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教案设计
|
马红梅 一、教学目标: (一) 知识储备点 1. 学会分析议论文的一般结构,体会作者有力的说理方法; 2. 理解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 (二) 能力培养目标 1.能够总结文章的中心论点; 2.能够把握文章的结构和摆事实论证的方法。 (三) 情感体验点 让每一个学生保持纯正的精神追求。 (结合典型的议论文的特点,按照新课程理念,从“知识与能力”的角度确立了第一、二个教学目标;基于学生已有的议论文的知识和文章所渗透的人文思想,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角度确立了第三个教学目标。) 二、 教学重难点 重点:(1)教会学生理解文章的说理方法。 (2)帮助学生把握文章严谨的结构。 难点:和学生一起探讨出灵魂的真正内涵。 (重点、难点的确立紧扣教学目标。) 三、 教学设想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成为自主、合作、探究的阵地。先放手让学生自读文本,在阅读的基础上结合议论文的特点,共同探讨,挖掘文章的主旨,揣磨写作的意图;再 引导学生链接生活,理解“高贵”的深刻含义,感悟人生。 四、 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布置课前预习 1.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周国平先生的生平。 2.复习有关议论文的基础知识。 3.阅读文章,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用了何种论证方法来证明这个论点? 4.文中的事例与中心论点有何关系?你能再举出几个类似的事例吗? 5.你怎样理解“高贵在于灵魂”这句话? (了解作者可以更好地理解本文的中心论点、精神内涵。预习议论文的基础知识为完成新的学习任务奠定基础。后三个问题旨在引导学生自学,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六、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同学们,我们常喜欢说,人是“万物之灵长”,到底人的灵性何在?我们也注意到,同样为人,为什么有的人高雅纯正?为什么有的人卑下龌龊?作家周国平对此做出了特有的思考,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一篇哲理性议论文《人的高贵在于灵魂》。 学生介绍课前查阅的有关作者的资料。 教师补充: 周国平,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当代有影响力的学者、作家。1978年恢复高考后考入中国社科院,先后获得哲学硕士、博士学位。国内著名的尼采哲学研究专家,出版各类著作二十余种,其中《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人与永恒》、《爱与孤独》等作品在读者中产生重大影响。集哲学与文学于一身,融理性与感情为一体,是周国平作品的显著特色。 (二)整体把握 人究竟缘何高贵?请生整体感知课文,并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1)哪句话揭示了作者的主要观点? (2)作者的写作思路是怎样的? 1、分析概括中心论点。请生作答。 “人依然比宇宙间任何东西高贵得多,因为人有一颗能思想的灵魂。” “我们当然不能也不该否认肉身生活的必要,但是,人的高贵在于他有灵魂生活。” 实际上,本文的题目——人的高贵在于灵魂,就是文章的观点。 (这不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议论文,教者注重学生在阅读中体味,注重学生自我发现,真正把“主动权”交给学生,点拨文本观点的方式水到渠成。) 2、 理出本文的写作思路之前,回顾议论文的一般论证过程:提出问题(提出论点)——分析问题(论证论点)——解决问题(得出结论),讨论本文的写作思路。以合作小组为单位讨论这个问题。 (板书)提出论点(第1段)——举例论证(第2—5段)——表达期望(第6段) (蜻蜓点水式的渗透议论文文体特点,又暗暗指导议论文观点提出的方式,读与写交融渗透。在阅读的基础上纵观全文结构,这样处理不温不火,恰到好处。) (三)深入研究 1、作者为证明自己的观点,选用了哪些事例?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独立概括。 事例:①、面对即将辟向自己的剑,阿基米德依然专心想着他正在研究的“圆”。 ②置亚历山大大帝的询问于不顾,第欧根尼继续他阳光下的“沉思”。 ③当海关人员询问出境的王尔德有什么东西要报关时,他回答:“除了我的才华,什么也没有。” ④置身闹哄哄的车厢,一个少女旁若无人,全神贯注读自己的书。 ⑤默默无闻的青年画家节衣缩食,自筹旅费,赶到北京,在世界名画前流连忘返。 (注重学生自主阅读,自我感悟小结。较好地体现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理念。师在总结时需强调事例中与中心论点密切相关的情节,以便下一教学层次的推进与理解。) 2、讨论作者所举事例与论点之间的关系。 教师提示:“在他看来,他画在地上的那个图形是比他的生命更宝贵的。” “在他看来,面对他在阳光下的沉思,亚历山大大帝的赫赫战功显得无足轻重。”这两句话在举例后阐述有何作用? 另外,在列举完这两个事例后,还有一段更为深入的阐发,揭示了事例所蕴涵的道理:;在这些有着高贵灵魂的伟人眼中,肉身和身外的一切是那么的无足轻重,又是那么的毫无价值。即使生命将被别人夺取,有高贵灵魂的伟人,是那样的珍惜精神世界。所有这些分析和议论,就如一条条纽带,把事例和论点紧密联系起来,从而有力地证明了作者的观点。 (师生共同合作探究议论文的举例说理的写作特点,教学层次与学生发展水平同步。) 3、 讨论事例与事例之间的关系。 思考:1 事例是不是越多中心论点就越有说服力? 2 文中的事例有何不同点? (看黑板): 阿基米德:面对生命威胁,思想不止 (西方物理学家) 第欧根尼:面对显赫权势,沉思如故。 (西方哲学家) 王尔德:无视物质财富,珍爱艺术才华。(西方现代作家) 少女:无视喧闹浮躁,保持精神追求。 (中国普通百姓) 青年画家:牵心名画,保持纯正追求。 (中国普通画家) 师:这几个事例,有古代的,有现代的;有中国的,有外国的;有贤哲,有普通人,故事发生的时刻也不同,有生命的关键时刻,也有平常时刻,作者从不同角度各个方面选择最典型的事例,体现了议论文举例的典型性。 (从各个角度分析所举事例的典型性,渗透议论文的写作知识,努力实现能力培养目标) 4、“布鲁诺因坚持自己的学说,最后被宗教裁判所判为‘异端’烧死在罗马广场。”这例子同样能证明本文的论点,能否把第三段英国作家王尔德的例子换成布鲁诺的?为什么? 明确:不可以。因为作者选取的三个事例,有科学家,哲学家,文学家,非常典型,有代表性。换成布鲁诺的就跟第欧根尼的例子重复,且第三段的事例即用来做事实论据,又引用他的名言作道理论据,论证很严密。大家写作议论文时要记住议论文的举例具典型性和代表性。 (采用换例的方法让学生深切体会议论文举例的另一特点:唯一代表性。) 5、文章利用过渡句和过渡段把事例衔接起来并展开逐层论述。请生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来。 在事例1、2后,用过渡句“珍惜内在的精神财富甚于外在的物质财富,这是古往今来一切贤哲的共同特点” 事例3后,用过渡段“其实,无须举这些名人的事例,我们不妨稍微留心观察周围的现象。我们常常发现,在平庸的背景下,哪怕是一点不起眼的灵魂生活的迹象,也会闪放出一种很动人的光彩。” 请一个同学朗读第4段,其余的同学思考:它是如何承上启下的? 明确: 名人的事例:指上文的阿基米德:面对生命威胁,思想不止;第欧根尼:面对显赫权势,沉思如故;王尔德:无视物质财富,珍爱艺术才华。 平庸的背景:下文的车厢里闹哄哄的,旅客们在聊天、打牌、吃零食,嘈杂的人声。 灵魂生活的迹象:一个少女躲在车厢的一角,全神贯注地读着一本书,读得那么专心 动人的光彩:她仿佛沐浴在一片光辉中的安静的侧影,我心中充满感动 师总结:事例的叙述虽然简洁,但紧承过渡段,扣住中心论点突出重要细节;分析与议论紧承事例,阐发深刻的内涵,衔接自然,转换流畅。 (精彩自然的过渡,议论文的论证结构显得“浑然天成”。) 6、 齐读文章最后一段,让生联系全文论点进行推想: 最后一段说“揣摩他们现在不知怎样了”,到底现在会怎样? 理由呢?(始终保持纯正追求的人一定会取得成功的) (恰如其分的想象延续了中心论点所体现的人文精神内涵,由此展开课堂的情感体验环节。)
(四)拓展延伸 1.挖掘灵魂的更多内涵。 看一个故事(屏幕显示): “林海燕是茂名市体育彩票10060销售点业主。化州彩民吴生用电话向林海燕预定体育彩票共700元。在吴生未交款和未取票的情况下,他电话购买的彩票中奖518万元。当彩票还在林海燕手上时,林海燕在500多万元巨款面前,不为金钱所动,立即通知了投注者前来领奖.” 问题1:你怎样评价主人公林海燕? 问题2:在她身上,灵魂又有怎样的含义呢? (板书:灵魂的真正内涵 诚信,信任,…… ) 问题3:灵魂的内涵还可以包含什么内容?能否举例?
2.屏显公益图片,挖掘灵魂的更多内涵。 3.围绕中心论点,说说你对人生对生活的思考。 (“高贵的灵魂”含义多而广,师点滴的引导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和情感的碰撞,挖掘到灵魂的更多内涵。)
[1] [2] 下一页
|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人的高贵在于灵魂》教案设计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苏教版八年级下) |
下一篇文章: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教案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