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教育教学资料
<

 

《死海不死》教学实录(本站论坛稿)

查询文章原文分析的详细结果
明的方法,同学们掌握的知识比我预料的还要多,完全可以不必教了。大家再看看,还有哪些知识可以不教?

生:后面练习题中要求区别课文中三个“死” 字的含义,我认为这也很简单,不教也懂。

师:对,标题“死海不死”中两个“死”字,刚才同学们都已说过,不必再重复了。那“死海真的要死了”这句中的后一个“死”字的含义呢?

生:是“干涸(hé)”的意思。

师:完全正确。这个“涸”字很容易念错,可你念对了,很了不起。你是怎么念对的?

生:下边的注解上有注音(笑)。

师:大家别笑,他读书注意看注解,这种好习惯不是每个同学都有的。我再提示一下,看看下面这些词语是不是也可以不教?(板书:游弋、谕告、执迷不悟)

生(1):我认为可以不教。

师:我欣赏你的自信。但你要说出可以不教的理由,因为其中有的词估计同学们语文课里没学到过,比如“游弋” 、“谕告”。

生(1):“游弋” 虽然没学到过,但书上有注解;“谕告” 也没学到过,但回去查一查词典就知道了。

师:说得好说得好,语文课上没有学过的,完全可以查词典自学嘛!同学们课外有没有查词典的习惯?(众:有!)这是个好习惯,一定要坚持下去,让词典成为你们的一位终身老师。那么这些新词我们就不讨论了,再说这篇课文新词也很少,有些词结合上下文也都不难理解,比如“执迷不悟”。

下面是不是让我们换个角度思考一下:你们认为要学好这篇课文,哪些知识还是需要老师教的? 大家前后左右可以议论议论。

(学生看书、小声议论)

师:谁先来说说? (无人举手)

师:(继续启发)你们知道这篇文章是什么文体?

生(1):是说明文。

师:说明文是个大类,包括各种产品说明书、书籍的出版说明和内容提要、词典的释文、影剧内容介绍、除语文以外的各科教科书及讲义、知识小品,等等。凡是以说明事物或事理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本都是说明文。(指一学生)你说说看,这篇课文是说明文中的哪一种?

生(1):是知识小品。

师:(问全班)他说得对不对?同意的请举手。(多数学生举手)你说对了。但什么是知识小品,你知道吗?

生(1):不知道。

师:知识小品有什么特点,知道吗?

生(1):不知道。

师:你都不知道?(生点头)那你怎么知道这篇课文是知识小品呢?

生(1):我是瞎蒙的。(笑声)

师:不,你肯定不是瞎蒙的,你心里肯定有一个关于知识小品应有的“样子”,而这篇课文正好符合你心里的这个“样子”。是这样吗?

生(1):我心里没有样子。(笑声)

师:那你为什不说它是产品说明书或别的什么说明性文体,而偏偏要说它是知识小品呢?你在说的时候心里肯定有过一些选择的,是不是?

生(1):是的。

师:好好想想,你在各种文体中选定知识小品,当时是怎样想的?

生(1):因为它是介绍关于死海的知识的,文章很短小……所以是知识小品。

师:说得对呀!知识小品就是介绍科学知识的;文章篇幅又很短小,所以叫“小品” 。你看你说出了知识小品的一些重要的特点,你明明知道,怎么说不知道呢? 生(1):这是我看了课文后临时想出来的。

师:这更了不起,说明你的思维很敏捷,很有判断力。我早说过你不是瞎蒙的嘛! (笑声)下面请大家再来看看知识小品除了篇幅短小、具有知识性以外(板书:“知识性”),还有些什么特点。

生(2):知识小品写得比较生动有趣,能吸引读者。

师:说得很好。刚才那位同学(指生<1>)的意见如果可以用“知识性” 三个字概括的话,你能不能把你的意见也用个什么性来概括?

生(2):趣味性,生动性。

师:他说了两“性” ,但我们只要一个“性” 就够了,请同学们两个中选一个,要说出选择的理由。主张选“趣味性” 的同学请举手。(绝大多数学生举手)看来大多数同学都主张用“趣味性”,谁来说说理由?

生(3):“生动性” 一般指语言描写方面,趣味性好像指文章内容方面的。比如这篇《死海不死》,在介绍死海海水的特点和死海形成原因时,插进了一些历史传说和民间故事,内容很有趣。

师:说得真好! 同意的请举手。(全班举手。教师板书:趣味性)知识小品除了具有知识性、趣味性以外,还有一点十分重要,就是它介绍的知识必须是正确的、符合科学原理的,请大家也用一个“性” 来概括。

生(七嘴八舌)科学性!

师:完全正确! (师板书:科学性)现在请一位同学给三个“性” 排个次序。

生(4):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师插话:这样排列的理由呢?)因为知识小品首先是介绍科学知识的,其次,它介绍的知识必须是符合科学原理的,趣味性没有前两个性重要,所以排在最后。

生(5):我也同意这样的次序,但他说趣味性不重要,我不同意。

生(4):我是说没有前两个重要,没有说不重要。

生(5):我仍然不同意你的意见。因为,一篇知识小品如果科学性、知识性都很强,但一点趣味性都没有,大家不要看,科学性、知识性再强也没用。可见趣味性是最重要的。

(学生纷纷议论,莫衷一是)

师:请大家静一静! 看来同学们的意见很分歧,想听听我的意见吗?(众:想!)我认为,对知识小品来说,知识性和科学性是它的本质属性(板书:本质属性),因为作者写作知识小品的根本目的就是向读者介绍科学知识,如果没有知识性和科学性,知识小品也就不存在了;趣味性则是它的重要属性(板书:重要属性),我基本上同意他(指生<5>=的意见,知识小品是一种以传播、普及科学知识为目的的文艺性说明文,它是写给一般读者看的,当然要写得读者爱看,因此特别讲究趣味性,使读者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获得一定的科学知识。同学们还有别的意见吗?(稍顿)看来大家同意了。现在我们请一位同学把刚才讨论的内容总结一下。谁来? 生(1):知识小品是说明文的一种,是一种文艺性的说明文,它具有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知识小品的作用是向读者普及科学知识。

师:谁还有补充的?

生(2):知识性、科学性是知识小品的本质属性,趣味性是知识小品的重要属性。

师:(指生<1>)他说得比较完整;(指生<2>)他补充得也很好。看来同学们的悟性都很高,知识也掌握得很好,学习这篇课文原本要求重点学习的“列数据”的说明方法、确数与约数的区别和作用等等,都可以不教;关于知识小品的文体特点,同学们也自己从课文中悟出来了,也不用我再喋喋不休地介绍了。就是说,同学们在有些方面已经达到了不需要老师教的地步,我真为同学们高兴!不过,关于知识小品的特点,尤其是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问题,同学们大概是第一次遇到,因此建议同学们接下来再化点时间深入讨论一下。限于时间,我想从“三性”中选择一个来讨论,就作为这堂课学习的重点。同意吗?

生(众):同意!

师:三性中选择哪一个?

生(1):趣味性。

师:为什么选趣味性?

生(1):因为我们自己写作文要能够吸引读者,也应该有点趣味性。看看作者是怎样引起读者兴趣的,也许对我们自己作文有启发。

师:大家同意吗?

生(众):同意!

师:既然大家同意,那就请把课文再好好看一遍,边看边想:课文的哪些地方引起了你的兴趣?作者用了什么手法引起你的兴趣的?现在请大家看书。

(学生看书,偶有小声议论)

师;都看好了吗?现在请发表意见。要求每人至少准备一条意见。

生(1):课文的标题,“死”和“不死”互相矛盾,使读者产生悬念,引起阅读的兴趣。

生(2):还有课文最后一个“死”字,死海要干涸了,课文里却不说“干涸”,而说真的要“死”了,这个“死”字用得很巧妙,能引起读者兴趣。

生(3):课文为了说明死海海水含盐量大的特点,写了个罗马统帅狄杜处死奴隶的故事;后面又讲了个关于死海形成的民间传说,这都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师:这几位同学说得都很好,但他们说的都是比较明显的趣味性的表现。有些趣味性要用心体会才能发现,这就要用点心思了。谁再来说? (教师继续提示)建议大家从材料的组织和语言表达两个方面好好琢磨琢磨。邻座的同学可以议论一下。

(学生看书、思考,小声议论)

生(4):我想从语言表达方面来说。作者用了一些设问句,如“那么,死海的浮力为什么这样大呢?” “死海是怎样形成的呢?” 引起了读者的思考;还注意前后呼应,如前面说“真是‘死海不死’”,文章结尾却说“那时,死海真的要死了”。前后两个“死”字互相呼应,可是意思却不一样。这些都会使读者觉得很有趣味。

师:嗯,说得不错。看谁还能从语言表达方面作些补充?

生(5):文章的第一、第二段写得好,我在第一遍读的时候就被它吸引住了。

师:你再朗读一遍,体会体会,它给你一种怎样的感觉?

(生5朗读第一、二自然段)

生(5):它给我的感觉是有点出乎意料,甚至有点惊讶。

师:好!体会得很准。大家再一起体会一下:作者是用了哪些词语产生这样的效果的?请把这些词语圈出来。注意了,这对我们运用语言是很有帮助的。谁来说?

生(6):作者连续用了一些表示转折的词,还用了表示出乎意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文章原文分析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死海不死》教学实录(本站论坛稿)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变色龙》教学实录(本站论坛稿)
    浅谈《阿Q正传》
    《阿房宫赋》写的不是阿房宫
    《赞美》第二课(对网上某教案的改良…
    故都的秋
    我的空中楼阁
    孔雀东南飞(并序)
    汉魏晋五言诗三首
    陈情表
    李镇西《山中访友》课堂实录(本站论坛…
    《孔乙己》教学设计(本站论坛稿)
    《再别康桥》教案
    故都的秋
    《乡愁诗两首》教学实录(本站论坛稿)
    《在山的那边》课堂实录(本站论坛稿)
    《爱莲说》多媒体点拨教学实录(本站论…
    《爱莲说》多媒体点拨教学实录(本站论…
    东方雪《项脊轩志》实录(本站论坛稿)
    李镇西《致女儿的信》教案和课堂实录…
    《我的空中楼阁》(课堂实录)(本站论坛…
    李镇西教《冬天》(课堂实录)(本站论…
    故 都 的 秋
    李镇西教《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实…
    为教参《梵高传》补遗张国生(本站论坛…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本站论坛稿)
    《荔枝图序》教学设计(本站论坛稿)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备课指要(本站论…
    《我的空中楼阁》(课堂实录)——潘…
    余映潮《夏天也是好天气》课堂教学实…
    干国祥《八只小猫》课堂实录(本站论坛…
    干国祥《故乡的小路》课堂实录(本站论…
    丰富的人物描写
    《生命,生命》课堂实录及教法分析(本…
    袁卫星实录《一碗阳春面》(本站论坛稿…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王开东——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洛可:《背影》教学实录
    《散步》教学设计
    草:余映潮《纪念白求恩》教学实录
    北大是我美丽羞涩的梦
    “布衣总统”孙中山
    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
    华罗庚
    诗海遨游意兴盎然---古典诗歌背诵竞赛…
    陈太丘与友期
    制作“‘中秋·月亮’文化集”(本站论…
    《白色鸟》课堂实录
    “哀”字一线牵——春姑娘上《哀江南…
    《故都的秋》(第一课时)
    故都的秋
    试析《赤壁赋》
    《项链》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
    李镇西教《孔已己》(实录及评论)(本…
    真情浓墨写童心--我的一次作文评讲…
    星星变奏曲
    《童趣》教学实录(本站论坛稿)
    和于漪老师一起学语文——《往事依依…
    一节“相识”课【已发表】
    我教《阿Q正传》
    若曦《乡愁诗两首》课堂实录(本站论坛…
    东方雪《我的呼吁》课堂实录(本站论坛…
    着眼于人的终生发展——我教《向沙漠…
    《谁是最可爱的人》教学设计(本站论坛…
    《爱莲说》教学设计(本站论坛稿)
    初中语文第五册戏剧单元教学实录(本站…
    《观潮》教学实录与评析(本站论坛稿)
    《皇帝的新装》教学实录(上)(本站论…
    乡愁诗教案2(本站论坛稿)
    《济南的冬天》教学实录(本站论坛稿)
    干国祥《八只小猫》课堂实录
    我很重要
    《黄河颂》教学实录(本站论坛稿)
    《名字里的学问》教学案例(本站论坛稿…
    余映潮《律诗二首》教学实录(本站论坛…
    余映潮《夏天也是好天气》课堂教学实…
    《走近李清照》课堂实录及评析(本站论…
    《想像表达训练》教学实录(本站论坛稿…
    《我的信念》课堂教学实录(本站论坛稿…
    对联天地,美不胜收——综合性学习课…
    我教《孔已己》      (本站论坛…
    《白杨礼赞》教学实录(本站论坛稿)
    《谈骨气》教学设计及部分实录(本站论…
    语文教学要务实求新结合生活-------古…
    七年级《伟人细胞》课堂实录(本站论坛…
    梅洪建:《蜀道难》和《将进酒》实录
    铁皮鼓上《过秦论》
    东方雪《赤壁赋》教学实录
    摩西《项链》课堂实录
    余映潮:《我愿意是急流》课堂实录
    摩西《项链》课堂实录
    《社戏》课堂教学实录(本站论坛稿)
    李镇西《致女儿的信》教案和课堂实录
    《归去来兮辞》教学实录(本站论坛稿)
    《阿房宫赋》课堂实录
    《死水》教案
    《赞美》教案
    《就是那一只蟋蟀》课堂实录(袁卫星…
    课堂实录:《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第…
    课堂实录:《亲近诗歌》(袁卫星)(本…
    课堂实录:多样化思维创新与作文(本站…
    《沁园春·长沙》实录(本站论坛稿)
    增小之《对联讲座》(本站论坛稿)
    课也可以这样上——我教《南京大屠杀…
    若曦《乡愁诗两首》课堂实录
    柳宗元《渔翁》课例(本站论坛稿)
    湖畔初阳:在别人的故事里洗尽悲哀—…
    美得“叫人心疼”的香雪——《哦,香…
    lilynannan:《我用残损的手掌》教学…
    天地一沙鸥:《项脊轩志》教学设计及…
    摩西实录:初雪霁《废墟的召唤》(本站…
    摩西《晏子辞千金》课堂实录(本站论坛…
    摩西实录:初雪霁《废墟的召唤》(本站…
    yuanling79《错误》教学设计
    春姑娘上《陈奂生上城》(教学设计及…
    东方雪《项脊轩志》实录
    《我的空中楼阁》(课堂实录)
    李镇西教《冬天》(课堂实录)
    李镇西教《孔已己》(实录及评论)
    真情浓墨写童心--我的一次作文评讲…
    星星变奏曲
    乡愁诗教案2
    制作“‘中秋·月亮’文化集”
    李镇西《山中访友》课堂实录
    对联天地,美不胜收——综合性学习课…
    铁皮鼓实录《山居秋瞑》
    着眼于人的终生发展——我教《向沙漠…
    云裳实录《在山的那边》
    《谁是最可爱的人》教学设计
    《爱莲说》教学设计
    《孔乙己》教学设计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
    《荔枝图序》教学设计
    为教参《梵高传》补遗张国生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备课指要
    《我的空中楼阁》(课堂实录)——潘…
    余映潮《夏天也是好天气》课堂教学实…
    范美忠讲《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奔落的雪原——北美观瀑记》
    丰富的人物描写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袁卫星实录《一碗阳春面》
    《就是那一只蟋蟀》课堂实录(袁卫星…
    课堂实录:《亲近诗歌》(袁卫星)
    课堂实录:《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第…
    课堂实录:多样化思维创新与作文
    《沁园春·长沙》实录
    《归去来兮辞》教学实录
    柳宗元《渔翁》课例
    增小之《对联讲座》
    摩西上《孔雀东南飞》
    美得“叫人心疼”的香雪——《哦,香…
    湖畔初阳:在别人的故事里洗尽悲哀—…
    lilynannan:《我用残损的手掌》教学…
    天地一沙鸥:《项脊轩志》教学设计及…
    摩西实录:初雪霁《废墟的召唤》
    摩西《晏子辞千金》课堂实录
    摩西《晏子辞千金》课堂实录
    《泪珠也珍珠》教学设计
    东方雪《我的呼吁》课堂实录
    韩军《登高》课堂实录
    《道士塔》教案设计
    《门》原创教案
    一厘米
    《回忆鲁迅先生》
    口语交际——婉转拒绝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说课教案
    我上《桃花源记》复习课
    高中第一册诗歌单元教学设想
    风之语讲《泪珠与珍珠》实录
    毓君教学实录《不朽的失眠》
    《阿Q正传》第五课时实录
    肖盛怀《走一步,再走一步》课堂实录
    课也可以这样上——我教《南京大屠杀…
    云裳实录《理想》
    云裳实录《山中访友》
    云裳实录《生命生命》
    三张图片上《社戏》——毓君实录
    云裳《绿色的呼唤》活动课实录
    摩西《短歌行》实录
    《虞美人》课堂实录
    《十八岁出门远行》教学设计和实录
    《桃花源记》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干国祥《故乡的小路》课堂实录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