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答六种病句类型的技巧
|
查询中学教案设计的详细结果
|
; 运用: 句中有一个介词短语“被……束缚下的”,应或为“被……束缚的”,或为“在……束缚下的”,交叉使用,则构成句式杂糅型结构混乱。 例句② 这次网络班的学员外,除北大本校人员外,还有来自清华大学等15所高校的教师、学生和科技工作者也参加了学习。 运用:感觉句子的后半部分不通顺,查对这一句的两头,用了“还有来自……”和“……参加了学习”两种句式,去掉一端后,句子则通顺,从而判断出原句是句式杂糅型结构混乱。 方法11 查看句中的主要动词,确定作者要表达的意思,改换或补充省略的主语或谓语,重新理顺――查中途改换话题型结构混乱。 例句① 考场是设在一间古色古香的大厅里举行的。 运用:第一步:查看句中的主要动词,有“是”“设在”“举行”三个。 第二步:确定作者的要表达的意思有两个,一是“考场设在大厅里”,一是“考场在大厅里举行” 第三步:重新理顺:全句应为“考场设在古色古香的大厅里,考试就在这儿举行”,确定原句是病句。 例句② 一位社员向国家赠献了一枚古代玉佛珠,具有很高的工艺美术价值。 运用:第一步:查看句中的主要动词,有“赠献”、“具有”两个。 第二步:确定作者的要表达的意思有两个,一个是“社员赠献玉佛珠”,一个是“玉佛珠有很高的价值”。 第三步:补充后一句省略的主语。很显然,后一句没有主语,只能是承前省略主语,让“一个社员”作主语,则全句成了“一个社员具有很高的工艺美术价值”,明显不合作者语意,从而确定原句是病句。 五.表意不明。 方法12 注意三类词:多音、多义词,指代词,数量词,介宾短语及词语间的关系――查语句歧义。 例句① 还欠款1000元。 运用:句中有一个多音词“还”,即可以理解为“仍然欠款1000元”,也可理解为“归还欠款1000元”,从而确定原句是表意不明型病句。类似的句子还有“这话说重了”。 例句② 小李说:“老王这人真黑。” 运用:粗看全句似乎并无毛病,但这句话中有一个重要的词“黑”,“黑”是一个多义词,在这句话中既可以说是一个人长得黑,也可以说是一个人的心肠黑。 例句② 棺材后面跟着三个妇女――死者的母亲和她的两个女儿。 运用:句中有一个指代词“她”,既可以理解为“死者”,也可以理解为“死者的母亲”,从而确定原句是表意不明型病句 例句③ 三个学校的校长都去开会了。 运用:句中有一个数量词的组合“三个学校的校长”,既可以理解为“三个”“学校的校长”,也可以理解为“三个学校的”“校长”,从而确定原句是表意不明型病句。 例句④ 他在火车上画广告。 运用:粗看全句似乎并无毛病,但句中有一个介词短语“在火车上画广告”,既可以为“把广告画在火车上”,也可以理解为“人坐在火车上画广告”。 五.不合逻辑。 不合逻辑有两种,一是不合逻辑规律,一是不合生活实际。 方法14 注意句中出现的多个并列的概念――查概念不清。 例句① 今天来开会的有数学家、文学家、史学家和高校教师。 运用:句中出现了几个概念,而“高校教师”中也有数学家、文学家、史学家,和其余概念并不是并列概念。 方法15、注意句中的一些表示范围(尤其是带有绝对意义的词如“全”“都”“凡”“从来”“历来”等)表示判断、表示程度的词语――查不合逻辑。 例句① 我国历来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而分裂总是短暂的。 运用:注意到句中有“历来”这样的含有“绝对”意思的词,而句中又说“分裂总是短暂的(短暂也是有)”,从而判断出原句是不合逻辑的病句。 例句② 只要有了水,作物就可以存活,这是最基本的常识。 运用:注意到句中有“只要有……就”“是”这样的表判断的词,其意思是表示“水是作物存活的充分条件”,而这是不合生活事理的,水只是作物存活的必要条件,作物要存活,还需要土壤、肥料等别的条件,从而确定原句不合逻辑,是病句。 方法16 看到多“不”,确定语意,负负得正不(反问句亦算负)――查前后肯定否定颠倒。 例句① 我想这应该是不必叙述的,没有谁不会想象不出的? 运用:第一步:先根据前一句确定说话者的本意,是想表达“能想象得出”的意思,应画“+”号。 第二步:查后一句表“不”意的个数,共有“没有”“不会”“不出”,共是三个负号,最后表达的意思应画“-”号。故这个句子是一个前后肯定与否定不统一的病句 例句② 谁能否认优异的学习成绩不是靠勤奋学习得来的呢? 运用:第一步:看到句中有多个“不”,确定作者要表达的意思是“好成绩靠勤奋”,应画一个“+”号。 第二步:找原句中表“不”意的个数,“否认”、“不是”再加上反问句式,共有三个负号,应画一个“-”号,和原句意不通,从而确定原句是病句。 方法17 注意抓因果关系关联词,主要有“因为……所以”、“由于”“因此”--查强拉因果; 例句① 因为他对学科有所偏重,所以对数理化,他不感兴趣。 运用: 句中有“因为……所以”的关联词,但细杳原句,对“学科有所偏重”,也可能恰恰会喜欢数理化,可见“学科有所偏重”与“对数理化,他不感兴趣”之间并无因果关 系,原句犯了强拉因果的语病。 方法18 注意抓表前后关系的介词,主要有“对”“对于”“与”“和”等,确定原句意思,施动者“主”在前,受动者“客”在后――查主客颠倒。 例句① 爱迪生这个名字,对我们青年学生是不陌生的。 运用: 第一步:“对”和“对于”在多数情况下是通用的。但在表示主客之间关系时,二者恰恰相反,“对”是“主在前,客在后”,“对于”是“客在前,主在后”。 第二步:分析原句,想表达的意思是“我们了解爱迪生这个名字”。“我们”是“主”,“爱迪生的名字”是“客”,而原句用的是“对”,却是客在前,主在后,显然是病句。 例句② 老师来了,小明正和他谈论一个数学问题。 运用: 句中有“和”,第一个分句陈述的对象是“老师”,是全句的“主”,小明是“客”,本着用“和”时“主在前,客在后”的原则,确定原句是病句。 方法19 联系现实生活――查不合生活逻辑。 例句① 凡到过济南的人,无不去趵突泉一游。 运用:从生活的逻辑上讲,不可能所有到济南的人必去趵突泉,所以这样的句子虽然从语法上并无毛病,但因其不合生活逻辑,故仍是病句。 例句② 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 运用:“死难者”就指已死的人,“幸免”就是没死,“没死的死人”很显然不和生活实际。 例句③ 下午,一阵雷雨过后,在西边的天空中,出现了一道美丽的彩虹。 运用: 全句在语法上并无毛病,但联系现实生活就会知道,雨后的彩虹应出现在与太阳相反的方向上,原文说的是下午,故彩虹应在东方,而不是西方,原句不合生活逻辑。 第二部分:横向总结,形成题感 横向总结:上面我们从病句类型的角度,从纵的方向上为大家介绍了应采取怎样的办法判断一个句子是病句。但做题感觉的形成,还有赖于在做题的过程中,形成横向的总体判断。主要有以下几条: 题感1、看到长句子,注意运用简化成分法――注意去判断句子是否语序不当(多层定语,多层状语)、搭配不当(方法4)、成分残缺(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中学教案设计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解答六种病句类型的技巧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黛玉之死 |
下一篇文章: 作文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