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M >> mao >> 毛泽东 >> 正文

 

[组图]第4节:书丰富了他的心灵(图)

第4节:书丰富了他的心灵(图)

在和父亲发生冲突以前,泽东是以中国的方式被和善地养大的。他从未挨过一巴掌,穿着开裆裤,不用大人的帮助就能够大小便。他捉蟋蟀、玩骨头节。他咯咯地笑着,高兴地接过大人们给的红鸡蛋,站在一旁看大人们焚香为慈禧太后(1835—1908)祝寿。

他有时会看一眼堂屋内黑色木桌上的青铜佛像,他还以不解的眼光盯着门口两旁写着有关家庭和睦、孝顺虔诚的内容的对联。他开始琢磨中国的象形文字的意思,读字的发音是湖南人的平舌口音,“h”常读成“f”,因此,“湖南”也就成了“弗南”。

和所有的农民一样,毛顺生为第一胎就生了个儿子而感到非常高兴。儿子是个宝,女儿是片瓦。人们认为女儿不能继承家业而且在种田时也不会像儿子那样会成为一把好手。毛顺生只受过两年学校教育,16岁时为避灾荒去当了兵,虽然韶山的大部分孩子都上不起学,但泽东能够被送到学校去还是顺理成章的。因为在毛顺生看来,儿子有了一定程度的文化就可以管理家中的账目、写写契约合同。同时,儒家思想教育能把一个娇生惯养的孩子塑造成一名孝顺的年轻人。

村里有一所叫“南岸”的私塾,这所学堂十分传统,任何外来的东西都不可能在这里出现。像圣经在新教主日学校里人人必读一样,“五经”在学堂里具有至高的地位,被奉为经典。泽东8岁时开始念书。多年以后,毛泽东冷淡地说:“我8岁时就厌恶儒学。”[2]

泽东常和他的同学们在上课时偷读禁书,老师一走过来,马上就用经书遮住。这些书大多是描写战争或反叛的,诸如《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等。在韶山,这些书是最能丰富毛泽东的心灵世界的。

虽然这些书不会给清政府的统治造成大的威胁,但是满族统治者仍不时地把它们列为禁书。儒家信徒也不赞成读这些传奇小说,因为这些书将会把有文化的人引向另一个文学天地———泽东的情形正是如此。

毛泽东开蒙的韶山南岸私塾旧址。

13岁离开私塾时,泽东已经变得对经书里的清规戒律非常憎恶。而他反对这一有关秩序和礼仪的古代道德哲学首先是因为它只要求人们盲从。孩子们被要求鹦鹉学舌般地大声朗读那些晦涩的陈词老调;他们摇头晃脑,宛如念经的和尚。

正如拉丁文课在现在的西方学生的眼中一样,对儒家经典的学习对于中国的孩子们来说肯定是件苦差事。儒学的功用适得其反。它强调忠孝,这反而加深了泽东对管教他的两个成年人的憎恨,这两个人就是他的私塾先生和父亲。

第5节:公平感使毛泽东从不示弱

这两个人都打泽东,这使他极为恼火。他虽然还没有形成什么思想,但是已经有了强烈的公平感。他在成为一名叛逆者之前就是任性的,在成为一个革命者之前就是一个充满激情的少年。

他的公平感首先是在他和学校里的人们打交道时表现出来的。他很同情班上一位因家境贫穷而带不起午饭的同学,常常把自己的饭和他分着吃。母亲看到他晚饭吃得那么多感到迷惑不解,当泽东告诉母亲她每天精心准备的午饭的一半被他送给了同学之后,这位善良的母亲从此便每天早晨都让儿子带两份中午饭去上学。[3]

公平感使毛泽东从不示弱。10岁时他曾和高年级的同学打过一架,这使他母亲很是担忧,因为她终身向善。

进入南岸私塾两年以后,泽东知晓了在课堂上背书的礼节,就是要先站起来走到先生的讲桌前站好,面向旁边,以免正视先生,然后开始背书。但是,有一天上午,当先生叫到他的名字时,他竟在座位上纹丝不动。他开始了对这些繁缛礼节的反抗。

“既然我坐着背书你也听得清楚,那么为什么我要站起来背呢?”[4]泽东大胆地对快被气晕的先生说。

气得脸色煞白的先生命令泽东服从这个老规矩。这个10岁的孩子搬着自己的凳子走到先生跟前,然后坐在凳子上,以平静的、挑战的目光望着他。怒不可遏的先生用力拉着泽东想让他站起来。泽东挣脱了,然后跑出了私塾。像《水浒传》中的叛逆者一样,他躲进了山里。

他朝着自己想象中的“城市”方向走去(无论在那时这对他意味着什么)。但走了许久还只是围着韶山打转,从没有走出10里路。家里的人四处找他,但是他不敢回去,因为先生肯定会打他,父亲也不会放过他。

三天以后,毛氏家族的一个人发现了他。他才多少有点不情愿地回了家。

若干年后,这位昔日的小学生回忆起当年这一创伤时更多地从政治的方面而不是从痛苦的方面考虑这件事。他对埃德加·斯诺说:“回到家里以后,我惊讶地发现情形有了一些改观。父亲稍微比过去体谅些了,先生的态度也比较温和些了。我的抗议行动的结果,给了我深刻的印象。这是一次胜利的‘罢课’。”[5]

尽管聪明的泽东讨厌儒家经典的内容,但他学得还是很好的。不久之后,在与父亲争吵时,他就能像个小学究似的引经据典地来对付父亲了。在20世纪的中国,让孩子饱受四书的熏陶不再是孩子会顺从的保证。

泽东在13岁时就辍学了,因为毛顺生不满足于儿子只是在上学前和放学后到田里帮着干农活。父亲曾因算盘打得不行在经商时遭受了损失;泽东学过算术,在这方面可以帮他的忙。从5岁时起,泽东就开始干一些像拔、捡柴、放牛、拾豆子等他力所能及的农活。现在,白天他是一个成年劳动力,晚上,他成了父亲的管账先生。毛顺生在儿子这块“宝”身上的投资开始得到回报了。

第6节:活照常干,书也照常读

因常在一起,父子之间出现了更多的摩擦。泽东和他的父亲斗智,经常用温和而坚定的反抗使父亲这个暴躁的守财奴狼狈不堪。泽东讨厌去为他越来越富的父亲四处要账。一次他帮父亲去卖猪,在回来的路上,他把全部收入都给了一个乞丐。[6]

冬天,父亲常坐在火炉边,或是数落泽东种种错误的行径,或是叼着烟袋生闷气。他曾经输过一桩官司,因为对方在公堂上恰当地引经据典打动了官老爷。泽东现在也能引经据典了,这个孩子孝顺吗?但是儒家经典也要求做父亲的必须慈爱的呀。

一天上午,毛顺生看到泽东在地边的一块墓碑旁看小说,他大发雷霆说:“你是不打算干活了?”毛顺生一边说一边扫了一眼泽东跟前的两只空粪筐。“不!爸爸,我只是歇一小会儿。”毛顺生又责备泽东一上午也没有从猪圈往田里送一筐粪。事实上,泽东已经送了五六筐了。事情就这样不了了之。但是到了傍晚,毛顺生发现他的儿子又在那块墓碑旁看离经叛道的东西。[7]

他责备泽东被“坏书”教坏了,以至于连父亲的警告都不屑一顾了。“不!爸爸,我是听你的话的,你要我做的事我都照做了。”当发现泽东一下午送了至少15担粪时,不高兴的毛顺生吃惊地张大了嘴巴。

泽东说:“活我要照常干,书也要照常读。”

但是泽东也有过失(无疑他少年时的过失要比已经披露的多)。有一次他看书入了迷,结果牛把邻居家的蔬菜吃了。[8]

泽东的母亲文七妹身体健壮,慈眉善目,与她那消瘦精明的丈夫形成鲜明的对照。她宽厚随和,她丈夫则粗暴急躁。从体格、长相上来说,泽东更像他的母亲。他们都有着大大的眼睛,开朗的笑容,举手投足之间显得非常大气慷慨甚至还有些浪漫主义。

文七妹纵容她的长子,泽东也终身挚爱母亲。在对一个孩子成长来说至关紧要的最初几年里,泽东是家中唯一的小孩,他一人独享了母亲的关爱和照顾(他的爷爷对他也是如此,他在泽东14岁时去世)。[9]

文七妹的娘家在韶山南边的一个县,是一个普通的家庭。和韶山的大多数人一样,她也是只字不识。同时,她和许多人一样也是个信佛的人。在上私塾以前和在私塾念书的时候,泽东经常和母亲一起到附近的凤凰山的寺庙里去求神拜佛。

毛顺生从不信佛,这曾使泽东感到伤脑筋。9岁时,泽东曾和母亲讨论过父亲的不信佛以及如何帮助父亲的问题。毛泽东在数年后回忆说:“当时和以后,我们试过很多办法想让他信佛,可是没有成功。他只是咒骂我们。”

可以肯定,父亲把发财看得高于一切。但是后来泽东发现,父亲为了自己的平安对神灵的态度开始有了变化———不是出自内心的。一天,毛顺生外出要账,在回来的路上碰到一只老虎。这只老虎受惊逃掉了,毛顺生死里逃生。后来泽东回忆说:“从此,他比较信佛了,不

[1] [2]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毛泽东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组图]第4节:书丰富了他的心灵(图)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毛泽东林彪交恶的根由
    毛泽东个人资料
    各国对毛泽东的评价
    毛泽东晚年政治侧面:曾经须臾不离的
    共和国十大元帅:毛泽东点评独到,赞
    邓小平与毛远新之间“矛盾”的真相
    扑朔迷离:毛泽东和他的“8341”
    1964年后毛泽东为何对刘少奇越来越不
    毛泽东之前的五位总书记有烈士有叛徒
    毛泽东为什么发动“文化大革命”
    胡耀邦谈往事:比较毛泽东和邓小平
    毛泽东一生中几个重要的“9月9日”
    手下强将如云 毛泽东为何决战东北只重
    毛泽东评说历代帝王
    张宗逊上将与毛泽东主席
    毛泽东的24个经典预言
    周恩来眼里的林彪与毛泽东
    两个大骂毛泽东的人:兼听则明
    1949年毛泽东为何没有下令进攻台湾?
    前中共中央主席、国家主席、中央军委
    毛泽东外孙女出书披露毛泽东晚年外交
    毛泽东与贺子珍之子“毛毛”1949年后
    毛泽东的10个儿女们
    国共抗战名将后代齐聚成都缅怀先辈
    红墙内毛泽东的普通生活
    林彪一封信 毛彭误解数十年
    邓小平、华国锋等在唐山地震时的反应
    毛泽东是怎样挑选秘书?
    抗战期间林彪和蒋介石曾有三次激烈的
    曾经轰动海外:红宝书《刘主席语录》
    毛泽东对百团大战不满:过早暴露了我
    王光美:庐山会议前后的毛泽东、彭德怀
    毛泽东的军事领袖地位是如何确立的
    毛泽东对接班人的打算:刘少奇第一邓
    毛泽东评《三国》:自比赵子龙,为曹
    蒋先云:毛泽东和蒋介石最喜欢的弟子
    从亲密到决裂:毛泽东与林彪九次冲突
    德前总理施密特谈毛泽东:外交立场克
    毛泽东为何尊重程潜
    毛泽东的孙辈亲人们
    毛泽东为何说叶挺是中共首任总司令
    毛泽东与杨开慧
    毛泽东延安遇刺客
    毛泽东和他的九弟毛泽连一家
    毛泽东后人生活状况:平民生活的酸甜
    天生不爱摸枪:毛泽东人生中唯一一次
    两人一见钟情 毛泽东与杨开慧试婚
    渐行渐远 七千人大会之后的毛泽东与刘
    毛泽东临终前给李敏留手势遗嘱成谜
    毛泽东为何说叶挺是“中共首任总司令
    毛泽东再婚后:得知杨开慧还在世深感
    毛岸青邵华撰文纪念毛泽东:彩云长在
    发展党员的特殊政策:经过长征的人可
    1969苏联大兵压境 在京高干率先疏散
    毛泽东简介
    晚年毛泽东听曲秘闻 工作人员谈秘密录
    毛泽东在延安两次“挨骂”的史实
    杨开慧第一次随毛泽东回婆家
    周恩来与邓小平战友情深
    薄一波撰文忆毛泽东同志二三事
    莫忘小平同志复出时的感言
    1966年十万人大会 陈毅为文革泼冷水始
    “毛泽东万岁”与妻女离散 是辉煌还是
    两见晚年毛泽东
    毛主席日常开支
    毛泽东的英语水平到底怎么样?
    毛泽东复电:停战签字必须推迟
    第五次反围剿
    邓小平南方谈话未见报的两句话
    毛泽东与叶飞上将
    毛泽东礼遇程潜
    毛泽东眼中的方志敏
    毛泽东评价陈独秀长子陈延年是不可多
    八路军
    邓小平伸出一个手指:裁军100万
    从邓小平受迫害时进行的思考说起
    毛泽东生平大事年表
    开国将帅们的“战创”知多少
    二顾牢房得良将:许世友为何一生都忠于
    许世友拳打毛泽东事件:差点被拉出去
    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长沙》
    婚姻大事
    有感于邓小平“中国不允许乱”!
    毛泽东与刘少奇在五七整风运动中的矛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毛泽东题“好好学习”的内幕
    意象壮美 意境高远 ——毛泽东《沁园
    毛泽东之女李敏撰文回忆:长征路上的
    毛泽东的亲情世界:家世·家书·家风
    邓小平20年前画下房改“圈子” 中国房
    五四运动和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六言诗 给彭德怀同志
    父亲黄炎培与毛泽东
    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的邓小平
    沁园春·雪
    只有几个月国民党员历史的上将张宗逊
    毛泽东
    秋收起义
    浪淘沙 北戴河/水调歌头
    邓小平对"重要战略机遇期"的把握及其
    水调歌头 游泳
    毛泽东介绍
    水调歌头 重上井冈山
    方鼎英密谋带着部队去投降
    “摸着石头过河”思想的内涵和意义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