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教育教学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教育教学 >> 语文 >> 高中三年级 >> 教案课堂实录 >> 正文

 

木兰诗(已制成课件)

查询教案课堂实录的详细结果

津沽高中 田克君

教学目的: 1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
2体会恰当详略叙述和成功运用排比、对偶、夸张等修的表现力量,
教学要点:1故事情节和木兰形象。
          2记叙的详略处理
          3对偶和排比
教学设想:1. 这首诗以木兰代父从军为故事核心,在故事情节发展当中运用排比、对偶、夸张等修辞方法描写人物,刻出了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形象。课本就诗中的排比句、对偶句组织了课后练习。引导学生扣住故事情节的发展,分析诗篇对人物所作诸多描写的表现力量,把此种练习统一于人物形象分析当中,深刻理解木兰这个人物形象。
2. 这首诗叙述评略得当。对此单独进行分析,以免影响分析人物形象的集中。
3. 这首诗的语言富有民歌特色,刚健明快,引导学生注意朗读和背诵。
教学课时:2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字词、字义、朗读、故事情节。
教学过程:
一简介木兰其人及《乐府诗集》
——花木兰是古代时河南省虞城县营廓人。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屡立战功。凯归,帝封官嘉奖,木兰不受,欲纳宫中,以死拒之。唐初,追封为孝烈将军。人们为纪念她,于唐代修建花木兰祠,祠内现存元代立《孝烈将军祠像辨正记》和清立《孝烈将军祠辨误正名记》石碑,详细记载了花木兰的身世、籍贯、业绩及历代修祠情况。近年来,又修复了木兰祠大殿等一大批景点。花木兰祠已收入《中国名胜词典》。
——《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北朝民歌的代表作品,选自南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乐府双璧另一:《孔雀东南飞》),属于叙事诗,叙述了古代女英雄木兰代父从军、建功立业的传奇故事,刻出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形象。木兰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
二正字音
机抒Zhù(织布梭子) 可汗kè hán  鞍鞯ān jiān(马鞍下的垫子) 辔头Pèi(缰绳 )燕山:yān
胡骑jì(战马) 戎机róng(军事) 朔气Shuò(北方) 金柝tuò(打更用的梆子) 红妆zhuāng(装饰,打扮) 著我旧时裳Zhuó(穿) 傍地走bàng(临近,此处引申为贴着)  
三.要求学生参看注释,阅读诗篇,理解词义、句意、诗篇大意
当户  惟 可汗  市   但   朔气   金柝   铁衣 明堂 策勋  强   不用  郭   著   帖花黄   扑朔  迷离 安能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不远万里,奔赴战场,过关越山,飞速而行。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北方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白色的月光与雪光交织着,映照着明晃晃的铠甲。
将军百战死,壮士二年归:(互文)“将军壮士百战死,将军壮士十年归”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当窗对镜理云鬓,当窗对镜帖花黄。”四朗读全诗。
五.引导学生划分这首诗的结构层次:依据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束,这首诗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写出了什么?概括本诗情节并复述故事。
——第一部分(1、2、3段)写出木兰代父从军、踏上征途。
第二部分(第4段),写出木兰经过长期激烈战斗胜利凯旋。
第三部分(5、6段),写出木兰,还朝辞官,功成身退,返回家乡,家人团聚。
第四部分(第7段),吟唱诗歌的人用比喻赞美木兰。
六分析第一部分(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答出相关诗句,再分析人物形象、修辞手法)。
1诗篇怎样写出故事的开始?这样写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诗篇由“唧唧复唧唧”引出“木兰当户织”,表明了木兰织布姑娘的身份。“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这组对偶句表现出木兰停机不织,只是连声叹息,自然地引出母亲的发问,木兰的回答。富有生活实感,写出了故事的开始。表现了木兰的勤劳孝顺。
2木兰的答话表明了什么情况?表现了她的什么特点?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军帖”的夜传,“十二卷”(虚数)的夸张,表明了军情紧急,显示出战争气氛。“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父老弟幼,揭示出尖锐的矛盾,表明了木兰代父从军的缘由。“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表现出木兰基于家庭情况,经过停织叹息的考虑,毅然决定代父从军。表现了木兰的勇敢坚毅、忠孝两全。
3第三段运用什么修辞方法写出了什么内容?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虚指),运用排比修辞方法,铺陈地写出木兰连赴东西南北四市,匆忙购置战马鞍具的情景,表现了木兰准备出征的急切操办而又井然有序。
4这一部分还运用什么修辞方法写出了什么内容?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旦辞黄河去……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但,只。前后四句之间构成对偶并运用了间隔反复修辞方法。“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和“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这两组对偶句之间,间隔反复,层嬗递进,表现出木兰出征的路线,征程的遥远,行军的神速,点明了宿营的荒凉地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和“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之间,间隔反复,紧相呼应,在荒凉夜间环境烘托中,揭示出木兰乍离家乡,思念亲人,离乡愈远,思亲愈切的心情,从而细腻地透露出木兰少女思亲的情怀,活生生地刻了一位少年英雄女郎的形象,形象地描写出木兰奔驰遥远征途的豪迈气概。
七小结,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二的1,三的1、3,四的3。
2预习后文,准备下节课进行分析。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人物形象,详略叙述的恰当。
一复习第一部分。
二(课前重书上节课的板书)由上节课分析的木兰代父从军,奔驰征途,引导继续分析后文。
(一) 分析第二部分
1这一部分前两句在诗篇前后段落上起着什么作用?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是对上段描写的奔驰征途情景高度的、形象的概括,表明驰骋战场,引到描写战场上的生活和战斗,在诗篇前后段落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两句诗,写出征途之遥,夸张地表现出木兰身跨飞驰战马,万里奔赴战场,穿过关隘、飞越层峦的矫健雄姿。
2后四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两句对偶:凛冽的北风传送着打更的声音,将士们在军中宿营;寒冷的月光照射着明晃晃的铠甲,哨兵们在深夜值勤;在艰苦环境的烘托中,表现出木兰在战场上的艰苦生活,从而烘托出木兰的勇敢坚强。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两句对偶,又是互文,互相渗透:将士们出征十年,经历过上百次激烈战斗,有的战死沙场,有的凯旋归来;写出战斗之多,时间之长,战况之烈,表明了木兰身经长期激战,英勇善战,凯旋归来。
(二)分析第三部分
1这一部分运用什么修辞方法描写木兰朝见天子的情景?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夸张,对偶,互相补充,表明天子为木兰记多次功、赏赐甚丰,并且还“问所欲”,意将封任高官;这就有力地衬托了“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表现出木兰功成身退、眷恋家乡耕织生活、不慕荣华富贵的纯真性格、高贵品质。
2这一部分运用什么修辞方法描写木兰回到家园的情景?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运用排比修辞方法,铺陈地写出一家亲人因木兰归来而各自产生的符合年龄、身份、性别特征的行动,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亲切意味。表现出木兰胜利归来给全家亲人带来了一片欢乐。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运用排比修辞方法,铺陈地写出木兰一连串富有年轻女性特征的换装梳妆动作,表现出木兰久征胜利归来,恢复女妆,欣喜兴奋的感情。
——“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表现出伙伴看到“木兰是女郎”时的惊诧和赞叹,衬托了木兰在长期从军当中的谨慎和机警。木兰从军的故事也就在喜剧高潮中结束。
3分析第四部分。这一部分是吟唱诗歌的人在诗篇故事结束以后的吟唱。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体现了什么

[1] [2] [3]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教案课堂实录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木兰诗(已制成课件)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初一第一单元教学目标(短文两篇、散步…
    重庆市四十九中学高三语文复习教案五…
    阅读课教案
    皇帝的新装
    海滨仲夏夜
    羚羊木雕
    济南的冬天
    背影
    十三岁的际遇
    我儿子一家
    写出景物的特征
    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
    提倡课堂智能练习——《口技》教例评…
    《再别康桥》
    寓言三则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我的老师
    为学
    花的话
    邹忌讽齐王纳谏
    改造我们的学习
    《物种起源》导言
    《论语》(已制成课件)
    谏太宗十思疏
    胡同文化
    为了忘却的记念
    读《伊索寓言》
    米洛斯的维纳斯
    写出事件的波澜
    高一新教材第二单元学习目标和学法指…
    高一新教材第三单元
    黄鹂
    咬文嚼字
    我的老师(海伦。凯勒)
    高中语文第二册第一单元作文训练——…
    《一剪梅》优质课教案
    空间和时间的旅行
    师说
    阿房宫赋
    褒禅山记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与朱元思书(论坛精华帖)
    风景谈(论坛精华帖)
    风景谈(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论坛精华…
    汉魏晋五言诗三首
    我与地坛
    《海滨仲夏夜》说课稿(论坛精华帖)
    过万重山漫想
    在庆祝北大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病梅馆记
    空间和时间旅行
    为了忘却的记念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教师中心谢)
    故都的秋
    重庆市四十九中学高三语文复习教案七…
    重庆市四十九中学高三语文复习教案六…
    神奇的极光
    重庆市四十九中学高三语文复习教案四…
    一个全新的教学设计——《狼》教例评…
    重庆市四十九中学高三语文复习教案二…

    重庆市四十九中学高三语文复习教案一…
    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二单元教案(教…
    重庆市第四十九中学高二、高三作文训…

    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一单元教案(教…
    《背影》说课教案(论坛精华帖)
    《论求知》说课稿
    田忌赛马
    我上《祝福》之“雪”
    2001年高考语文备考复习指导
    诗五首
    寓言三则
    《内蒙访古》(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阿房宫赋》第一课时说课教案(论坛精…
    伐檀
    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
    《宽容》序言
    《拿来主义》说课稿(论坛精华帖)
    重庆市四十九中学高三语文复习教案三…
    风景谈(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论坛精华…
    《记忆》《门槛》教学设计 (论坛精华…
    高中说课材料《绿》(论坛精华帖)
    现代诗二首——《乡愁》
    《冬天之美》创新教案
    扁鹊见蔡桓公

    卖油翁
    宋定伯捉鬼(用课件上课)
    最后一课
    最后一课
    父子情
    最后一课
    守财奴
    查蘑菇的小男孩,是否说穿了皇帝的新装
    发现——《故乡》教例评析
    层层推进  美读美析——《爱莲说》教…
    边环问 顶针问——《陋室铭》教例评析
    课堂活动的深层含义——《人民解放军…
    谈谈孔乙已的偷——《孔乙已》教例评…
    妙在这一“问”——《谁是最可爱的人…
    准确掌握分析的“入射角”——《愚公…
    美妙的“线条”课——《醉翁亭记》教…
    先蓄势,再纵向深入——《竞选州长》…
    意在笔先——《我的叔叔于勤》教例评…
    优秀生的心理健康不可忽视
    诵读,是文言文教学的基本环节——《…
    突出训练,优化教学——例谈《改造我…
    背影
    我儿子的一家
    金盒子
    散步(第二课时)
    短文两篇
    梦游天姥吟留别
    滕王阁序
    《读<伊索寓言>》备课指导
    米洛斯的维纳斯
    高效背诵——《口技》教例评析
    数字杂说
    包身工
    再别康桥
    再别康桥
    七根火柴
    再别康桥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初一)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案
    换一个角度分析——《曹刿论战》教例…
    近体诗八首(高中语文新教材)
    黄鹂
    梦游天姥吟留别
    拓展阅读《我眼中的三国人物》课例实…
    一碗阳春面
    一碗阳春面
    胡同文化(论坛精华帖)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教师中稿)
    胡同文化(论坛精华帖)
    语文课应注重人文性
    故都的秋
    板块碰撞——《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有关拖鞋的问题
    《马踏飞燕》教学设计
    联系  归纳  比较  辨析——《桃花源…
    装在套子里的人

    《孟子》两章
    祝福
    《论语》两章
    作秀与美化------评电影《生死抉择》…
    体态语(第二课时)
    宋词两首——《雨霖铃》《扬州慢》
    琵琶行
    宋词两首——《念奴娇》《永遇乐》
    叶檀:个税改革请脱下皇帝的新装
    高中新二册第四单元唐代散文
    阿房宫赋
    师说
    《诗经》三首
    孔雀东南飞(并序)
    汉魏晋五言诗三首
    离骚(节选)
    滕王阁序
    网上鲤鱼溪
    倔强的小红军
    整体赏析——《小石潭记》教例评析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屈原列传
    太阳
    《长亭送别》教学设计
    屈原(节选)
    雷雨
    故都的秋
    胡同文化
    一线以串珠——《最后一课》教例评析
    唐诗三首
    孔雀东南飞(并序)
    课堂教学的组合美——《岳阳楼记》教…
    环环相扣 化难为易——《雷雨》片断教…
    教学设计要弦外有音——《小橘灯》教…
    《春》教学设计集评——《春》教例评…
    引进一点参读材料——《皇帝的新装》…
    引进一点参读材料——《皇帝的新装》…
    《小橘灯》教案
    《春》教学设计
    白酒涨价潮:不过是在织一件皇帝的新…
    “遮羞墙”与皇帝的新装
    [般涉调]哨遍
    谈谈孔乙已的偷——《孔乙已》教例评…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