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病也就一直拖了下来。李讷独子王孝芝初中毕业时,李讷态度强硬地让儿子报考了外事服务职业高中。李讷认为“社会实践重于读书”。王孝芝第一份工作是在长富宫做门童。然而,即便境况若此,李讷还时常感念父亲对她的教导,假如不是他那样严格,“后来我一个人带着孩子,恐怕很难过得来”。
相对于毛泽东的儿女,反而是毛泽东的儿媳妇、毛岸青的妻子邵华,因其“女将军”的身份——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百科部副部长,并担任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成为“第一家庭”后辈之中名气最大的一位。
“不要把我挂在你们嘴边唬人”,毛泽东的这句话,可以说,他的儿女做到了。
“他从小爱唱《东方红》”
虽然不能与祖父相比,但37岁即已任正师级研究员的毛新宇,也算非常顺利。论学历,毛新宇比他祖父高许多。1992 年从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毕业后,毛新宇先是在中央党校理论部获硕士学位,继而于2003年7月在军事科学院获博士学位,他的论文《毛泽东战略进攻思想研究》入选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如今,毛新宇已是军事科学院战争理论和战略部的研究员。
在许多有关毛新宇大学生活的回忆里,有两点使他颇具特色。
第一,非常节俭。多年以后,有昔日的人大学生撰文提及,在一次午饭期间,毛新宇不慎将汤洒在餐桌上,在别人想帮他再打一碗的时候,他却把碗贴在桌边,用食指将洒在桌面的汤刮到碗里,说:“扔了可惜,这样也能喝。”但这一细节终究无法确证。不过,毛新宇衣着十分简朴经常被提及,曾有新生充满好奇与神秘,追着老生问“谁是毛新宇”,得到的回答常常是“穿得最破的那个”。
第二,毛新宇对政治历史兴趣颇浓。毛新宇说话速度不快,但每每谈及毛泽东却能滔滔不绝。许多关于毛泽东的书,中国的、外国的,毛新宇多有涉猎,不过他直言“他不喜欢美国人写爷爷的书”,里面有太多“偏见”。
对于毛泽东,毛新宇充满了敬仰。2006年10月,毛新宇曾应邀在广州作了一场题为《爷爷与长征——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的专题报告,在这次报告会上,他说“爷爷”是自己心中“永远不落的红太阳”。
2003年12月26日,在毛泽东诞辰110周年的时候,毛泽东的重孙毛东东降生,对这个儿子,毛新宇喜爱有加。在毛岸青去世两周后,有记者请毛新宇介绍一下毛东东的情况。毛新宇说,“他从小爱唱《东方红》,喜欢看跟曾祖父有关的历史片,而且,现在已经会背三到四首毛主席诗词……虽然他没有见过曾祖父,但是他跟曾祖父之间有一种天然的血脉联系。” 李敏写的《我的父亲毛泽东》 让女儿义无反顾地回到祖国(以下是毛泽东外孙女孔东梅的会议)
我的名字是外公给我起的,这让我挺自豪的。我1972年在上海出生,童年是在外婆贺子珍的呵护下度过的。至于外公,我比较陌生,可以说从来没有见过他。那时外婆经常住院,身边只有工作人员,所以我儿时的成长环境比较封闭。8岁到北京时,普通话也讲不好。
据说我出生的时候脐带绕颈,险象环生,好让爸爸妈妈担心。妈妈说我从小体弱,整天闹病,三天两头去医院,真是“放在手里怕飞了,含在嘴里怕化了”。 作为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的后代,我思考家庭和外公这方面的问题比较晚,也许是我的外公太伟大,太特殊了,我对他的了解其实并不比同龄人多到哪里去。我真正走进毛泽东的世界,是在留学的时候,仔细看了妈妈李敏寄给我的她写的《我的父亲毛泽东》这本书。当时读了以后特别感动,发现自己并不了解妈妈,比如妈妈一生特别低调,是因为外公曾教育妈妈,“不要鲜花,不要掌声,要夹着尾巴做人”。《我的父亲毛泽东》一书给我带来了一些新的思考:不了解外公,不了解外婆,不但不可能了解真正的妈妈,也不会真正了解今天的中国。我决心要研究外公那一辈新中国的缔造者。因此拿到硕士学位后,我义无反顾地回到祖国。从此踏上了走近外公和外婆精神世界的独特的人生之旅。
孔东梅创办菊香书屋文化公司 想为热爱毛泽东的人们做些事
回国后我创办了一个文化传媒公司,也是出于继承和延续家风的考虑吧,主要是想为社会、为热爱毛泽东的人们做一些事情,公司以外公毛泽东曾用过的“菊香书屋”命名。 我创作的《翻开我家老影集》,是从第三代的角度,写了妈妈这一代和外公这一代人的生活经历,前后有100多年的历史跨度,主要目的还是想给大家讲述一个真实的毛泽东,一个平凡的毛泽东,一个为人子、为人父、为人夫的毛泽东。
现在,我在北大读博士。就读燕园,是因为北大是一所与毛家有缘的大学。当年外公毛泽东在北大图书馆供职,外公的岳父杨昌济在北大讲授伦理学;姨妈李讷、舅妈邵华都分别毕业于北大历史系和中文系。北大的精神影响了外公,而外公也重塑了北大精神。
我一直和妈妈李敏住在一起。1999年我家经历了一个多事之秋。爸爸突逝,妈妈大病。爸爸是在广州参加纪念外公的活动的路上出车祸的,在手术时突发心脏病去世。我闻讯赶去,也没有见到爸爸最后一面。妈妈的病直接原因是受到突如其来的打击,也和她一生的磨难有关,用爸爸的话说,她没过几天好日子。谁让她是毛泽东和贺子珍的女儿呢! 姨妈李讷是我外公毛泽东和江青的女儿,1940年出生于延安。她出生时外公已47岁,对她格外疼爱,不舍得送保育院,李讷姨妈成了惟一在家中和外公度过全部童年的孩子,外公去世后,姨妈有过一段孤独、艰难的时期。由于江青在北京远郊的秦城监狱服刑,她常常要花一整天时间,乘公共汽车去探监。
但是人民也没有因此抛弃她。在外公的卫士长李银桥夫妇的帮助下,姨妈李讷和我现在的姨夫王景清结婚,过着老百姓平静自由的日子。
姨妈也有一个独子叫王效之。我的效之表弟继承了毛家自尊自强的个性,也不喜欢抛头露面。
我妈妈李敏和姨妈李讷在上个世纪50年代都和外公住在一起,姐妹关系一直很融洽。以后各自都度过了多事的中年时期,如今已进入老年。经历了人世间悲欢离合的两姐妹,常有机会在纪念外公的各种活动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