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颂》教学设计 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梧田一中 施蓓蕾 【设计说明】 采用听歌的途径,以雄浑激昂的旋律撩拨学生的爱国情绪。然后通过反复朗读、品味体会歌词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最后回顾有关“江河”的诗句,改写古诗为现代诗,实现读写链接。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品味中,体会这首歌词豪迈、热情的风格,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激情。 2、欣赏写“江河”的古诗词,感受中国文人的“水情结”。 【教学重点】 品析关键词语。 教学难点:改写古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谈创作背景,作情感铺垫。 1938年11月武汉沦陷后,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光未然(即张光年)带领抗敌演剧三队,从陕西宜川县的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途中亲临险峡急流、怒涛旋涡、礁石瀑布的境地,目睹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悠长高亢、深沉有力的船夫号子。次年1月抵达延安后,一直酝酿着《黄河》词作,并在年除夕联欢会上朗诵了这部诗篇。洗星海听后异常兴奋,表示要为演剧队创作《黄河大合唱》并完成了这部大型声乐名作。4月13日在延安陕北公学大礼堂首演(由邬析零指挥),引起巨大反响,很快传遍整个中国。 二、感知 1、听《黄河颂》演唱,阅读《黄河颂》,思考: ⑴ 黄河具有什么特点?从哪些词语中体现出来?(雄浑壮丽—滚滚、奔、掀、结、劈、泻、浩浩荡荡) ⑵ 全诗分二节,第一节是朗诵词,第二节是歌词,是诗的主体部分,由“望黄河”和“颂黄河”两部分组成,“颂黄河”部分中反复出现“啊!黄河!”将诗自然而然分成三部分,分别从哪些方面赞美黄河的英雄气魄? (历史贡献—养育中华民族;地理优势—保卫中华民族;流域宽广—发扬伟大精神) ⑶ 诗人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 (借颂黄河激励中华儿女学习黄河的伟大坚强,奋起保卫祖国) ⑷ 你认为读这时诗要用怎样的感情基调? (激昂、热情,充满豪情壮志) 2、充满感情地自由读。 三、深读 1、质疑: 为什么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蓝”和“屏障”? (比喻手法,摇蓝—是炎黄子孙的诞生地,是中华文化的发源地。屏障是抵御外来侵略的要地,是民族精神上城防) 2、朗诵指导: 小组内合作读,一人读朗诵词,另三人读主体部分,读时想像雄伟的画面。 3、配乐朗读: 请2个小组上台读,配上《黄河颂》的伴奏曲。 4、引申: 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自上任以来连续4次参拜供奉二战军国主义战犯灵位的靖国神社,还声称自己是“祈念和平和繁荣”,对此你有何看法? (参考:不顾邻国人民的反应,一意孤行,意在重走侵略他国之路,在历史伤口上撒下盐巴,伤害了亚洲人民的感情。针对中韩两国的不满声音,日本《产经新闻》报说:“那是干涉日本内政的行为,可以不加理会) 四、改写诗歌 1、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历来有许多文人有着强烈的“水情诗”,喜欢借水来抒写自己的思想。比如: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时间如流水)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人生得意须尽欢)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水是离别时的惆怅) 2、学生回忆有关“水”的诗句。 3、将《望天门山》改写成一段流行歌曲歌词。 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提示:这是李白行舟从长江上游来到下游,所见有感而成,宁静的画面有着诗人的万丈豪情) (教师可先提供示范:改写《枫桥夜泊》,夜已经很深了,城外的寒山寺,在这时开始敲钟了。夜里的钟声是沉稳的,遥遥传来。每一声都触动着异乡人的心弦。这似断非断的钟声,多像思乡的心情啊!) 五、总结 热爱祖国先要热爱祖国的河山。 六、作业 收集一个爱国主题的故事,准备讲给别人听。 【教学目标】 |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黄河颂,冼星海,光未然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黄河颂》教学设计原文赏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