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段“在一个春节前一天的下午”,最后一段用哪句照应。
(“每逢春节”)
2.第二段“墙上装着一架电话”,第三段用哪句话照应?
(“正在登上竹凳想去摘墙上听话器”)
3.第三段“我妈妈刚才吐了许多血”,第五段用哪句话照应?第六段用哪句话再一次照应?
(“忽然想去探望那个小姑娘和她生病的妈妈”“被头上有斑斑的血痕”)
4.第二段“她不在家……叫我等着她”第十一段用哪句话照应?
(“我的朋友已经回来了”)
5.第四段“就在山窝那棵大黄果树下面”,五段用哪句话照应?
(“看到那棵黄果树下面的小屋”)
6.第七段“我爸爸到外面去了”,第十一段用哪句话照应?
(“以后王春林也失踪了”)
还可以找出一些这类例子,要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领会照应的方法。
三 联想与想象能力训练
讨论课文后练习题八。
说明:讨论这个问题,是为了训练学生的联想与想象能力。应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只要合情合理都应予肯定。 第一部分 一、一、课题研究理论框架 本课题以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和创造教育有关理论,依据心理学 、教育学有关原理,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研究初中阅读教学。并开展“阅读教学与创新能力培养”课题实验,以探究如何优化阅读教学,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并在阅读中不断培养创新能力,从而使阅读成为未来学习和创新的主要技能。 二、课题研究操作程序 第一阶段为调查摸底阶段,力争掌握第一手资料。完成调查研究报告。第二阶段为分步实施阶段。通过组织学生阅读课外书,开设阅读课,进一步强化阅读教学,重在优化方法,培养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将课外阅读变成自己的自觉行动。第三阶段为逐步深入阶段。教师着重处理好如何将深广的阅读知识、阅读理论、阅读方法,充分运用于阅读的具体过程中,以使学生掌握先进的阅读方法。同时,按照由浅入深、由短到长的原则,逐步扩大阅读范围,增加阅读量。 第四阶段为总结验收阶段。搜集资料,进行比较测试,做好统计,完成所有研究报告,并分别向有关部门申报结题。 三、研究效果通过近二年的研究,实验班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有了很大提高,除了按规定时间、规定篇目阅读以外,多数学生养成了自觉阅读文学作品的习惯,并留下了大量的文摘卡和读书笔记,同时,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大大提高了,课堂上敢于质疑,敢于否定书本,发表自己的见解。由于阅读能力提高,写作水平也随之提高。其中有赵海虹等5名同学的创新作文分别在《江苏教育报》和《新作文》上发表,《新作文》创刊号上在学生习作前面有这样一句话“江苏沭阳的田老师首先点燃创新的火炬”,肯定了本人的做法。另有胡一杰等6名同学在县作文竞赛中获奖。本人也有多篇教学论文在《江苏教育报》和《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语文之友》上发表。实验班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水平已经得到了全校师生的公认。学生的《一课一疑》经本人推荐写成《课文插图应图如其文》获苏教版教材主编洪宗礼先生的高度评价,并发表在《语文教苑》上。 第二部分 我今天说课的课例是《小橘灯》,它是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本文的教学。一、课例设计指导思想 “整体感知,设疑导学、师生共议、鼓励创新”是本课教学的指导思想。即通过教学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意趣,拓展阅读思维的四维空间,在阅读理解和阅读迁移两个层面上培养阅读创新能力。采取“师与生、生与生”的多向交流,让学生各抒己见,由教师相机点拨的方式,在“读读议议”中撞击出阅读心得的火花。二、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根据单元教学重点和教材分析,本课学习目标为:1、理解并掌握“小橘灯”的象征意义及人物描写的方法。2、培养自信、主动、质疑、求异等创造性品质。 3、认识小姑娘所生活的黑暗社会,学习小姑娘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 4、培养学生的爱心、善心,学会主动关心别人,营造温馨、友善的人际环境。依据教学目标,我把教学重点放在引导学生理解小橘灯的象征意义和人物描写上,同时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限制,象征手法的运用和描写人物的方法又是教学难点。三、教学过程 (一)诗句导入,创设氛围 有一盏灯亮了几十年/ 闪亮在很多人的心间/ 它的光芒四射/ 给人无限温暖/ 没有比孩童更纯真的笑容/ 没有比那个更温馨的夜晚/ 有了爱的牵引/ 何惧山道弯弯/ 诗中所写的这盏灯就是冰心老人为我们点燃的小橘灯(板书)。老师想给同学们订立如下学习目标: 1、理解并掌握小橘灯的象征意义和人物描写的方法。2、培养自信、主动、质疑、求异等创造性品质。 3、认识小姑娘所生活的黑暗社会,学习小姑娘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 4、培养学生的爱心、善心,学会主动关心别人,营造温馨、友善的人际环境。有信心吗?齐读:我能行,我能实现如下学习目标。(导入重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板书时有意将“橘”写成“桔”,给学生改正,顺势强调怀疑精神的的重要,教育学生要突破思维定势,不迷信,不盲从,要敢于质疑和创新。同时以协商的口吻确定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树立信心,目的是营造民主、平等、和谐、自信的教学氛围,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我特意见增加了培养自信、主动、质疑、求异等创造性品质和培养学生的爱心、善心,学会主动关心别人,营造温馨、友善的人际环境两点,用意还是鼓励学生质疑创新,紧扣课题试验教学) (二)默读全文 整体感知 请大家把书本翻到《小橘灯》一课。要求速读预习提示和课文,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回答问题,同时完成字词练习。(见胶片) 1、请根据有关文字描述画出小橘灯的示意图。 2、小姑娘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家境贫寒、聪明能干、镇定勇敢、善良乐观) 3、文章是如何描写小姑娘的?(通过外貌、语言、行动描写刻画人物,学生划出相关语句)(要求学生将文字变成图画,这一变式处理不仅为了激发兴趣,还训练学生快速把握重点。同时交给读书方法,形成不动笔不读书的习惯,速读训练,又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这一过程,基本解决了人物描写的方法问题和人物性格的概括问题,为下文精读打基础。) (三) 精读选读 圈点批注 1、选择一段或几句你认为人物描写得好的段落或语句,作具体分析(词语方框,句子用浪线,疑句用直线加问号),着重训练词语的运用和圈点批注的学习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动脑动手。学生读完后进行交流,鼓励创新,只要言之有理,都给予肯定。(为了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自由选择语段进行圈点批注,培养习惯,形成能力。并理解掌握本文人物描写的方法) (四)品读引读 强化目标 刚才是大家自由选读并作批注,做得很好。下面老师推荐一段文字,请大家齐读第10段(训练关键语句的理解,明确小橘灯的象征意义)思考:从这几句话你能看出小姑娘和小橘灯的联系吗?(有相似点,这里是象征手法 。小橘灯:光亮不明,但能照亮山路。小姑娘:镇定、勇敢乐观精神虽然稚嫩,但展开来,却能汇成一股巨大的洪流去摧毁黑暗势力。)刚才我们一起分析了小橘灯的象征意义,知道了小橘灯是小姑娘美好心灵的象征,是她镇定、勇敢、乐观精神的化身,写灯就是写人,怀念小橘灯就是思念小姑娘。所以我们可以在图上标出这样的文字,概括本文的主要意思和写作方法(完成板书)。其实,这里不明说,我们通过前文对小姑娘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概括出“镇定、勇敢、乐观”精神了。所以,有人认为,这一节显得多余?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大家分组讨论,各抒己见。(这里通过精读,明确小橘灯的象征意义,并完成形象化的板书。通过组织学生讨论质疑,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创新意识。) (五)总结全文,迁移训练 通过自读、引读、质疑和讨论,我们知道:这篇课文生动地再现了一个镇定勇敢、乐观自信、聪明懂事的小姑娘形象。小姑娘的形象为什么如此鲜明,仿佛让我们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因为作者抓住最能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外貌、语言、动作,进行生动形象的描绘,所以使人感到栩栩如生。)下面,请大家仿照课文的写法,选取一个熟悉的人,通过外貌、语言、行动的片段,用简短精炼的语言表现(他)她的性格。(比如课外活动中、体育课上、班级晚会等公开场合)(为强化学习重点,设计了一个写作训练,实现了课内到课外的迁移。为了培养学生的爱心,又增加了一段齐读结束全文的学习,是学生深刻体会作者博大的爱心,进而受到感染和教育)简单评议:一定要抓住最能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外貌、语言、动作。评议结束后总结:(出示小诗)现在,回头再看这首小诗,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这盏灯能一直亮到现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