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我就从来没有动摇过我的写作,即便我当了主编,也可以去作生意,但是这些都不是我愿意干的,我还是要继续我的写作,那些对文学带着崇拜的人是不会动摇的。
今年改革开放30年了,我今年也说过“我还想写30年,当我过世的那一天,如果我躺在了写作台上的时候,我认为这才是我最完满的人生”,我觉得还会有很多这样的人,正是他们支撑着我们的报告文学,也给大家提供了这么多好的文学。我认为有一批作家不写了去炒股也很正常:一是他们对文学的信念动摇了;二是他们的功利性比较强,所谓功利性比较强就是写作得不到炒股那么多的利益;三是他们可能写不出那么好的作品,这样的情况下他们退出文坛也是很正常的。
还有刚才也谈到本来不是写作的人在写文学作品,正如刚才所说的现在是人人都是“报告者”的时代,可见今天是人人都可以写作的时代,为什么呢?网络给我们提供了这样的机会,原来我当《中国作家》主编很牛的,因为谁投稿都得投到我这里来,现在不行了,他不买我的账也可以。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脱颖而出的优秀写作者也是和我们当年一样,当年我也不知道我可以当作家,我投了以后人家给我登了,我才慢慢地成为了一个作家,所以我觉得像现在这种情况首先要考虑到它的积极意义。
现在包括网络和书商在内,所谓的70后、80后、90后也不是真名,几个人凑在一起出书的这种功利化的写作我认为是很有害的,对我们民族很不利。 文学没有衰败,拿体制说事真是可悲
主持人:很多人在谈论文学边缘化甚至文学死亡的话题时,以为文学似乎与当代社会进程无关,那你认为文学与当下有何中意义呢?
何建明:我我认为文学在社会历史大潮中稍微靠边一点才是问题的真正定义,不要把文学放在政治和经济前面,那就乱套了,一部文学作品价值把人的神经搞糊涂了,这就不对了。文学本身就是使读者在情操上有一种熏陶和消遣,也可能影响他的人生。稍微边缘化一点和边缘化的自然状态我认为是它完全正确的定位,在西方也是如此,哪天听说文学成了社会的主流也是不可能的。
另一种说法说文学快死亡了可能就认为文学边缘了就是死亡了,这也是不对的,我可以负责地告诉他,我们每年出版社出这么多书,销量也是很好,而且我们网络文学在消费者当中影响也很大,怎么会死亡呢?我看到的就是繁荣,而且比以前还繁荣。
主持人:大家普遍认为,当代中国文学的衰败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面对这个令人失望的事实,作家们责怪“体制”,而他们所批判的“体制”泛指当下这样一个整体上不利于严肃文学创作和传播的制度和社会环境。你如何看待现在作家行业的“体制”?中国文学创作环境到底如何?
何建明:这个问题说的人很多,如果是专业作家的话我不明白他们还有什么对体制不满意的。我觉得他们享受着的是无限的体制上的优越,他们一天到晚还在说体制上对他们的不公平,我觉得真的很可悲。他们拿着体制下一切可以给他们的东西,像我这样的业余作家我从来没有享受到体制可以给我带来的优越的待遇,如果他还在说体制的问题他真的很可悲。
如果是业余作家他碰到体制的问题那可能就是发表的问题,如果还有一点问题认为我想表达的东西这个不让我出,那个限制着,那你是否就要检讨一下你的作品是否和我们社会主义制度有什么不妥的地方,我认为这是他要思考的。
今天在我们这么好的体制下这么多作家享受着体制的阳光的时候他说体制不好我就真的不可理解了,我也不知道该如何回答这些人的这些问题了。
主持人:那你觉得现在中国文学的创作环境还是挺不错的?
何建明:我认为在我感受到的体制当中真的很好。我在国家出版社,作家来的作品基本上都是由我们这些编辑来审查,没有任何政府机构说你这个可以出、这个不可以出。你除非犯了纪律了,有关政府来查你这是非常正常的。 谁都可以成为写作者,诺贝尔文学奖没啥了不起
主持人:在你看来茅盾文学奖呈现出什么样的发展趋势?应该怎样处理政治与文学之间的关系?
何建明:文学奖在一定阶段是一个标志性的东西,这次我们茅盾文学奖评了四部作品,这四部作品应该说代表了我们这几年在这个过程中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话说回来我们还有很多优秀的作品没有入围或者没有评上,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没有文学价值和影响力。只是这几部通过评委的评审以他们的标准(也是比较成熟的标准)来进行评判,茅盾文学奖出来以后我们认为也是最好的,可能大家认为这几部作品很一般嘛,我认为这种想法也是很正常,比如报告文学的作品我们看不到划时代意义的作品,出不来这样的作品正是因为大家不满足, 这样才会有期待,当我们不会期待,全部满足的时候我们的文学就要走向死亡了。
主持人:网友问,今天的文学进入了一个相对自由的环境,作家们在写什么和怎样写上,可说享有了相对充分的自主权。为何还是产生不出多少公认的大作家大作品呢,根源究竟何在?我们现在的文学到底缺少些什么呢?
何建明:这位网友说得非常好,我可以举这么一个简单的例子。一个英雄,一个健康的运动员,如果把他放在温室里养的话是出不来的,我恰恰觉得我们的体制给了作家太多的享受,而使我们这些作家写作的深刻度、吃苦度远远不够,像那些用生命进行写作的作家恰恰没有了,这也是为什么这么多年来优秀的作家写不出好作品的原因所在。所以我说温室里是培养不出彪形大汉,培养不出优秀的运动员,更培养不出英雄,同样也培养不出优秀的作家。一个作家就应该敢于舍弃自己的舒适的环境和生活,要投入生活、感受生活,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我认为现在的作家很大一部分都在弱化,我们优秀作家根本用不着这样的生活,为什么呢?他稿费很高,找他的人也很多,山珍海味都好好的,请他写作去的都是风景很好的地方。恰恰是没有成名的人是在一边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