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朱剑凡按照党的指示转而参加公开的社会活动,作为发起人之一随宋庆龄、杨杏佛、鲁迅等发起组织了自由运动大同盟,反对蒋介石政府推行的反动政策,宣传抗日,保护人权。过度的辛劳损害了朱剑凡本来就病弱的身体,1932年夏他因胃癌辞世,葬于上海公墓,享年49岁。朱剑凡鼓励子女从事革命活动,自己亦曾提出入党要求,但壮志未酬便去世。毛泽东对他这样评价:“是一个很有骨气的人,正大光明,可惜死得太早了。” 全国解放后,党和政府为了表彰朱剑凡对中国革命的贡献,于1953将他的遗骨从上海迁葬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副秘书长、总理办公室主任张唯一为朱剑凡及妻魏湘若合葬墓碑题写墓志铭曰:树植女权,肇公之业。拥护革命,竟公之节。全公业者有夫人之懿德;成公志者公己寄期望于嗣哲。物化歇墟,魂萦新国。公之精神其不灭。1967年,曾有红卫兵要去八宝山掘朱剑凡的坟墓,时任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熊瑾玎(参加过新民学会)闻讯前去制止,告知:朱剑凡生前是毛主席的知交,他的坟动不得。朱剑凡的坟因此保存了下来。 朱剑凡属于国民党左派,但和共产党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最早接触的共产党人当属在日本认识的吴玉章和林伯渠。徐特立先生作为周氏家塾第一批老师之一,与朱剑凡先生的交情也最为深厚。据朱仲丽回忆,新中国成立后,徐特立曾多次提到朱剑凡。有一次在北戴河,徐特立对朱仲丽夫妇说:“我认为这是个奇迹,像朱剑凡这种人,出身于贵族书香的子弟,良田上千,屋舍成街,怎么会主动地为穷人谋幸福呢?真值得研究。” 朱剑凡很激进,把自己的很多房子和花园赠给学校使用。由这位著名的教育家开始,朱家三代人先后走上革命道路,多达数十人。朱剑凡的八个子女中有六个是共产党人,他的长儿媳也是共产党人,次女婿萧劲光(新中国第一任海军司令、大将)和满女婿王稼祥更是有名的共产党人。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朱剑凡的小女儿朱仲丽曾在上海东南医学院学习,后来辗转来到革命圣地延安,便从事医务工作。她给毛泽东、朱德等许多中央首长看过病。跟王稼祥结婚后,又一直生活在政治高层圈子里。丰富的阅历,成为她退休之后的创作源泉,曾轰动一时的《江青外传》和《女皇梦》便是她以笔名“珠珊”所著。1982年,朱仲丽以67岁高龄被中国作家协会吸收为会员。 若干年后,早就从外交官岗位上退下来在家安享晚年的朱剑凡长子朱伯深,每当回忆起当年与毛泽东在武昌东湖畔无拘无束的交谈时,心情仍然激动不已。
上一页 [1] [2]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毛泽东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揭秘:毛泽东与明朝皇族后裔朱伯深的故事详细资料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