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掌握阅读议论文的一般方法,学习选取典型事例证明自己观点。
2.明白人的高贵在于灵魂的道理,并保持纯正的精神追求。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举例论证的能力;明白“人的高贵在于灵魂”道理并保持纯正的精神追求。
教学流程:
一、引入“高贵”
当厄运降临时,为了让残疾的身躯挑战艺术的最高境界,邰丽华用美轮美奂的舞蹈演绎了壮丽的人生;当抉择出现时,为了让爱的阳光照进山里,徐本禹用年轻的身躯毅然扛起颓废的教室;当危险来到时,为了帮助同学逃出死亡的威胁,九岁的林浩用稚嫩的肩背诠释了生命的真爱。
他们的故事一次又一次的感动着我们,他们不是富豪,不是权贵,但我的心头却涌起了两个字“高贵”。因为他们都有一颗高贵的灵魂。那么,高贵灵魂的内涵是什么?我们怎样去塑造高贵的灵魂?现在我们就一起到周国文的《人的高贵在于灵魂》里寻找答案吧。
二、寻找“高贵”
1.自主探究: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找出课文里体现作者观点的语句。(人的高贵在于他有灵魂生活。爱思想胜于爱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把灵魂生活看得比任何外在的事物包括显赫的权势更加高贵。珍惜内在的精神财富甚于外在的物质财富,这是古往今来一切先哲的共同点。有纯正的追求是属于灵魂的生活是人生中最美好的岁月。)
2.小组合作:从上述“观点”中归纳课文的中心论点。(课题内容)
三、感悟“高贵”
1.一篇议论文,除了要有精辟的观点,还必须具有典型的论据证明观点。同学们浏览课文,用简洁的话概括课文所举事例。(提示:谁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
(①阿基米德面对即将劈向自己的剑,依然专心想着他正在研究的“圆”。②第欧根尼置亚历山大大帝的询问于不顾,继续他阳光下的“沉思”。③王尔德在海关人员询问出境有什么东西要报关时说:“除了我的才华,什么也没有。”④一个少女置身闹哄哄的车厢,旁若无人,全神贯注地读自己的书。⑤许多默默无闻的青年画家物质生活十分匮乏,但仍节衣缩食,来首都看画展在名画前,流连忘返。)
2.上述事例是如何证明“人的高贵在于灵魂”的?(提示:在文段里找,并标出来)
四、品味“高贵”
自主阅读:《初中同步阅读》里季羡林的《宁静以致远》、阿明的《让心灵站立》、许文红的《磨难,人生的一种财富》三篇文章自选一篇阅读,归纳作者的观点或者说说自己的阅读感受。
五、体验“高贵”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灵魂的高贵”还有更多的内涵,比如:对别人的爱心、对他人的诚信、对事业的责任心、对人生的奋斗等等。
请你选择其中的一种精神品质进行论述。要求:(1)提出一个观点;(2)选择一个事例;(3)进行简要分析。(写作——作品展示——点评)
六、塑造“高贵”
这篇议论文用举例、引用的说理方法,论证了人的高贵在于灵魂的道理,提倡人们在生活中应该保持纯正的精神追求。有人说:我们要像凡人一样生活,要像哲人一样思考,要像诗人一样体验,我们的生活定会幸福美满。养成思维的习惯,培养高尚的情操,成为一个高贵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