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事件的人、时、地、事等记叙因素交代明白。总之,在说明文中运用记叙,增强了文章生动性和形象性。 四、教者小结: 1、思想性、教育意义 2、写作方法上 五、布置作业: 1.完成同步导学的能力“提升部分“。 2.背诵碑文。 3.熟读课文,课后向学生介绍10幅浮雕的内容。 4.课外阅读《从林则徐到孙中山》、《可爱的中国》、《南昌起义》等中国现代史丛书,了解有关知识
一、抽背学生课文 二、 1、讨论、明确
2、明确:首句交代了第7—10节的说明顺序:即方位与浮雕所反应罐的历史事件的时间相一致的顺序。 3、 分类:第一类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东之北、东之南、南之东(三幅) 第二类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南之中、南之西、西之南、西之北 第三类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解放战争时期——北之中(另两块装饰性浮雕) 这8个历史事件能概括中国革命的艰苦历程、革命先烈的光辉业绩、中国人民为争取自由解放而付出的巨大代价。 建造这座纪念碑,其目的正如作者所说:让“人们从这里可以了解到中国革命所经过的艰苦道路,先烈们的光辉业绩,中国人民为了取得自由、解放而付出的巨大代价。 归纳:按东、南、西、北的顺序写是根据中国近代史的历史顺序展开的。
讨论明确:第二幅浮雕的写法与第一幅相比稍有变化,三句话从三个方面进行介绍:先交代事件──1851年的金田起义;接着阐述历史意义:“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严重地动摇了清朝封建统治的基础”;然后形象地再现画面:“大刀、梭镖、锄头、火把”是农民起义的武器”,“一群”人民的儿女“冲下来”,旌旗“迎风飘扬”显示了起义队伍人数众多势不可当。 讨论、交流:
板书 1.活动顺序:(按由远而近,直到离开的行踪写)越过(广场)──踏着(石道)──踏上(台阶)──到了(平台)──走下(台阶)──离开(纪念碑) 2.空间顺序:(由下而上介绍纪念碑)台阶──平台──(大小碑座)──碑身──东西两侧上部──碑顶 3.方位顺序和时间顺序。(巧妙结合介绍10幅浮雕) 东(2)─→ 南(3)─→西(1839年-1851年)─→(1911年-1925年)─→(1927年-(2)─→北(3)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教后记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