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教育教学资料
<

 

真情浓墨写童心--我的一次作文评讲课(有评点)(本站论坛稿)

查询文章原文分析的详细结果
眼,更因为我等待着粗硬的十指在我头上横七竖八地“蹂躏”,让人痛得“咬牙切齿”。可是,今天落到头上的,却是一双那么温暖而又温柔的大手,在头上搓揉着,轻轻的痒痒的,惬意极了……于是,一种莫名的感情涌上了心头,那是一种让人感动的心情。
  我交给了老人一元钱,“补你五毛。”他亲切地说着,找零钱去了。刹那间,一个念头闪过我的脑际,由模糊而强烈:要不要给他道个谢?是呀,是呀!道谢给这么慈祥的一位老人。可是——那是多么难为情的事啊!对他说声“谢谢”么?在座的各位会怎么想?同龄人更会暗自嘲笑:多么可笑!理了发,居然还要说“谢谢”!嗤!怎么说得出口?因为他们认为,别人为自己理发是天经地义的——给了钱嘛!因为他们觉得这“玩意儿”过时了,没必要!因为他们觉得这只有在电影中才有,而现实中真这么做未免太做作,太可笑了!的确,我并没有得到比别人更多的照顾,但顾客与店员之间的关系难道仅是金钱上的关系吗?……倘若我还小,我可以奶声奶气地说:“谢、谢、叔、叔!”倘若我已经是大人了,我可以潇洒随意地说声:“麻烦了!”可为什么我、我们80年代的中学生就没有这种礼节呢?
  ‘“给,拿好!五毛。”亲切的话语又响起了,我似乎于心有愧,低着头,在接钱的一瞬间,心中说了声:“谢谢!”接着,又像是怕人听见似地溜出了门外。我很软弱,因为我最终没能把“谢谢”说出口。因为我最终没能打破我们中学生当中不少自以为“开放”而买际上是陈旧的那些思想框框。
  唉!尽管如此,我还是想说声“谢谢”,真的!而且,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又一次发誓:下次理发一定要去找那位老人,并且——一定要说声:“谢谢!”

  作文读完了,我评论道:“沈建同学的这篇作文所表现的心理,我相信很多人都有过。但是,很少有人将其写入作文,因为我们有的同学总是习惯于写‘有意义的大事’。在有的同学看来,今天既没有植树,也没有歌咏比赛,怎么写得出作文呢?好像不学雷锋就没法写作文。其实,只要是生活中发生的事,都可以写成作文;而且,生活的美往往蕴含在平凡的小事之中。沈建的这篇文章再一次证明了这一点,”
  看着学生们若有所悟的神情,我突然说:“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今天沈建同学也被李老师请到了我们的课堂。只不过当年的小同学,今天已成长为小伙子了!”
  迎着学生们热烈的掌声和惊喜的目光,沈建同学从后排走上了讲台。
  我和沈建握了握手,说:“-看就知道你今天刚理了发。顺便问问,你现在理发是否都要对师傅说声‘谢谢’?”
  “那当然。”沈建毫不犹豫地答道,“因为这是对师傅起码的尊重。”
  我对学生们说:”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尽管向沈建哥哥提出来。”
  有几个学生分别向沈建请教了一些写作上的问题,沈建—一作了回答。
  我请沈建对大家说几句话。他说:“我很遗憾我只是李老师的‘昨夜星辰’,我很羡慕你们。刚才听了你们的优秀作文,我感到你们现在比我当年读初二时强多了,不,当年的我简直不能和你们现在比。我相信,你们今后一定能够比我现在有出息!”
  我说:“沈建现在也很有出息呀!他现在在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同学们今后要打官司可以去找他!”
  听了我的话,沈建笑了,学生们也笑了……
  作文评讲的最后一个板块是“教师试笔”。我开始怀着真挚的感情向学生们朗读我的文章——
         无法回避的一双眼睛

  早晨,我和学生正在早读,教室们外响起了一声:“报告……”
  我一看,是任安妮。我眉头一皱:她又来迟到了!于是,便对她说:“在外面站一会儿!”
  她的眼睛怯怯地看着我,嘴唇似张又闭,好像要向我解释什么,但终于没有开口,便顺从地站在了教室门外。
  我和学生们继续早读……
  任安妮是初一下期从遂宁转学来到我班的。她身材瘦弱,脸色苍白,说话细声细气。她的学习较差。可能是由于身体不太好,常请病假。但是,给和同学们留下的最深印象是爱迟到。我曾把她母亲请来,向她反映任安妮这个老毛病,并问她是不是任安妮有什么特殊困难。她母亲说,没有什么特殊困难,就是任安妮在家动作太慢,磨磨蹭蹭地耽误了不少时间。于是,我多次找任安妮谈心,要她养成雷厉风行的好习惯。但她仍然常常来迟到。
任安妮在外面大概站了五分钟,我想到如果校长看见了恐怕不太好,便叫她进来。她进来后走到自己的座位上想坐下,我说:“谁让你坐了?再站一会儿!”
  她的眼泪一下流出来了,但顺从地站在自己的座位前,并拿出书来和大家一起读。
直到早读课结束,她总共站了15分钟。
  下课后我没有找她谈,不是忘记了,而是觉得没用¾¾为迟到的事,我以前不知找她谈过多少次,但一点作用没有。
  上完了两节课,她来给我请假,说头有点昏,想回家去休息一会儿。我一惊,问:“怎么回事?是不是因为早晨站久了?”她说不是,她还说平时她就爱头昏,是老毛病了。
  于是,我同意她回家休息。
  第二天,任安妮母亲到学校来为请假,说任安妮病了,需要一段时间的治疗和休息。当时,我开始感到昨天自己做得有些过分:可能任安妮当时已经病了,可我竟还让她站了那么久。
  我问她母亲:“任安妮究竟是什么病?”
  她母亲含含糊糊的答道:“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病,就是……身体……”
  她没有明说,可能有什么苦衷,我也就不好往深处问了。
  又过了两个星期,任安妮仍没来上学。一天,我正准备去她家看看她时,她母亲来学校,说任安妮的病比较严重,得休学治疗。我在吃惊的同时内心深处竟暗暗有些庆幸:总算甩了一个包袱!
  半年之后,任安妮返校复学,降到下一个年级学习。在校园不时碰到我,羞怯而有礼貌地和我打招呼:“李老师好!”
  这学期一开学,就听说她又因病没来上课。我只在心里叹惜她的不幸,便再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
  半期考试刚刚结束最后一科,沈建平同学就来告诉我:“李老师,任安妮今天早晨……死了……”
  我不禁一颤,手中刚收上来的一叠试卷一下跌落了到了地上!
  20分钟以后,我和十几个学生乘坐的越野车奔驰在通往殡仪馆的公路上……
  刚进殡仪馆,她的母亲就迎上来,用哭哑了声音对我说:“李老师,您这么忙还赶来,真是谢谢您和同学们了!”
  我心情沉重地说:“太突然了,太突然了。我们根本没想到!”
  她的眼泪又来了:“李老师,今天我才告诉你,我的任安妮6岁就患上了白血病,当时医生说她最多能活三年。为了让她有个宁静美好的生活,我们一直没有告诉她,也没有告诉任何人。在许多的人的关心下,她奇迹般地活了8年。谢谢您啊,李老师!任安妮在最后几天,还在说她想李老师,想同学们。她复学后一直不喜欢新的班级,多次说她想回到原来的班级。可是,她就这么……”
  听了她的话,我真是心如刀绞:在任安妮纯真的心灵中,不知道她所想念的“李老师”曾为她降到另外一个班而暗暗高兴啊!
  我和学生们站在任安妮的遗体旁,向她作最后的告别。她熟睡般安祥地躺着,秀气的脸上还写满了纯真。想到那个冬天的早晨,我让她站了15分钟;想到她那天上午向我请假时我的冷淡;想到我对她其实并不好,她在生命的最后日子却还“想念李老师”……我终于忍不住恸哭起来!
  这是我参加教育工作至今,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因愧对学生而流泪。
  已经哭干泪水的任安妮母亲反倒过来劝慰我:“李老师,别难过!安妮有您这么好老师,有这些好同学,她……知足了!她,她也走得……安心了!”说到最后她又哭起来了。
她当时显然是被我的哀恸感动了,但她哪里知道,我是在泪水用向任安妮表达深深的忏悔啊!
  …… ……
  当天晚上,我含泪写下一篇近5000字的文章《你永远14岁¾¾写给任安妮》,第二天又含泪在班上为学生朗读,以表达我悲痛的哀思和沉重的负罪感。
  从那以后,我发誓:决不再对迟到的学生罚站!
  14年过去了,每当听到周围的人称赞我“特别爱学生”、“从不伤学生的自尊心”时,我总是在心里感谢永远14岁的任安妮,因为她那一双怯怯的眼睛时时刻刻都在注视着我……

  在读这篇文章的时候,好几次我都硬咽得几乎读不下去,因为我的眼前老闪现着任安妮的眼睛;学生们显然也被我的文章感动了……
  我说:“忠实于自己的心灵和生活,是打开作文大门的第一把钥匙。而且,我还要再次强调,学作文的过程也是学做人的过程。所谓写作文,就是让真挚的思想感情从心灵深处流淌出来!”
  下课铃声响了。我以最后一个板块“名人忠告”结束了这次作文评讲——
  “一个人感到羞愧的事越多,他就越高尚。”(肖伯纳)
  “纯洁的人生从忏悔开始。”(冯骥才)
  
  最后,还要补充说明一点。按照惯例,我读了自己的文章后应让学生进行评议,或提出他们的修改意见。遗憾的是由于时间关系,这次公开课未能完成这个任务。不过在第二天的语文课上,学生们就对我的文章提出了许多问题:有的是问我写作构思的,有的是和我商榷某些写法的,更有同学对文章提出了自己的修改意见,而且这些意见大多很有道理。作文评讲中的这种师生平等的研讨氛围,是我最为得意的一点。

[评点]
          动人而成功的作文评讲课
                程红兵(上海著名语文特级教师

  1999年5月6日我应邀赴成都市参加"李镇西语文素质教育观摩活动",有幸听了李镇西老师上的两节作文评讲公开课,这是两节非常动人而成功的作文评讲课,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成熟的结构安排。一次作文评讲分成八个板块,第一个板块是“榜上有名”,将那些作文达到了或基本达到了本次作文要求的同学和作文写得很感人的同学列上光荣榜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文章原文分析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真情浓墨写童心--我的一次作文评讲课(有评点)(本站论坛稿)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变色龙》教学实录(本站论坛稿)
    浅谈《阿Q正传》
    《阿房宫赋》写的不是阿房宫
    《赞美》第二课(对网上某教案的改良…
    故都的秋
    我的空中楼阁
    孔雀东南飞(并序)
    汉魏晋五言诗三首
    陈情表
    制作“‘中秋·月亮’文化集”(本站论…
    《孔乙己》教学设计(本站论坛稿)
    《再别康桥》教案
    故都的秋
    《乡愁诗两首》教学实录(本站论坛稿)
    《在山的那边》课堂实录(本站论坛稿)
    《爱莲说》多媒体点拨教学实录(本站论…
    《爱莲说》多媒体点拨教学实录(本站论…
    东方雪《项脊轩志》实录(本站论坛稿)
    李镇西《致女儿的信》教案和课堂实录…
    《我的空中楼阁》(课堂实录)(本站论坛…
    李镇西教《冬天》(课堂实录)(本站论…
    故 都 的 秋
    李镇西教《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实…
    为教参《梵高传》补遗张国生(本站论坛…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本站论坛稿)
    《荔枝图序》教学设计(本站论坛稿)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备课指要(本站论…
    《我的空中楼阁》(课堂实录)——潘…
    余映潮《夏天也是好天气》课堂教学实…
    干国祥《八只小猫》课堂实录(本站论坛…
    干国祥《故乡的小路》课堂实录(本站论…
    丰富的人物描写
    《生命,生命》课堂实录及教法分析(本…
    袁卫星实录《一碗阳春面》(本站论坛稿…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王开东——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洛可:《背影》教学实录
    《散步》教学设计
    草:余映潮《纪念白求恩》教学实录
    北大是我美丽羞涩的梦
    “布衣总统”孙中山
    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
    华罗庚
    诗海遨游意兴盎然---古典诗歌背诵竞赛…
    陈太丘与友期
    对联天地,美不胜收——综合性学习课…
    《白色鸟》课堂实录
    “哀”字一线牵——春姑娘上《哀江南…
    《故都的秋》(第一课时)
    故都的秋
    试析《赤壁赋》
    《项链》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
    李镇西教《孔已己》(实录及评论)(本…
    星星变奏曲
    乡愁诗教案2(本站论坛稿)
    《童趣》教学实录(本站论坛稿)
    和于漪老师一起学语文——《往事依依…
    一节“相识”课【已发表】
    我教《阿Q正传》
    东方雪《我的呼吁》课堂实录(本站论坛…
    着眼于人的终生发展——我教《向沙漠…
    《谁是最可爱的人》教学设计(本站论坛…
    《爱莲说》教学设计(本站论坛稿)
    初中语文第五册戏剧单元教学实录(本站…
    《观潮》教学实录与评析(本站论坛稿)
    《皇帝的新装》教学实录(上)(本站论…
    《谈骨气》教学设计及部分实录(本站论…
    李镇西《山中访友》课堂实录(本站论坛…
    《济南的冬天》教学实录(本站论坛稿)
    干国祥《八只小猫》课堂实录
    我很重要
    《黄河颂》教学实录(本站论坛稿)
    《名字里的学问》教学案例(本站论坛稿…
    余映潮《律诗二首》教学实录(本站论坛…
    余映潮《夏天也是好天气》课堂教学实…
    《走近李清照》课堂实录及评析(本站论…
    《想像表达训练》教学实录(本站论坛稿…
    《我的信念》课堂教学实录(本站论坛稿…
    若曦《乡愁诗两首》课堂实录(本站论坛…
    《死海不死》教学实录(本站论坛稿)
    《白杨礼赞》教学实录(本站论坛稿)
    我教《孔已己》      (本站论坛…
    语文教学要务实求新结合生活-------古…
    七年级《伟人细胞》课堂实录(本站论坛…
    梅洪建:《蜀道难》和《将进酒》实录
    铁皮鼓上《过秦论》
    东方雪《赤壁赋》教学实录
    摩西《项链》课堂实录
    余映潮:《我愿意是急流》课堂实录
    摩西《项链》课堂实录
    《社戏》课堂教学实录(本站论坛稿)
    李镇西《致女儿的信》教案和课堂实录
    《归去来兮辞》教学实录(本站论坛稿)
    《阿房宫赋》课堂实录
    《死水》教案
    《赞美》教案
    《就是那一只蟋蟀》课堂实录(袁卫星…
    课堂实录:《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第…
    课堂实录:《亲近诗歌》(袁卫星)(本…
    课堂实录:多样化思维创新与作文(本站…
    《沁园春·长沙》实录(本站论坛稿)
    增小之《对联讲座》(本站论坛稿)
    课也可以这样上——我教《南京大屠杀…
    若曦《乡愁诗两首》课堂实录
    柳宗元《渔翁》课例(本站论坛稿)
    湖畔初阳:在别人的故事里洗尽悲哀—…
    美得“叫人心疼”的香雪——《哦,香…
    lilynannan:《我用残损的手掌》教学…
    天地一沙鸥:《项脊轩志》教学设计及…
    摩西实录:初雪霁《废墟的召唤》(本站…
    摩西《晏子辞千金》课堂实录(本站论坛…
    摩西实录:初雪霁《废墟的召唤》(本站…
    yuanling79《错误》教学设计
    春姑娘上《陈奂生上城》(教学设计及…
    东方雪《项脊轩志》实录
    《我的空中楼阁》(课堂实录)
    李镇西教《冬天》(课堂实录)
    李镇西教《孔已己》(实录及评论)
    真情浓墨写童心--我的一次作文评讲…
    星星变奏曲
    乡愁诗教案2
    制作“‘中秋·月亮’文化集”
    李镇西《山中访友》课堂实录
    对联天地,美不胜收——综合性学习课…
    铁皮鼓实录《山居秋瞑》
    着眼于人的终生发展——我教《向沙漠…
    云裳实录《在山的那边》
    《谁是最可爱的人》教学设计
    《爱莲说》教学设计
    《孔乙己》教学设计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
    《荔枝图序》教学设计
    为教参《梵高传》补遗张国生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备课指要
    《我的空中楼阁》(课堂实录)——潘…
    余映潮《夏天也是好天气》课堂教学实…
    范美忠讲《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奔落的雪原——北美观瀑记》
    丰富的人物描写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袁卫星实录《一碗阳春面》
    《就是那一只蟋蟀》课堂实录(袁卫星…
    课堂实录:《亲近诗歌》(袁卫星)
    课堂实录:《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第…
    课堂实录:多样化思维创新与作文
    《沁园春·长沙》实录
    《归去来兮辞》教学实录
    柳宗元《渔翁》课例
    增小之《对联讲座》
    摩西上《孔雀东南飞》
    美得“叫人心疼”的香雪——《哦,香…
    湖畔初阳:在别人的故事里洗尽悲哀—…
    lilynannan:《我用残损的手掌》教学…
    天地一沙鸥:《项脊轩志》教学设计及…
    摩西实录:初雪霁《废墟的召唤》
    摩西《晏子辞千金》课堂实录
    摩西《晏子辞千金》课堂实录
    《泪珠也珍珠》教学设计
    东方雪《我的呼吁》课堂实录
    韩军《登高》课堂实录
    《道士塔》教案设计
    《门》原创教案
    一厘米
    《回忆鲁迅先生》
    口语交际——婉转拒绝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说课教案
    我上《桃花源记》复习课
    高中第一册诗歌单元教学设想
    风之语讲《泪珠与珍珠》实录
    毓君教学实录《不朽的失眠》
    《阿Q正传》第五课时实录
    肖盛怀《走一步,再走一步》课堂实录
    课也可以这样上——我教《南京大屠杀…
    云裳实录《理想》
    云裳实录《山中访友》
    云裳实录《生命生命》
    三张图片上《社戏》——毓君实录
    云裳《绿色的呼唤》活动课实录
    摩西《短歌行》实录
    《虞美人》课堂实录
    《十八岁出门远行》教学设计和实录
    《桃花源记》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干国祥《故乡的小路》课堂实录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