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间落细莎; 世人怜小颈,金埒畏长牙。
这里写了两种马:一种是细颈悦目的马,王孙公公子玩赏于豪华的马厩(金埒)之间,取其观美而已,喂给它的是切成细莎般青禾,十分精细考究;而牙长齿利的骏骥、良马,却因为怕它踢啮,都不愿加以畜养,更无人去悉心怜爱它。
这是借马比喻朝廷只喜欢重用阿谀取容的小人,而对于那些有作为有见地的良材,则因为担心他们肯趋附而不予录用。
其结果,不问可知,必然是“厩中皆肉马”了。《马诗》的最后一首是: 武帝爱神仙,烧金得紫烟。 厩中皆肉马,不解上青天。
这首诗以借喻手法,说明仕于朝者都是肉马、庸材;而一些奇材颖异之士,则沉埋于草野之中,无从崭露头角。一面慨叹朝廷无人,一面悲叹自己怀才不遇。但他不便直言,只能绕个大圈子说:汉武帝癖好神仙之术,而招募的方士专事行骗,炼丹烧金无数,所得不过一缕紫烟。武帝还曾宣称“得天马于渥洼水中”,实际上厩中豢养的无非是些痴肥呆长、不解登天的凡马,哪能借以升仙呢!言外之意,是人君虽然意在求治,但不谙用人之道,结果,一切只能陷于空谈而已。
李贺《马诗二十三首》从各方面写马,写了不少的马,其实大别之无非两种:骏马和驽马。他写马不满足于从旁观的角度描写马的神骏,赞美马的品格,而是融进个人怀才不遇的凄凉身世之感,因而更加凄恻动人。
诗的主旨是骏马与人才的失路之悲。笔锋所至,时而隐喻微讽,时而郁怒嘶鸣,时面昂扬愤激,长歌当哭,读之令人热耳酸心,感染力是很强的。
上一页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