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私的。(笑声)
生8:我品味的是第三段的“废墟”、“寂寞”、“懊丧”这几个词。这一段我觉得像“废墟”、“草屋”这些都是生活中很平凡的东西,这就表示了他们之间平凡的情感和平凡的美丽。然后“荒凉的额”和“亲密的攀缘上升”,就表现在毁灭和灾难中“我”与“我”的爱人紧紧相依、生生不息。
师:他通过画面看到了诗的内涵,通过画面领会到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在困难面面,怎样进行突破,怎样生存下来!这也是一个角度。
生9:老师,我有一个问题:诗人既然从五个意象来说他愿意是急流、愿意是荒林等等,但是这诗的题目为什么只是说他“愿意是急流”?如果我们只看这个题目,我们不一定可以知道这是一首爱情诗。
师:这可能是在翻译的时候,取了诗中第一句话作为题目。也许他的原作是另外一种含义。比如你们马上要学到的《为了忘却的纪念》中有一首五言的诗:生命诚宝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但是原作是自由诗,翻译的时候,白莽就把它翻译成格律诗。自由诗的诗句是这样的:自由和爱情,我都为之倾心,为了爱情,我宁可牺牲生命,为了自由,我宁可牺牲爱情。形式完全不同,但却是表达同一个意思。
生10:我觉得这首诗写出了一对年轻人的恋爱过程、结合过程,以及在夕阳中慢慢走向天国的过程。(笑声)第一至三段,我们可以认为是一对青年男女可能受到来自父母、亲友和外界的压力,就像罗密欧与朱丽叶一样。第四节是他们冲破了那些枷锁后终于营造了自己的爱巢。第五节就是写他们相拥而坐,在夕阳中慢慢品味着自己爱情的结晶,然后在夕阳的照耀下慢慢地走向天国。
师:(笑)你这也是一个解读的角度。但他们并不是一起走向天国的。(笑声)裴多菲在写下这首诗后一年多的时间就战死沙场,为了自己的祖国,捐躯沙场。他的尤丽娅,这首诗的抒情客体,在一年之后就改嫁了。(叹息声)所以这首诗留给诗人的——如果他天国有灵的话——也是一种悲哀。
师:好,下面我就把同学们说的回顾一下。这首诗有三美:意象丰美,意境优美,意蕴淳美(课件显示)。什么是意象丰美呢?大家首先把什么是意象记下来。意象,简言之,就是渗透着诗人情意的具体形象。咱们中国人往往用红豆表示相思,用杜鹃表示悔恨,用杨柳表示送别,这就是意象。这首诗的意象丰美就表现在连用了十几个意象,而且都是两两相依。不仅角度丰富,而且层层递进,从对爱人的呵护一直写到欣慰地看着爱人的成功,每两个意象之间是相依相存,不能分开的,有急流、小河就有小鱼,有荒林就有小鸟。第二,意境优美,什么是意境?就是文学作品中表现出来的蕴涵着作者思想感情的艺术境界。我们初中读《天净沙·秋思》,它的意境是凄婉的,我们读《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它的意境是悲壮的,这一首诗的意境是开阔明朗的,是优美清新的,它具有悠远无尽的意味。再看意蕴,什么是意蕴呢?意蕴就是文学作品里面渗透出来的理性内涵。比如说作品中渗透的情感,比如说作品中表现出来的一种风骨,表现的人生的某种精义,或者某种主旨。这首诗表现了一种甘愿牺牲的热烈的爱情,很纯粹。当然,由于人的世界观的不同,人的文化素养不同和人的性格不同,人们在爱情上往往表现出不同的想法、不同看法,把它化为文学作品,那么也就表现出不同的意象、不同的意境、不同的意蕴。下面咱们再来欣赏一首诗,中国著名的女诗人舒婷的《致橡树》,来看看它的意象、它的意境、它的意蕴是什么。进入美诗欣赏。(课件显示)听,舒婷开始说了。(播放多媒体课件配乐诗朗诵《致橡树》)
生:(欣赏)
师:你们看,这首诗的意蕴就不同了,它所表现出来的理性的光彩是什么呢?不做依附者,不高攀,不低就,不盲目地奉献。舒婷的思想就和裴多菲的思想不同。很多年来,我就总在看,是不是有人给舒婷写一首诗,题目是《致木棉》,但是现在还没看到,希望我们当中有同学能写出《致木棉》。
师:好,下面就是美美地说了。说什么呢?老师给你们出了一个预习题:结合你的生活体验,就“什么是爱”说一句话。这个爱可以是狭义的,也可以是广义的,你不说也可以,你就朗诵一首你自己喜欢的诗,或者一句话。好,想一想,我们就开始活动,开始表达你的心声。
生1:我想用比喻来定义爱。爱是一副望远镜,一戴上,所有的人都更近了。
师:比喻很新颖!但应该更柔美、更秀美。
生2:爱就是那个曾经承诺过爱你的人在你最危险的时候在你身边支持你,而不是离你而去。
师:有哲理之美!
生3:首先,爱是星际里的一颗恒星,亘古不变。其次,爱还是一颗恒星,充满炽热与激情。再次,爱仍然是一颗恒星,给人以温暖和光明。
师:美啊!(掌声)爱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笑声)看,同学们有才华,有诗情!
生4:这是泰戈尔的诗句:爱,你死亡的庄严使我的生命伟大,你用告别的灿烂的光彩染遍了我的思想和梦魂。
师:更深刻!
生5:这是我自己写的。(笑声)
师:个人格言!
生5:只有一句话:爱是万物五彩缤纷的和谐。
师:这句“五彩缤纷”特别好!但注意,爱情是炽烈而又专一的!(笑声)
生6:爱情就是透支支票,它可以无限透支。爱情又是风险投资,也许你一分钱不花可以得到一份纯真的爱情,也许你花了十万元,得到的只是一张永远的笑脸。
师:后面的有道理!前面的恐怕有点问题。无限地透支不行。
生6:怎么不能无限透支?裴多菲既然把自己比喻成那么多东西,他就已经相当于花了十万元的支票了。(笑声、掌声)
师:但是他不可能有十亿元支票,不能无限透支。
生6:只要他的生命再长一点,你知道他没有十亿元的支票吗?(笑声、掌声)
师:生命再长一点他也不能无止境地透支啊……这种交流最有意思了!谢谢你!继续来。
生7:我自己写的:爱是在我想你想到白发苍苍之时,仍然闪耀在风雨中的火焰。
师:啊……他已经浮想联翩了!(掌声、笑声)
师:好,时间快到了。咱们每个人都来说一句你心中表达爱意的话。
生:(各自说)
师:非常感谢你们!最后老师有一句话献给你们:爱,就是将“我爱你”这句短短的话语变成一首激动心灵的抒情诗。补充一下,爱就是将我们的学习和我们奋斗的成功化成红红的玫瑰,献给我们的母校——华师一附中,好不好?(掌声)
师:下课!谢谢同学们!同学们再见!
生:老师再见!
(1)裴多菲以爱情诗和革命诗著称,而且这两种诗在他笔下都能迸发出熊熊火焰。这首诗没有空泛说教,而是通过一系列鲜活意象的排列递进,营造了一个情感流动的回旋天地。而这也正是裴多菲爱情诗的特点之一 。
(2)本诗通篇采用博喻手法。
所谓博喻手法,即用一连串丰富多彩的比喻,来表达同一中心思想。这种手法,我们在莎士比亚的作品中常常见到,所不同的是,诗人在这里把每一个比喻都加以展开,并同对比结合运用,从而包含了更丰富的意义,具有更浓郁的民歌风格。
(3)这首诗多处运用对比的写法。
第一段中“崎岖”和“快乐”形成第一处对照。
第二段中“勇敢地作战”和“做窠”“鸣叫”形成第二处对照。
第三段中“毁灭”“荒凉”和“攀援上升”形成第三处对照。
第四段中“饱受风雨的打击”和“愉快”形成第四处对照。
第五段中“飘来飘去”和“鲜艳的辉煌”形成第五处对照。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