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西城阜外一小六年级学生张皓,对市场上的鲜蘑菇调查发现,市场上的鲜蘑菇超九成都被荧光增白剂污染。中国农业大学微生物实验室高瑞芳博士表示,该调查可信度100%。北京市工商局相关人士称,张皓的实验及调查结果“不具科学性”。(11月30日《新京报》)
这谁家孩子?有没有家长管了?这不成心给领导添乱么?调查结果和过程还罗列得那么详细,连荧光增白剂主要残留在菌伞边缘和菌柄根部都说出来了,这让有关部门脸上无光啊。调查结果没有经过官方审核就报出来,让领导咋做?承认有科学性,那岂不相当于说堂堂一个职能部门还不如一个小学生,这不骂人么?于是,要想保住脸面,只能不承认了,死皮赖脸地不承认,就说结果不科学,至于怎么不科学,不知道,爱咋咋地。当然,这里面也不乏欺负小孩的意思。
对于张皓小同学的实验结果和调查,中国农业大学的博士是力挺的。人家博士还说了,不光蘑菇含荧光增白剂,木耳中也有。而且还一一列出这种荧光增白剂对人身体的危害性。这时候,当地工商部门为啥没有急着跳出来说这个博士说法不具科学性呢?因为他们心虚,他们或许根本就不知道驳斥小学生和博士的科学依据在哪里。他们“不具科学性”的回应只是一种下意识的搪塞,习惯性敷衍。就像一些官员面对质疑时,不是外出开会,就是在出差中,或者此事不归我管之类,这些套话具有以不变应万变的功效,用到哪个敏感事情上都能挡上一阵子。
当地工商部门用“不具科学性”这么没有技术含量的回应来对付一个孩子的调查研究,这似乎说明他们根本就没有海纳百川或者接受批评与质疑的容忍度。他们或许认为被人揭短是很丢人的事情或者自大到不容别人提不同意见。须不知,被批评、被揭短是成功的前奏。就像自己的嘴永远咬不到自己的鼻子一样,很多时候,自身的问题都得是别人看出来的。对于相关部门来说,听取别人意见并改正的过程,又是树立权威性和公信力的过程。从表态来看,北京市工商部门显然没有这个气度,更别说珍惜这次机会了。
其实,不管是鲜蘑菇,还是木耳都属于食品,它关系到民众的身体健康,这种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在之前三聚氰胺、地沟油之类被抓出来后,被多次提及。民以食为天,如果食都出了问题,民过得咋样还需要细说吗?一个负责任的工商部门,在公众对食品安全提出质疑时,首先应该表达一个接受质疑的态度,敢于接受批评和指责,然后再聘请权威人士对质疑的东西进行调查,并快速给出权威的结论。
北京市工商部门对小学生的调查结果快如闪电的否定,只能证明,他们在保障食品安全上是很不负责任的。我们期望他们负起责任来,加紧调查,有问题赶紧整改,没有问题则给民众一个权威、令人信服的答复。 傅万夫(媒体工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