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贺饮了酒,把持不住,把玩童的本性恣意地表现了出来。他索来纸笔,说要把自己写的一首诗写给权侍郎看,题目是《竹》。他写道:“入水文光动,抽空绿影春。露华生笋径,苔色拂霜根。织可承香汗,裁堪钓锦鳞。三梁曾入用,一节奉王孙!”
权侍郎看了,已知此人是奇才,便郑重地说:“我膝下也有个和你年龄相仿的儿子, 名叫权琚 ,随其母在东都洛阳家中,将来你们可以交往,相互学习。”临别,命人取出一方虢州砚,赠给李贺。
驿站成了李贺扬名的平台,也成了别人认识他的窗口,他小小年纪,诗名是怎样传出去的,就是从这里传出去的,加上三乡驿驿丞为他做宣传,两京往来的官员和商贾都知“昌谷李贺”了。
自古早慧儿童,多是天赋使然
李贺不免骄傲起来,到底是六七岁的小孩儿,经不住别人抬举,从此出门闲逛,便装作大人模样,只到驿站来玩,不屑于与那些同龄儿童为伍。他父亲为官多年,未曾有多少浮名,倒是因了这个儿子,每每回来探亲,大家都夸他养了一个小神童,不免警觉起来。
这日见儿在家,父亲便进行一番说教,不料李贺不服,拦了父亲的话头说:“爹爹的话孩儿记下了,等我长大,要到西京长安考上一科,登龙门如探囊取物一般!”晋肃听了,严厉训斥起来:“你小小年纪,如此狂狷,难道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乎!”
李贺昂首道:“非儿不知道理,实乃那些儿童玩劣!那日我在外游玩,东村王家宅院的公子王参元带了一群学童与我斗诗,我只一首,便把他们斗败,他们却不讲规矩,竟把孩儿的诗抢走了!”晋肃问:“确有其事?能否把那首诗背诵给爹爹听?”李贺便背诵起自己的《新夏歌》来:
晓木千笼真蜡彩,洛蕊枯香数分在。
阴枝拳芽卷缥茸,长风回气扶葱茏。
野家麦畦上新垅,长畛徘徊桑柘重。
刺香满地菖蒲草,雨梁燕语悲身老。
三月摇杨入河道,天浓地浓柳梳扫。
晋肃听了,闷声不语,心中却喜道:“真乃好诗!此儿天生诗人坯子也!”当下却不夸他,只是捻着胡须说:“你今后再把《杜少陵集》读读!”李贺见爹爹提到杜甫,肃然起敬,不敢再言。只听夜间爹爹与母亲商量“让他就近先入县学,学些儒家经典,不至于散漫乡野”云云。
自古早慧儿童,多是天赋使然,并非死学硬背之徒——李贺愿不愿意就学求师,往脖子上套一条缰绳呢?
上一页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