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现代 >> H >> 黄河颂 >> 正文

 

壶口瀑布: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

壶口瀑布: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   宁 明       落日,苍鹰,暮色,群山,我们在这样的背景衬托下,恋恋不舍离开陕北,奔向秦晋峡谷,去寻找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壶口瀑布。

  汽车沿盘山路爬行,秋风苍凉沉寂,黄河浩荡东流。我们的心绪还沉浸在陕北高原,沉浸在沟壑纵横,如诗如,如泣如诉的风景中。陕北,贫穷,闭塞;陕北人,顽强,质朴。一如脚下这千古奔流的民族圣河,盛满民族全部的辉煌和苦难。当我们离开陕北,走近壶口瀑布,希望心情不再沉重。

  壶口虽然赫赫有名,但我的感性认识是从五十元人民币上开始的。五十元钱背面图案,就是万马奔腾的壶口瀑布。

  黄河从约古宗列开始,从涓涓溪流,有容乃大,汇成蔚为壮观的大河。她从龙羊峡走出,变得奔涌浑浊,像暴怒的雄狮,东冲西撞,给两岸人民带来幸福,更带来无尽痛苦。我们沿黄河一路采风,心情上总体是压抑悲壮的。壶口是黄河最壮观的景色,我们急迫地欲领略她奔腾咆哮、千军万马的气度。

  车窗外,杳无人烟,屋舍稀落,断垣残壁,瓦砾成堆。车拐过最后一道山梁,黄河从视线中消逝。蓦然,一股惊天动地的声浪铺天盖地而来,黄河以雷霆万钧之势,呐喊着迎接我们这群不速之客。车停道旁,喧哗停止,苍茫暮色使我们看不见黄河之水,只能静静地用耳,准确地说是用心,听黄河母亲的倾诉。

  上古,黄河奔泻至此,形成滔滔洪流。河道不畅,横溢流淌,黄河成为不可抗拒的洪灾。大禹用疏导之法, 劈开吕梁山,凿开龙门,给后人留下名闻遐迩的壶口瀑布。

  翌日清晨,我们走近壶口瀑布身旁,立刻被她博大的气势所震撼。黄河之水显得宽宏博大,奔放无羁。此时,我才知晓李白为什么写“黄河之水天上来”。壶口两旁,山岩断裂,赤裸畸形,筑成两条坚固峰带,如鬼斧神工。金色的波涛从远方滚滚而来,惊涛拍岸,金液飘荡。雾气蒸腾,水天一色。七色彩虹在阳光照耀下,横跨两岸。黄水万顷,赤身裸体,无拘无束,慌不择路,在秦晋峡谷奔突涌荡,左回右旋,掀起团团浪花、泡沫。

  壶口河槽错落,岩石犬牙交错,水流跌宕,像古老的石犁烈马分尸般撕碎水层,犁开波面。云腾雾裹,浇入壶口,挤入龙槽。黄河雄浑博大的身躯突然被痉挛收缩,又被大自然鬼使神差般撕裂。

  此时,黄河畔上,气流在抖动,山在摇晃,大地在颤栗。“声震四十里,烟雾溅湿人”。天和地斑斓的色彩和声响都消失了,黄河似是地下奔突出的岩浆,发出无尽的雄伟轰鸣。

  久居都市,偶尔踏青,已习惯于风花雪月,小流水。猛然被苍凉悲壮激越的悲歌一击,心灵为之一振。你听,黄河之水低沉狂叫,像沙场将士的喘息,有雄壮,有阳刚,有激昂。两岸群山和游客,静默倾听。一切在这里都停止、凝固了,只有黄河奔流。她在青藏高原成长,在内蒙古沙丘壮大,在历经九曲回肠的磨难后,又被投入十里龙槽,她在生命的压抑中,带着生命的重负,在跳荡中完成生命的格斗。

  古时,黄河两岸交通闭塞,水运兴旺。壶口落差太大,龙槽水流湍急,货船无法穿行。商船至此,靠人力推拉,在旱地行驶。四下望去,这里还残存着几百孔窑洞,旧时戏台依稀可辨。据说,清朝年间,这里码头有商号几十家。船公唱歌,纤夫喊号,别有风致。逝去了,这一切已成历史陈迹。清代一名士曾在此写道:“名山大川,历万古而不复其旧,胜区名都,逾数年而或异其名,万古不变者,壶口是也。”

  壶口瀑布西畔,陕北一片莽莽苍苍,游人三三两两。东畔,山西人大搞旅游,灯火闪烁,游人如织。同一条黄河,“东边日出西边雨”。遥想当年,两岸码头红红火火,人声鼎沸,真使人有沧海桑田之感。壶口瀑布宽度达千米,主瀑难以接近。同行的女记者忙于录音,价值几千元的照像机掉进龙槽,转眼无影无踪。壶口瀑布,烟波浩浩,威武雄壮,大浪裹小浪,翻江倒海,飞流直下。当年,光未然到此,慷慨激昂地写下中外驰名的《黄河大合唱》歌词。

  面对壶口,你唱不出:“妹妹你坐船头,哥哥在岸上走,恩恩爱爱,纤绳荡悠悠。”《纤夫的爱》不能在壶口唱,你只能高唱:“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壶口瀑布,观之,如万马奔腾,听之,似惊雷行空。浩浩乎,中华民族之文化;荡荡乎,中华民族之精神!

  提起黄河,许多中国人的眼前都会展现出一幅奔腾恣肆、浊浪滔天的面,那就是壶口瀑布,它已经成了黄河形象的代表。1938年9月,诗人光未然的心就是在这里骤然被奔泻的瀑布所征服,写下了不朽的诗篇《黄河大合唱》的。本文为我们描绘了壶口的壮阔景色,不但写它的波涛汹涌的气势,振聋发聩的声响,还写它深厚悠长的历史,游人如织的现在。
【有关资料】

  壶口瀑布是黄河流域的一大奇观,是我国第二大瀑布。它位于山西省吉县城西南25公里的黄河壶口处。黄河巨流一路奔腾,在山西和陕西交界处曲折南流,到山西吉县与陕西宜川一带,被两岸苍山挟持,约束在狭窄的石谷中。滔滔黄河,到此由三百米宽骤然收束为五十余米。这时河水奔腾怒啸,山鸣谷应,形如巨壶沸腾,最后跌落深槽,便形成落差达 50米的壶口大瀑布。

  壶口瀑布的宽度和高度虽然都不算大,但是其流量却相当可观。在冬季枯水期,秒流量最少时仅150至300立方米,这时河面冰封,细流涓涓,给人以俊美之感;四月初,一旦冰河解冻,秒流量骤增至1000立方米以上,最高时达3000立方米,这时,巨流夹着大量冰块冲击而下,如狮吼虎啸,震天动地;到夏季,秒流量增至1000至2000立方米之间,这时,由于下游水位下降,落差加大,巨瀑破空而下,激起的水柱像箭一样直射苍穹,刹那间,一支支水柱又化作细小的水珠,遂又形成迷蒙的白雾;金秋雨季,千溪万壑之水汇聚,河水流量剧增到3000立方米以上,全部瀑布连成一片,这时洪波怒号,激湍翻腾,声如奔雷,景象极为壮观。

  古时,这里有“旱地行舟”“飞鸟难渡关”之说。原来,过去来往的船只,每逢行到壶口,人们都得在岸畔拉纤绕行;至于迎风展翅的飞鸟,因为瀑布呼啸震天,云烟迷漫,惊吓得也不敢飘然而过。由此可见瀑布之惊险、磅礴。


    (选自1994年11月25日《北京日报》)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黄河颂,冼星海,光未然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壶口瀑布: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黄河颂》教学设计
    《黄河颂》课文简说
    《黄河颂》整体把握
    《黄河颂》问题研究
    《黄河颂》练习与研讨说明
    《黄河颂》教学建议
    《黄河颂》学法指导
    黄河文明的传承
    《黄河颂》导语设计
    黄河大合唱·黄河船夫曲
    《黄河颂》教法建议
    五月的鲜花
    《黄河颂》习题精选
    《黄河颂》习题精选
    《黄河颂》同步练习
    中华民族魂──黄河
    《黄河颂》素质教育新学案
    听《黄河大合唱》有感
    《黄河颂》教学设计
    《黄河颂》教学设计
    冼星海简介
    光未然简介
    长江之歌
    《黄河颂》教学设计
    《黄河颂》教学设计
    《黄河颂》同步达纲练习
    《黄河颂》写作背景
    《黄河颂》课文背景知识
    《黄河颂》生字注音
    《黄河颂》多音字辨析
    《黄河颂》形似字辨析
    在老河口怀念张光年
    黄河概述
    《黄河颂》有关资料
    《黄河颂》参考图片
    感受战火中的音乐
    黄河颂
    母亲之河的庄严颂歌──《黄河颂》赏…
    《黄河颂》同步轻松练习
    《黄河颂》教学设计
    《黄河颂》电子教材
    《黄河颂》教学设计
    黄河奇观
    天下奇观──黄河壶口瀑布
    黄河多灾多难的历史
    《黄河颂》教学设计
    在教学中渗透民族精神教育──《黄河…
    放声歌唱祖国──《黄河颂》赏析
    《黄河颂》教学设计
    《黄河颂》教学设计
    《黄河颂》教学设计
    《黄河颂》教学设计
    《黄河颂》教学设计
    《黄河颂》说课设计
    《黄河颂》教学设计
    黄河的主要特点
    《黄河颂》词语解释
    《黄河颂》教学设计
    《黄河颂》教学设计
    《黄河颂》教学设计
    《黄河颂》教学设计
    《黄河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黄河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黄河大合唱·保卫黄河》歌词
    《黄河颂》教学设计
    《黄河大合唱》是怎样诞生的?──《…
    《黄河颂》词义辨析
    《黄河颂》教学实录
    《黄河颂》教学案例
    《黄河颂》课堂实录及点评
    《黄河颂》教学实录与点评
    《黄河颂》教学杂谈
    《黄河颂》课堂实录与点评
    教《黄河颂》有感
    黄河岸边的地下人家
    《黄河颂》四步教学设计
    黄河号子
    《黄河大合唱》简介
    《黄河》勾勒的画面
    《黄河》本事
    《黄河颂》课堂实录与点评
    《黄河颂》问题探究
    《黄河颂》导学设计
    《黄河大合唱》流传图
    《黄河颂》中心思想
    《黄河颂》结构分析
    《黄河颂》写作特点
    壶口瀑布与黄河及其灾害
    1939:《黄河大合唱》最值得讲述的一…
    《黄河颂》教学案例及反思
    我怎样写《黄河》
    《黄河颂》诵读指导
    《黄河颂》课文分析
    《黄河颂》研读赏析
    《黄河颂》欣赏指导
    黄河大合唱·黄河之水天上来
    《黄河颂》写作特色
    《黄河颂》教学设计
    《黄河颂》教学设计
    《黄河颂》教学设计
    《黄河颂》教学设计
    《黄河颂》教学设计
    《黄河颂》教学设计
    《黄河大合唱》的诞生
    《黄河颂》教学设计
    以情为帆,读中感悟,步入情境──《…
    《黄河颂》教学设计
    《黄河颂》教学设计
    《黄河颂》教学设计
    《黄河颂》教学设计
    《黄河颂》教学设计──多元智能理论…
    《黄河颂》教学杂谈
    《黄河颂》教学设计
    《黄河颂》课堂实录与反思
    《黄河颂》疑难解析
    《黄河颂》教学设计
    《黄河颂》教学设计
    《黄河颂》教学设计
    《黄河颂》教学设计
    《黄河颂》教学设计
    《黄河颂》教学设计
    黄河大合唱·河边对口曲
    《黄河颂》教学实录与反思
    《黄河颂》教学设计
    《黄河颂》教学片断与反思
    《黄河颂》教学反思
    《黄河颂》课后反思
    《黄河颂》教学后记
    黄河在咆哮
    《黄河颂》教学设计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