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亡人逸事》教案3
|
查询中学教案设计的详细结果
|
下决心学。从纺线到织布,都学会了”。 师:(追问)为了学会这些抛都付出了怎么样的辛苦? 生:“两个大拇指,都因为推机杼,顶得变了形.又粗,又短,指甲也短了。” 师:好的,这又是一个表现人物形象的细节。这种因生活原因而给妻子带来的变化的细节还有哪些? 生l:“她带着孩子们下场下地。到了集日,自己去卖线卖布,有时和大女儿轮换着背上二斗高梁,走三里路,到集上去粜卖。”而且“从来没有对我叫过苦”。 师:这说明在生活中她变得越来越—— 生:坚强。 生2:还有她拉扯孩子的事,“每逢孩子发烧,她总是整夜抱着,来回在炕上走”。 师:这些细节又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生:一个为了家庭的生计,任劳任怨、历尽艰辛的母亲形象。 师:一个雨天牵出的一段姻缘就这样成就了一个母亲、一个妻子,也成就了作者的一片深情,无论是当年戏台下那嗔怪的一“盯”,还是那一双因为推机杼而变了形的手,在多年以后都成了一种回忆,一种寄托了作者对亡妻不尽深情的回忆。接下来请大家阅读第四部分,看一看在这一部分作者又是怎样表达对亡妻的怀念的。 【学生阅读课文,小声地议论着。】 生1:是借一位老朋友、老邻居之口来表现的,“他觉得她待我太好,帮助太大了”,而且还提到作者“曾多次借用她的形象”来写小说,并且指出作者也承认妻子是他的第二源泉。从这些内容可以看出作者的妻子对作者影响很大,这也是作者怀念亡妻的一个原因。 生2:当作者“衰年多病”的时候,实在不愿再去回顾这些。到了“老年孤处,四壁生寒”时,“几乎每晚梦见她,想摆脱也做不到”,这些都是作者直接表达出的对于妻子的感情。 生3:我觉得最后提到的一个细节最为感人,在妻子临终之前.还向作者问起曾经买过两丈花布的事,“她闭上眼睛,久病的脸上,展现了一丝幸福的笑容”。 师:她为什么要问起这件事呢? 生3:因为作者为她做的事太少了,所以她一直记得这件事。 师:这真是一位少抱怨、多劳累的妻子啊!也正因如此,作者的内心才越觉得—— 生3:愧疚与不安。 [知识拓展] 师:是的。斯人已逝,当作者带着一种愧疚与不安来怀念逝者的时候,我们似乎也看到了作者那仿佛要穿越时光找回从前的双眼,苍老的目光里沉淀的满是岁月积累的真情,这里没有“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式的浪漫,没有“举案齐眉…‘相敬如宾”式的恭敬,也没有“贫贱之交不可 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式的清高自守,这里只有一种带着些许酸楚、些许温暖的回忆。翻开历史的记忆,我们发现,不独孙犁有此真情,曾经吟咏过“无边落木萧萧下”的沉郁顿挫的杜甫,曾经高歌过“大江东去”的激昂澎湃的苏轼,也都抒写过对妻子的真情。 【投影。】 月 夜 杜 甫 今夜郡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岗。 师:大家看看这两首作品,能看出哪些诗句是对诗人妻子的描写?这些描写又写了怎样的妻子形象? 生1:《月夜》里“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这几句写了月夜里的妻子形象,似乎是为什么事而悲愁。 生2:《江城子》里“小轩窗,正梳妆”是写妻子的。 师:是的。这里诗人也是借助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细节来刻画妻子的形象。不同的 是,《月夜》是杜甫写在安史之乱中的一首作品,此时,诗人与妻子身处两地,诗人回忆从 前长安沦陷,一家人逃难到了羌村的时候,与妻子“同看”今夜摝州之月而共“忆长安”的情景。如今却是诗人身陷乱军之中,妻子“独看”摝州之月而“忆长安”,这里的“忆”不仅充满了辛酸,而且交织着忧虑与惊恐。往日与妻子同看摝州之月而“忆长安”,虽然百感交集,但尚有自己为妻子分忧;如今呢,妻子“独看”摝州之月而“忆长安”,“遥怜”小儿女们天真幼稚,只能增加她的负担,哪能为她分忧啊!这个“怜”字,也是饱含深情、感人肺腑的。“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是妻子独自看月的形象描写,进一步表现“忆长安”。望月愈久而忆念愈深,甚至会担心她的丈夫是否还活着,怎能不热泪盈眶?这也是诗人对妻子的挂念。 而苏轼的《江城子》和我们的课文一样,也是一首悼念亡妻的作品。“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正是因“不思量,自难忘”的那种刻骨铭心的想念而产生的想象。夫妻相逢在梦中,现实中时间与空间的距离都没有了,痛彻肺腑地表达了诗人对亡妻的悼念。 [课堂小结] 师:金圣叹说过,一花、一瓣、一毛、一鳞、一焰,“其间皆有极微”。在文学作品中,细节是作品真实的一种体现。回顾我们刚才看过的这几篇诗文,这里使细节真实起来的其实是一种情,一种发自肺腑的真情,也正因如此,它们才具有了令人感动的特质。 [布置作业] 师:选择你所熟悉的一个人,运用细节描写的手法对其进行介绍。文章要力求写出对读者的感染力。 下课! 本教案转载自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http//:www.oldq.com.cn
上一页 [1] [2]
|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中学教案设计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亡人逸事》教案3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听听那冷雨》教案3 |
下一篇文章: 《我与地坛》教案3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