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南的冬景教案18
|
查询中学教案设计的详细结果
|
nbsp; 采用怎样方法才能读出意境?节奏舒缓,语调平和,这样才符合郁达夫的行文节奏,才能读出恬淡幽静的氛围来,因为是郁达夫在刻意地画一幅画,他从不同角度观察画,琢磨画,“你试想想”“若再要点些景致进去”“还可以加”,行文的速度很慢。 (四)江南雪景图 1.我们学习过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一定还记得描写雪景的这段。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像些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同是写雪景,与《济南的冬天》比较,《江南的冬景》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的地方?默看写雪景的一段。 《济南的冬天》更多的是在进行直接的描写。而《江南的冬景》是引用诗句、避实就虚地写江南的雪景。 2.这些诗句写出了怎样的意境,前后左右互相讨论。 3.总结: 没有写景,可是优美的诗句却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想象。日暮时候见到老朋友了是“能饮一杯无”,更深人静后,也许雪已经停了,月光下的梅花影子印在微雪的路上,不时地远处还会飘来酒香,偶尔会传来几声犬吠,到得早晨,雪地里狗和孩子都在兴奋的嬉戏着,忽有一孩童惊喜地跑来:“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好一幅清丽雪中梅花图!这幅图景里有色有声还有味!虽没有直接写景,而意境全出了。 引用诗句、避实就虚的写法,是郁达夫散文常用的笔法,他常在散文中插入一些旧诗,以补散文里没有说尽的余意,没有抒发的情愫,使文章在整个行文上显得跌宕多姿,也增加了文章的诗情画意。 我生长江南,按理是应该不喜欢雨的;但春日暝蒙,花枝枯竭的时候,得几点微雨,又是一件多么可爱的事情!“小楼一夜听春雨”,“杏花春雨江南”,“天街细雨润如酥”,从前的诗人,早就先我说过了。夏天的雨,可以杀暑,可以润禾,它的价值的大,更可以不必再说。而秋雨的霏微凄冷,又是别一种境地,昔人所谓“雨到深秋易作霖,萧萧难会此时心”的诗句,就在说秋雨的耐人寻味。至于秋女士的“秋雨秋风愁煞人”的一声长叹,乃别有怀抱者的托辞,人自愁耳,何关雨事。三冬的寒雨,爱的人恐怕不多。但“江关雁声来渺渺,灯昏宫漏听沉沉”的妙处,若非身历其境者决领悟不到。(郁达夫《雨》) 文章在其他段落里也引用的诗句。(暮雨潇潇江上村)“江上村”,即诗人夜宿的皖口小村井栏砂;“知闻”,即“久闻诗名”。风高放火,月黑杀人,这似乎是“遇盗”的典型环境;此处却不经意地点染出在潇潇暮雨笼罩下一片静谧的江村。环境气氛既富诗意,人物面貌也不狰狞可怖,这从称对方为“绿林豪客”自可看出。看来诗人是带着安然的诗意感受来吟咏这场饶有兴味的奇遇的。“夜知闻”,既流露出对自己诗名闻于绿林的自喜,也蕴含着对爱好风雅、尊重诗人的“绿林豪客”的欣赏。 (五)旱冬闲步图 朱自清的《春》可是大家都熟悉的一篇著名的写景散文,优美的文笔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严整的结构成为我们大家学写散文的楷范,确实朱自清的写景散文特别讲究结构的营造,他是用结构来一步步推动情感的发展的,而大家看一下郁达夫的文章。前面写过散步了,这里又在写了,这正反映了郁达夫散文的与众不同:笔随意转,他让结构随着情走,随着意走,文章到此,我们已经不知不觉的进入了郁达夫营造的那种优美的氛围中去,他带着我们到江南进行了一次情绪上的散步。作者写到此,也抛开笔,到湖上散步去了。写景达到了“忘情忘我的境地”。“觉得总要把热情渗入,不能达到忘情忘我的境地。” (六)郁达夫的文章不拘于形,而重写意,写性灵,写他对自然的主观感受。其实在文章中也是时时可见的。 举例:第8小节对景色不做细致的描写,而是抓住自然景色给他的最深切的印象,去写出景色的神韵来。品评诗歌就带有强烈的主观性,他自己也知道这些诗歌不一定写的就是江南的雪景,写景人不一定就是江南人,但是他不管这些,他要的是诗句所体现出的正好和江南的雪景相合的那种意境。 郁达夫曾说:“现代散文之最大特征,是每一个作家的每一篇散文里所表现的个性,比从前的任何散文都来得强。”他在自己的作品中也自觉地溶入了自己的个性。 (七)江南的冬景有什么特征? 温润 晴暖 优美 (八)为什么写北方的冬天?运用什么手法?文章中还有比较的运用吗?目的分别是什么? 1.和北方的冬景相比较。 北方的冬天-----极寒冷——雪:深几尺 风:大若雷 人:躲 两三个月 蛰居 江南的冬天-----晴暖,湿润 树叶:不脱尽 冷天:一两日 灰云 落叶 晨霜 太阳 鸟雀 泥地 老翁小孩:屋外曝背谈天 2.闽粤地区的冬景和郁达夫笔下的江南的冬景有什么区别? 闽粤地区的冬-----极和暖,无冬意——秋花:许多,品种多 ;着衣:不得不 至多 绝对 3.和北方的夏夜比较。 北方的夏夜-----明朗 4.和德国的寒郊散步比较。 A.散步是一项非常悠闲的活动,在什么样的冬天才有情趣到郊外去散步呢?(晴和) B.从文中也可以找到答案的。第9小节。 作用:突出晴和;与下文形成了照应。 5.运用比较的手法也是郁达夫散文常用的手法。 举例:《故都的秋》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混混沌沌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中学教案设计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江南的冬景教案18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江南的冬景教学实录 |
下一篇文章: 今生今世的证据教案1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