4t,AB为10m,BC为4m,CD为1m.(g取10N/㎏)问:该起重机可起吊的最大物重为多少?(起重机本身的重不计)

例9、如图所示,均匀木棒AB长为1m,水平放置在O、O‘两个支点上。已知AO、O’B长度均为 0.25m。若把B端竖直向上稍微抬起一点距离,至少需要用力20N;若把B端竖直向下稍微压下一点距离,则至少需要用力(    )
A.20N    B.40N  
 C.60N    D.8ON

四、关于日常生活中的剪刀

医用剪刀

理发剪刀

方法点拨:总体上比较刀把与刀口的长度,实际使用时还要看被夹物体的位置。

五、关于杠杆的类型

1、在下列机械中, ①羊角锤②钓鱼竿③天平④钢丝钳⑤筷子⑥理发剪刀⑦普通剪刀⑧铁匠剪刀⑨缝纫机的脚踏板(10)铡用的铡刀 (11)镊子(12)铁锹(13)道钉撬(14)定滑轮(15)动滑轮,它们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是  ①④⑧(10)(13)         。                              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②⑤⑥⑨(11)      属于等臂杠杆的是 ③⑦(14)

六、关于实验

1、小森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把杠杆支在支架上,观察到杠杆左端下沉,当他去调节螺母时;发现两侧螺母已丢失,聪明的小森在       (“左”或“右”)侧末端缠些透明胶带就使杠杆在     位置平衡了,这样做是为了                      ;然后他在两边挂上钩码后,发现杠杆仍然左端下沉,那么此时   (“能”或“不能”)再缠些透明胶带,应当         使杠杆在     位置平衡, 这样做是为了                      。如图17是小森同学三次实验的情景,实验时所用的每个钩码重0.5N,杠杆上每一格长5cm,部分实验数据已记录在下表中,请将表格中的实验数据补充完整。

(2)小森的第3次实验存在错误,其错误是                  。

第二节、滑轮(本章重点)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滑轮的结构,能区别定滑轮和动滑轮

2、经历实验探究过程,了解使用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3、能根据滑轮组的构成方式判断省力情况,能根据要求组装滑轮组。

二、教学重点(1)、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2)、判断滑轮组绳子的股数。(3)、根据要求组装滑轮组。

突出重点的方法: (1)、讲清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的方法是做好课本实验,并用它们的杠杆示意图从理论上解释。(2)、判断滑轮组绳子的股数的方法是数和动滑轮相连的绳子股数或“动算定不算”。(3)、根据要求组装滑轮组的方法是“奇动偶定”。

三、教学难点:(1)、定滑轮、动滑轮的实质。(2)、根据要求组装滑轮组。

突破难点的方法:(1)、强调动滑轮 的支点在轮的边缘,而不是圆心。(可用将圆柱体推上台阶说明支点不在圆心)

四、教学流程

(一)、定滑轮

1、定义

2、特点

3、实质

(二)动滑轮

1、定义

2、特点

3、实质

(三)、滑轮组

1、特点

2、绳子股数的判断

3、滑轮组的绕法

五、典型例题

例1、用下列简单机械,使重量同为G的物体都处于静止状态,其中用力最大的是(均不计摩擦)(    )

例2、学会组装滑轮组。

F=1/2G

F=1/4G

F=1/3G

例3、.如图3所示,物体重力G=20N,绳的一端拴在地面上,用力F使滑轮匀速上升1m(不计滑轮重、摩擦和绳重),那么(    )
     A.重物上升1m,F=10N
  B重物上升1m,F=40N.
    C. 重物上升2m,F=40N 
  D.重物上升2m,F=10N

例4、如图,滑轮B是一个   滑轮,如果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拉力F=10N,则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是     。

例5、如图所示,物体A重20N,滑轮重1N,绳重不计,弹簧秤示数为25N,则物体B的重为_________N。

例6、如图4所示的滑轮组挂上砝码a、b后恰好静止(动滑轮和绳子的重力及摩擦不计)。若再在a、b下面各挂上一个质量相等的小砝码,将出现的情况是(    ) 

  A.a下降       B.a上升   C.保持静止   D.平衡不平衡要看小砝码的质量大小而定 

 

 

第三节、功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功的概念,经历实验探究体验做功的过程,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并能正确判断某个力是否做功。

2、知道功的公式,会对有关功的问题进行简单的计算。

3、 知道功的单位“焦耳(J)”,并能在计算中正确应用。

4、通过观察、讨论和实验了解功的物理意义。

二、教学重点(1)、功的概念和物体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2)、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功的计算。

突出重点的方法:(1)、讲清功的定义,定义式、单位(2)、举例说明

三、教学难点:正确判断力是否对物体做功。

突破难点的方法:举例说明几种不做功的情况(1)、有力无距。(2)、有距无力。(3)、力、距垂直

四、教学流程

(一)、功

1、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

2、定义

3、定义式

4、单位

5、几种不做过的情况

(二)、例题分析

五、典型例题

例1:下列哪种情况做了功(  )

A、运动员将标枪投出去,运动员对标枪

B、人用力推石头没推动,人对石头的推力。

C、小球在光滑的桌面上滚动一段距离,桌面对小球的支持力。

D、滑雪运动员从山顶滑下,重力对滑雪运动员

E、提着桶在水平面上匀速前进

F、举着杠铃原地不动

G、用力推着小车前进

答:A、D、G

例2:重100kg的小车、在拉力的作用下沿水平面匀速前进10m后撤去拉力,小车滑行了5m停下来。已知小车所受阻力为车重的0.3倍,则拉力对小车做的功为多少J?

解﹕F=0.3G=0.3×100kg×10N/kg=300N

W=FS=300N×10m=3000 J

小车滑行时拉力为0,不做功

答:拉力对小车做的功为3000J。

例3:重G的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受水平向右的恒定拉力F作用时,由A移动到B,又移动到C,如图所示。已知AB段较粗糙,BC段较光滑,且AB:BC=1: 2。设拉力F在A→B的过程中做功W1,在B→C的过程中做功W2,则关于W1、W2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B  )

 A.W1:W2=l:l    B.W1:W2=1:2

 C. W1:W2=2:1    D.少条件,不好判断大小关系

例4、一个同学用120N的力,将一个重4N的足球踢到25m远处. 对他踢球时做功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做功300J     B. 做功100J

C. 没有做功        D. 条件不足,无法计算

 

 

第四节:功率

一、教学目标:1、理解功率的概念。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

2、知道功率的公式P=     = Fv,会对有关功率的问题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功率的单位“瓦特(W)”,并能在计算中正确应用。

二、教学重点(1)、理解功率的概念,会对有关功率的问题进行简单的计算

突出重点的方法:(1)、讲清功率的物理意义。(2)、注重和学生自身的相关功率进行联系

突破难点的方法:举一些典型例题,并进行相关的训练。

三、教学难点:功率和滑轮组相结合的问题

四、新课引入方法

温故知新

1、问题:小明的教室在5楼,估测一下,小明上楼做多少的功?

2、深化:如果第一次上楼他用了1.5min,第二次他上楼用了40s,则:两次相比,做功相同吗?人的感觉相同吗?做功的快慢相同吗?

3问题、那么做功的快慢用什么来表示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功率

五、教学流程

(一)、功率

1、定义

2、定义式

3、单位

4、推导式

(二)、了解一些物体的功率

(三)、估测自己的功率:上楼、跳绳等

(四)、例题分析

六、典型例题

例1、小明用50N的力推着一个重力为300N的小车在水平桌面上以2m/s的速度匀速行驶5秒,求:1小明对小车做了多少功?    2小明推车的功率为多少?

解:(1)s=vt=2×5=10(m)

       W=Fs=50×10=500(J)

(2)p=w/t=500/5=100(w)

或:p=Fv=50×2=100(w)

       答:略

例2、如图所示2008北京奥运会上两名举重运动员甲比乙高,如果他们举起图相同质量的杠铃所用时间相等,则    ( A   )

   A.甲做功较多,功率较大

  B.甲做功较多,功率较小

   C.甲做功较多,甲、乙功率相等

   D.甲、乙做功相等,乙的功率较大

例3、如图所示,某同学在做俯、卧撑运动,可将他视为一个杠杆,他的重心在A点,重力为500N,那么他将身体撑起,双手对地面的压力至少N?若他在1min内做了30个俯卧撑,每次肩部上升的距离均为0.4m,则他的功率至少为W?

解:F1L1=F2L2

F1 ×1.5=500×0.9

F1 =300N

P=w/t=FSn/t=300×0.4×30/60=60W

例4、在中考体育达标“跳绳项目”测试中,燕燕同学1min跳了120次,每次跳起的高度约为4cm,若她的质量为50kg,则她跳一次做的功约为_______J,她跳绳的平均功率约为_______W。(g=10N/kg)

例5、如图11--3所示,在50N的水平拉力F作用下, 重800N的物体沿水平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与地面间滑动摩擦力为120N,若物体的速度为0.2m/s,则1min内拉力做的功为     J,拉力做功的功率为     W。

第五节:机械效率
(本章重点、难点)

一、教学目标

1、经历使用动滑轮的实验探究过程,了解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理解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

2、理解什么是机械效率。学会用机械效率的公式进行有关问题的简单计算。

3、了解常用机械的效率,通过讨论、分析,了解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

4、通过对机械效率的了解,认识到做所有的事情都要讲究效率。

二、教学重点(1)、机械效率的概念和有关计算

突出重点的方法:讲清机械效率的意义,影响因素,例举相关典型例题

三、教学难点:(1)、有用功的判断。(2)、机械效率的有关计算

突破难点的方法:(1)、有用功的判断方法:看“目的”。(2)、例题讲解

用水桶从井中提水时,所做的有用功是               ,额外功            ,总功                ;如果桶掉到井里,从井里捞桶时,捞上来的桶里带了一些水,有用功是                  ,

额外功是                  ,

总功是                                    。

克服水的重力做功

克服桶的重力做功

拉力所做的功

克服 桶的重力做功

克服水的重力做功

拉力所做的功

四、新课引入方法

一、提出问题并探究动滑轮:小明利用动滑轮把木料拉上四楼时,手拉绳做的功与动滑轮对木料做的功相等吗

1.提示:如果你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重G、手的拉力F,用刻度尺测出物体上升的高度h、手移动的距离s;再根据功的计算公式,则可计算出动力对绳子做的功(W=     ),动滑轮提升重物做的功(W=      ),两者相比较就可以知道“两功”是否相等了

2.某同学用动滑轮提升钩码,请你帮他完成下列表格中的空格

 

3.分析实验数据:

⑴手拉绳所做的功与动滑轮拉钩码所做的是否相等?

⑵哪一个做的功多一些?

⑶你认为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4.实验时,为了减小误差,要注意尽量                 拉动弹簧测力计,读出示数。

5.用刻度尺测钩码上升距离后,你能不能马上就知道手移动的距离呢?

五、教学流程

(一)、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1、有用功 : 2、额外功: 3、总功 4、关系

(二)、机械效率

1、定义

2、定义式

3、说明: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

(三)例题分析

六、典型例题

例1、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匀速提升重为480N的物体G,所用拉力F为200N,将重物提升3 m所用的时间为10s.求:

(1)拉力上升的速度.(2)所做的有用功.

(3)拉力的功率.(4)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例2、如右图所示,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拉力F=60N,该装置的机被效率为70% ,则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 多少?

例3、斜面也是一种简单机械。如图5所示,已知斜面上木箱的质量m=40kg,人对木箱的拉力F=75 N,斜面长s=4 m,斜面高h=O.5 m。求:(g取10 N/kg)斜面的机械效率。和摩擦力的大小。

例4.一辆轿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直线行驶,轿车上的速度表如图所示,

求:⑴轿车行驶的速度是多少米/秒?

⑵在2min内轿车行驶的路程是多少千米?

⑶若轿车发动机提供的牵引力为F=1600N,则轿车通过上述路程牵引力做的功为多少焦?

例5、如图是测定滑轮组机械效率时所用的滑轮,若使绳端的拉力沿向上的方向

(1)请在图13中出该滑轮组的绳子绕法。

(2)完善下列实验步骤:

A.按组装图把实验器材装配好

B.用弹簧秤测量出重物的重力

C.在动滑轮下面挂上重物,并分别记下重物和弹簧秤的位置

D.拉弹簧秤,使重物上升一段距离,读出     

E.用刻度尺分别量出      和      移动的距离

F.由测得的数据,求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3)在这个实验中,若物重4N,重物上升了0.1m,弹簧秤示数为2N,请计算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     。

(4)你能分析一下效率不是100%的原因吗?请你试着写出两条:

          、          。

第十二章:机械能和内能

《物理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1)能用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以及它们的转化。能用实例说明机械能和其他形式的能的转化。

(2)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3)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

(4)了解内能的利用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

(5)了解热量的概念。
(6)通过实验,了解比热容的概念。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7)能通过具体事例,说出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课时建议

本章的引入方法:

 

 

第一节:动能、势能、机械能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能量的初步概念。

2.知道什么是动能及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3.知道什么是弹性势能及影响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

4.知道什么是重力势能及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

5.知道什么是机械能及机械能的单位。

6.过观察和实验理解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过程,能解释一些有关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之间相互转化的简单的物理现象。

7.能够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设计;逐步养成在实验中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

二、本节的引入方法:

三、教学重点(1)、动能、势能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突出重点的方法:(1)、做好课本中图12-5至12-10的有关实验(注意控制变量思想的应用),以增强感性认识。

(2)、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相关的实例。

 

四、教学难点:能解释一些有关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之间相互转化的简单的物理现象。

突破难点的方法:(1)、 做好课本中图12-1、12-12的有关实验,以增强感性认识。

(2)、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相关的实例。

五、教学流程

(一)、能的概念

1、定义

(二)、动能

1、定义

2、探究动能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

(三)、重力势能能

1、定义

2、探究重力势能能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

(四)、弹性势能

1、定义

2、探究弹性势能能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

(五)、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六、典型例题

例1、神舟七号”载人飞船遨游太空时,中国人首次实现了太空行走,当飞船返航减速着陆时,飞船的   ( D   )

A.动能增加,重力势能减少        

B.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减少

C.动能减少,重力势能不变       

 D.动能减少,重力势能减少

         分析:因为飞船的质量不变,速度减小,高度降低。

 

例2、下面的四幅图中属于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的是  ( C    )

例3、如图甲、乙、丙三个图是某同学用同一个实验装置做“探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实心铜球、实心钢球的体积相同,h1>h2=h3)
⑴.要研究动能与质量的关系,我们应选择___乙、丙__两图来进行比较。
⑵.要研究动能与速度的关系,我们应选择___甲、丙__两图来进行比较。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物九年下知识点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九年级物理上学期主要知识点汇编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没有了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摘要(二)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十一----十四章物理…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十五----十七章物理…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二)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一)
    谈教师风度的培养
    以情感培养学生的兴趣
    九年级物理-功知识点与测试题
    浅谈网络恋情
    九年级上物理知识点_初中物理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大气压强知识体系与测试题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摘要
    轻松学好物理的方法(一)
    轻松学好物理的方法(二)
    轻松学好物理的方法(三)
    校园青春健身操——青春魅力教学用图
    我初中阶段的学习方法的总结
    初三物理 上学期第十二章压强测试题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 (三)
    中学生 学习方法
    有关"第十四章 功" 的课后练习
    第十五章《功和功率》测试题
    九年级物理简单机械知识点与测试题
    初二物理简单机械单元测试题
    九年级物理浮力知识结构与测试题
    初二物理《 浮力》测试题
    初三物理上学期浮力小测
    九年级物理上学期主要知识点汇编3
    九年级物理压强 液体的压强 知识结构…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 (四)
    九年级物理-力知识结构与测试题
    初二物理力单元测试题
    九年级物质量和密度知识结构与测试题
    九年级物理简单的运动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一)
    八年级下学期物理知识点总结(二)
    九年级物理上学期主要知识点汇编2
    初中化学方程式汇总
    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知识点总结(二)
    八年级物理下总复习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复习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复习
    初中物理公式总结
    初三物理总复习提纲
    等效平衡的判断
    初中物理课本内容知识点总结(九年级全…
    八年级下1-4单元英语教案
    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知识点总结(一)
    八年级下5-8单元英语教案
    八年级词汇总结
    八年级物理上知识点
    七年级英语上学期各单元重点词组与句…
    教你如何正确发音
    九年级英语11-15单元复习点
    九年级英语6-10单元复习点
    九年级英语1-5单元复习点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汇总(人教版)
    初中物理课本内容知识点总结(八年级下…
    八年级英语下9-10单元教案
    八年级9-12单元英语教案
    八年级5-8单元英语教案
    八年级1-4单元英语教案
    七年级下9-12单元英语教案
    七年级英语5-8单元教案
    七年级英语1-4单元教案
    九年级英语词汇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二)
    七年级英语词汇(全册)
    初中物理课本内容知识点总结(八年级上…
    九年级物理中考复习计划
    九年级物理全(新课标沪科版)
    九年级物理期中复习及模拟试题人教四…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汇总(人教版)(2)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汇总(人教版)(1)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汇总(人教版)(3)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汇总(人教版)(4)
    初中学生要求掌握的物理常数
    八年级下学期物理知识点总结(一)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