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言诗的一代宗匠,诚如钟嵘所说的“粲溢今古,卓尔不群”。
除了诗歌以外,曹植的散文、辞赋也有相当特出的成就。《洛神赋》是曹植的代表作。它以传说中的洛水之神宓妃为题材,借鉴了宋玉《神女赋》的写法,刻画了一位美丽多情的女子,表达了作者对她的爱慕以及因神人殊隔、不能交接的惆怅。赋中的描写细腻而又生动,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一连串巧妙的比喻,描绘出了鲜明的形象。对这一文学史上的名篇,过去曾有“感甄”的说法,即认为此赋是曹植思念甄氏(曹丕之妻)而作,后来一些研究者多已指出其妄。
七、《白马篇》赏析 ①诵读诗作,理清结构 本篇属乐府《杂曲歌·齐瑟行》歌辞。此辞以首句名篇,又名《游侠篇》。《白马篇》是曹植前期重要的代表作品,作者可能借游侠以自况,表达了自己以国事为念、想立功边塞的抱负。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
边城多警急,胡虏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 长驱蹈匈奴,左顾陵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 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白马篇》前半部分描绘游侠儿豪侠英武的雄姿,后半部分是写游侠儿在抵御外侮中的表现。全诗布局精巧,剪裁得当,时而紧急,时而松缓,波澜起伏,曲折生姿,加以语言朴素优雅,用词精当,十分引人人胜。
或:《白马篇》前六句介绍游侠儿的身世和经历。中间十四句描写他高超的武艺和善战的本领。最后八句揭示英雄少年崇高的献身精神。结构图: 游侠身世边陲英雄----武功高超为国出力----弃家保国视死如归 ②诗句的品味揣摩 ■前半部分:描绘游侠儿豪侠英武的雄姿。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这六句为第一层。先介绍游侠儿的身世和性格。“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写游侠儿跃马飞驰的雄姿:白马上套着金属的马笼头,矫健地驰向西北方向。开篇就把游侠儿叱咤风云的英姿展现在读者的眼前。“白马”“金羁”色彩鲜明,光泽耀眼。而骏马突进,连翩奔驰,是通过明写骏马的奔驰来暗写少年的英武,这是运用了明暗结合、以明衬暗的写法。然后“借问”四句设问,叙述少年从何而来:原来跃马而去的是幽、并那地方的游侠少年,从小就离开了家乡,扬名于边塞。不但介绍了游侠少年成长的典型环境和成长经历,“扬声沙漠垂”一句还包含了对他的赞扬。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 这八句是第二层,转而对游侠少年强健敏捷的英姿和他精良的武艺作具体深入的描绘。“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中的“宿昔”二字点名这一层是对游侠少年平时练习骑射技艺活动的追述。说明他自幼就勤于武功。“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四个相同的句式,十分准确地选用“破”“摧”“接”“散”四个不同的动词,并列地从静与动两个方面和左右上下四个不同方向铺叙了游侠少年骑射技艺的精湛,把游侠少年弓马娴熟、武艺高超的形象具体生动的展现了出来,令人惊叹。从结构上讲,它使后面的“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两句比喻性的概括(灵巧敏捷超过猿猴,勇猛轻捷如同豹和螭)落到了实处,又为前面的“扬声沙漠垂”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同时也为后半部分“长驱蹈匈奴,左顾陵鲜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后半部分写游侠儿在抵御外侮中的表现。在这里,诗人为了使人物性格得到深入的发展,把人物放到战斗场面中加以刻画。 “边城多警急,胡虏数迁移。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陵鲜卑。” 这六句为第一层。写外族入侵所造成的危急局势和游侠少年奋勇杀敌,击退敌军,胜利地保卫了边疆。诗人先用“边城多警急,胡虏数迁移”两句写边境情况紧急,匈奴、鲜卑常来入侵骚扰,为游侠少年的出场作铺垫。接着写正当国家危难之时(“羽檄从北来”),游侠少年毅然“厉马登高堤”,毫不犹豫地奔赴战场。这一行动既是前面所描绘的人物性格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他对战斗充满必胜信心的表现。而后,诗人对游侠儿在战斗中如何勇敢杀敌、如何大破敌军,并未像表现游侠儿武艺的精良那样进行细致地描绘,而只用了“长驱蹈匈奴,左顾陵鲜卑”两句就十分精炼地把游侠儿的英雄业绩显现了出来。这种有详有略、详略得当的写法,既节省了笔墨,又突出了中心。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