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颂》教学设计 陕西省汉中市西乡县第三中学 李红梅 【教学时间】 2×40分钟。 【学生分析】 刚刚跨入少年行列的七年级学生,经过半学年的过度已基本适应了初中的学习生活。随着年龄、知识、生活阅历的增长,他们的眼界开阔了,个性更加鲜明了,求知欲、表现欲增强了,学习中更加强调“我”的色彩,主体意识、理性思维、评判能力等也随之增强,为在较高层面上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在教学设计上不能不顾及思维上的启迪和能力上的提高。我执教的教学班级初一⑶⑷学生很有个性,想象很丰富,对画面性强的文章尤其感兴趣。加之经过半学年的新教材学习,基本适应了新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因此教学就要鲜明个性色彩,走自己的路子。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在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这就必须根据学情营造出平等、民主、开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对培养和训练学生自主学习习惯有着重要作用,它也能提高学生创造能力,实现教学目标。 【教材分析】 《黄河颂》在体裁上是一首颂诗,着眼于“歌颂”。歌颂了黄河的气势宏伟,源远流长,表达了要学习黄河的伟大精神。全诗共两节,第一节为朗诵词,用呼告的手法,表达了要“歌颂黄河”的主题。第二节是歌词,先写“望黄河”,然后写“颂黄河”。从黄河的历史贡献、地理优势颂扬了伟大的中华民族,升华了主题。 1、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诗歌赞颂黄河精神和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内涵。 2、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黄河的文化内涵。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 了解黄河历史、地理知识和黄河精神的内涵,培养学生朗诵、欣赏能力。 2、过程方法: 学习感情朗读的技巧和欣赏诗歌的方法。 3、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爱国之情和民族自豪感,增强保护黄河的意识。 【设计理念】 1、依据新课程基本理念,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构建课堂主体结构。 2、按照现代教育技术理论,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ppt演示课件),将阅读学习内容以视听多媒体方式呈现,达到资源整合,优化课程结构的目的。 【教学策略】 【教学模式】 二模环境下,初中语文视听阅读实验模式: 【教学多媒体设计】 序号 媒体要点 媒体类型 教学作用 使用方式 媒体来源 占用时间 1 《黄河颂》歌曲 声音 图像 创设情境 激发情感 播放 视听 剪辑 3分钟 2 视听背景资料 声音 文本 提供事实 建立经验 播放 讲解 自制 2分钟 3 《黄河颂》朗读(配图片展示) 声音 图像 文本 提供示范 引导模仿 循环播放 下载 2分钟 4 问题显示 文本 设难置疑 引发思考 定格播放 讨论归结 自制 5分钟 5 《黄河颂》电影片段 影视片段 激发情感 引发感悟 播放 感悟 讨论 剪辑 5分钟 6 电视散文《看黄河三重景》 声音、图像、文本 开阔视野 欣赏审美 播放 体验 剪辑 4分钟 【课件结构图】 (二模)《黄河颂》ppt演示课件结构图: 【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授课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课件《黄河颂》歌曲(配图片展示媒体1)。 2、教师导语引入。 激发情感,引发兴趣,调动学生视听愉悦,激发学生情感动机。 二、资源提示,朗读感知 1、播放课件: ⑴ 背景资料介绍(媒体2)。 ⑵ 诗歌朗诵示范(循环两次,媒体3)。 2、整体感知: ⑴ 定格播放“问题展示”: ① 诗歌从哪几个角度写黄河? ② 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⑵ 教师点拨归纳。 1、学生自由朗读(师朗诵指导)。 2、分组朗诵比赛。 3、学生讨论思考。 1、通过多种形式朗读:既能培养学生朗读能力,又帮助学生体会诗歌思想感情。 2、朗读是理解的前提,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整体感知。“朗读示范”便于学生模仿练习,“问题展示”更能引起学生的思考注意力。 三、资源启示,合作探究 1、播放课件: ⑴ “问题展示”: ① 你能有感情与同学合作朗诵课文吗?试一试 。 ② 你认为全诗写一种气势,还是写一种精神? ③ 怎样理解诗中的民族精神? ⑵ “影视片段”。 3、教师点拨归纳。 1、合作探究2、学习(思考讨论问题) 1、运用视听音像启示学生感悟体验。 2、采用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调动学生生生互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情绪。 四、课外视听, 扩展迁移 播放课件: ⑴ 电视散文《看黄河三重景》。 ⑵ 黄河文化知识积累: ① 诗句。 ② 成语。 ③ 谚语。 课堂练习: 1、设计“课外视听”开阔学生视野,感悟黄河的精神形象。 2、设计“知识积累”,使学生延伸学习内容,养成积累的习惯。 3、拓宽学生视野,使学生更好感悟了黄河的精神。 【板书设计】 【教学流程图】 《黄河颂》教学流程图: |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黄河颂,冼星海,光未然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黄河颂》教学设计原文赏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