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堂实录:《亲近诗歌》(袁卫星)
|
查询文章原文分析的详细结果
|
历史,望穿岁月 月亮,月亮,从远古照耀现代的中国 今夜中国最动情了 用期盼去填海峡两岸的距离 同时推开的窗 这边岸上的,那边岸上的 集中人类五分之一的目光一齐望月 每张脸,阴了一半,睛了一半 碎了的月亮在这里,复圆的月亮在天上 写深深的情思,在浅浅的海面 纵然被水冲走了,还是要写下去,一年又一年 目光飞不过去,就到月面相逢 声音飞不过去,就到海上碰杯 那三十五年没有启封的一瓶酒 还是桂花酿的味,还是菊花染的色 最清醒的一醉,饮出五千年的史记 还记得征人的泪,还记得烽火台下的羌笛 中国的关啊虽不是汉时的关 天上的飞机,水面有轮,地下有火车 中国的月啊却还是秦时的月 还是李白举杯相邀,苏轼把酒问天的那一轮 还记得阳关古道杨柳攀折,乐游原上残阳如血 还记得江南又绿两岸,梦醒秦娥伤别 中国的月啊,难道就永远这样离愁别恨 这样照九州的不全,这样幽思声声哽咽
就到月上暂时相会,月上有海无峡 还有哪一张中国人的脸,不愿飘来镜中相看 那边有阳明山,这边有东岳 那边有日月潭,这边有云梦古泽 总不能把月也锯成两半,怨这祖先遗传的佳节 要怨,就怨这使人频添白发的怀想 怨这太多太绵缠的乡恋、乡愁、乡情 怨这龙的、凤的、长城的、黄河的相思 怨父子母女、夫妻兄妹割不断的恩爱 怨吧,最亲最亲的人,最可怨恨的 只有中国,今夜多梦 月亮的名字丢失了,明月不再叫做明月 而被中国叫做团圆 今夜中国推开所有的窗,啊!中秋节
[掌声自发响起。 师:很有感情。——大家一定能够感到,这首诗又远在前诗,也就是我诗之上。诗人几乎不露痕迹地把月华诗魂交融在了一起。那平平仄仄地鸣唱余于韦编竹简、线装诗卷的蟋蟀,那曾醉到无数迁客骚人的菊花、桂花酒浆,以及羌笛、阳关、烽火台的随意组合,同样也使诗歌显得旷远、深邃、沉重。 师:诗美不美? 声:(齐答)美! 师:现在愿意读诗的请举手。 [生纷纷举手。 师:有没有谁愿意尝试写诗的? [有一大半儿学生举手。 师:这回人不少。好,下一节课我们就用自己写的诗歌再来上一堂课——亲近诗歌。 [下课铃响,教师宣布下课,师生道别。
附记
这是我在1999年执教的一堂展示课。 上课的班级是我接教一个多月的高一7班。
是陈钟梁先生的一席话触动了我。他说,教什么永远比怎么教重要;语文教师不要在教学方法上过多纠缠,而要在教育内容上注重开拓。
我觉得我有义务带领学生去亲近世界上最精粹的文学样式——诗歌。诚如英国散文家和文学评论家赫兹里特在他的《时代精神》一书中说:“诗是构成生活的一种东西。”“生活中一切值得记忆的东西,都是生活中的诗。”“诗是我们生活中的精细部分,它扩展、净化、提炼我们的心灵,它提高整个人生。”
诗是什么?我想起每个教师的一个考题。一位美国教师给高中学生出了一道试题,问“诗是什么”。题目也许算不上新鲜,但答题的要求却极为有趣——这就是,必须先把一张白纸剪裁或折叠成某一特定样式后再发表看法。学生答案五花八门——有的将纸剪成两个“心”形,并解释说,诗必须由作者的心通往读者的心;有的将纸叠成螺旋形,并解释说,诗是心情的螺旋形的上升;有的索性将白纸剪碎,然后说,诗是从破碎的心中流出来的;更有的将白纸原封不动地送回,说,什么是诗只能由写在上面的东西自己来解释……
我在课前也让学生做这道题目,不过回答问题的要求有变:画一幅画来说明,并找一首诗来佐证。
然后就是上面一堂课的实录。
课后,市教研员颇具创意的把上课学生留下来,让他们用书面形式评课评教。以下是学生所评:
刘蕾:以往上公开课,老师准备了又准备,关照了又关照,有时甚至把内容先彩排一下,结果课上毫无新鲜感,表面看似生动,实则乏味不堪,而我们班这节语文课截然不同,开课前两天袁老师让我们用一幅画、一首诗表达出“诗是什么”,除此之外,他什么也不要我们准备。
周萍:倘在今日之前,你问我:“诗为何物?”就像在问一个啼哭的婴儿:“你在想什么?”我的潜意识里可能有诗的影子,可是我却无法用我的言语去论诗,体会诗。因为我根本无法去辨别何为诗,拿到诗,我也无法去深味,那诗里是所蕴含的哲理、感情是我无法触及的。但是,今日之后,有所不同了。……当我闭上眼睛聆听《小木桥的心事》时,我的心随着那句句诗上下跳动,感情随着小木桥的心事跌宕起伏,那字字敲击着我的心扉,我仿佛化作小桥,屹立在小河上,我是多么企盼长大,去迎接我们宝岛。……经过这节课,激起我对诗更多的遐想,我的心底泛起涟 ,我的不安分细胞开始骚动,我想读诗更想创作诗。 陆晓春:对于读诗,我一向意兴索然,对于写诗,我更自叹没有诗人们的那份才情,然而,在今天上午听了袁卫星老师的阅读课后,我深深感到自己与诗歌之间的距离被大大拉近了,甚至萌发了一种创作的冲动。……让不了解诗的人了解诗,让不喜欢诗的人喜欢诗,我想,这正是这堂课的成功之所在。
陈涛:诗被人称作“阳春白雪”,“孤芳自赏的月下玫瑰”,而今揭开了诗的面纱,感觉却是如此和心灵接近。我真的爱上诗了。此时此刻,我的内心涌着一股冲动,一股读诗、品诗、写诗的冲动。真是难以想像,40分钟前,我还对诗不感兴趣,而40分钟后,我就成了一位诗的热衷者。袁老师真的就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
李香晴:上完这节课,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有了写诗的冲动,并且写了一首不成功的小诗。 窗 外 窗外 一片孤叶 悠悠地 飘落地上 静静 无语
人踏过 孤叶 碎了 默默 无言
生命被毁的声音 在耳边 作响 深深 凝思
蓦然抬头 碎叶已随风飘起 去向新的天堂
查晓卉:下课后,我产生了写诗的冲动,可见,这节课在内容上是相当成功的。附诗两首。 伤 害 抬头 看见灯光 箭一般穿透心房
难道 光明与伤害是同窗
最好 无光
只请 留下淌血的地方
黑暗 心灵最后的殿堂
不 愿 最后一刻 陨落
那只翠鸟 划过 沉寂了千百年的心湖
血 滴落在 深沉的湖面 震撼 心岸
于是 千百年的大堤 就在这一瞬 崩溃
上一页 [1] [2] [3]
|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文章原文分析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课堂实录:《亲近诗歌》(袁卫星)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就是那一只蟋蟀》课堂实录(袁卫星) |
下一篇文章: 课堂实录:《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第二课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