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教材
《 语文课程标准》在(7——9)年级阶段目标中明确指出:“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材料,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做出判断。”“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人的高贵在于灵魂》是一篇谈人的精神追求的哲理性议论文。编排在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的第二单元,这一单元的几篇文章都是关于道德修养的议论文。对于学生培养阅读议论文的能力,提高思想道德修养,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这篇文章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运用举例、引用等说理方法,说明人的高贵在于灵魂的道理,提倡人们在生活中应该保持纯正的精神追求。
基于《课标》的要求和对教材的认识,本文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认真阅读,掌握文章的观点把握文章严谨的结构。
2、掌握文中的举例论证为主,结合引用论证的说理方法。
3、深刻理解“灵魂”的内涵,保持纯正的精神追求,净化心灵,提高修养。
这篇短文的结构中规中矩,章法严谨,先提出论点,稍加阐释;然后从不同角度举例论证;最后结合实际表达愿望。各层次之间过渡自然,转换流畅。因此我把理解文章的说理方法,把握文章严谨的结构定为本文的教学重点。文章赋予“灵魂”以新的意义,让八年级的学生给一个比较贴切而全面的注解是有难度的。我把理解“灵魂”的内涵定为难点。
希望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阅读议论文的能力,让学生从课文中获得对人生的有益启示。
二、说教法
这篇文章打算采用创设情境、提问、练习等方法进行教学。
1、创设情境。 列宁说: “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由此可见,情感与知识的双向交流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议论文的功用性、形式化容易使教学过程显得枯燥无味“山不过来,我可以过去”,我采用放音乐、创设情境缩短文本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引导学生走进文本。
2、提问法。提问能唤起学生的注意,活跃其思维,使其养成敏捷的思考习惯。
3、练习法。学生在 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练习达到对所学的知识巩固的一种教学方法。这节课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畅所欲言,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本课的教学选取的教具是录音机、小黑板。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学,没有多媒体教室只能因陋就简。
三、说学法
学生是 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已有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是 教师授课的依据。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叶圣陶先生强调“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通过略读课文对精读课中所学的 语文知识、能力进行巩固,是达到课标要求的一条有效途经。学生在第二单元前几课中已经学习了议论文有关知识,这里我打算让学生采用下面两种方法,用学过的议论文有关知识去阅读课文:
1、提示导读法。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将注意力放在问题指向的主要区域。
2、提要钩玄法。让学生拿起笔来,读到重点句段、关键词语时顺手标出。如文中的“人的高贵在于灵魂”,“珍惜内在的精神财富甚于外在物质财富”,“保持纯正追求的青春岁月”等。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在悠扬伤感的歌声中,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浮出水面,“女孩子的死是否值得?”要求学生用简明的语言阐明自己的观点。“你认为《人的高贵在于灵魂》的作者会对这个女孩的死持什么态度呢?”这样让学生在对现实问题的思考中走进文本。选用这首歌导入,出于这样的考虑, 语文学习要注重跨学科的学习。这首歌是八年级(下册)音乐课本中的第一首歌曲,学生刚学过,歌中女孩的事迹与文中所举的例子有相近之处。
<二>、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找出文章的观点。(提示找法,应注意文章的题目、开头和结尾)
2、 分析论证的方法,找出所举的例子。〈突出重点〉〈板书〉
3、 引导学生把握结构。〈突出重点〉
让学生理出文章的思路:先提出论点,稍加阐述;然后从不同角度举例论证,最后表达愿望。在理清思路后要求学生找出段与段之间的过渡句,进而认识文章结构严谨的特点,给全文分层,概括层意。〈板书〉
<三>、细读课文,深入探究。
1、理解“灵魂”的内涵。<突破难点>
本着难点分散的原则,让学生结合几个事例来看,总结出“能思想”、“有丰富的精神财富”、“一种纯正的追求”。再进步引导学生概括出“一个人的精神追求”,达到把握基本内涵的目的。
2、分析比较三位名人事例的特点。<强化重点>
引导学生在第二自然段中找出两个细节和两句话,明确一个是生命被别人夺取的时候,一个是在位显赫的人物要提供帮服助的时候,这样就更丰富地显示了贤哲们“灵魂”的内涵。从第三段中找出王尔德的例子,对“才华”点拨,“自己精神和灵魂所寄托的一切”。
<四>、练习
你在平时的生活中发现过这样“动人的光彩”吗?说出来与同学交流。
这个环节的设计把课堂教学向生活延伸,练习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并提高对生活的认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