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颂》教学设计 黑龙江省宁安市宁西学校 韩月玲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地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味歌词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激发学生朴素的爱国感情。 3、过程和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内容】 1、反复朗读这首诗歌。 2、把握诗歌的结构。 3、理解诗歌的主旨。 【课时安排】 两课时。 【课前准备】 1、学生: 查字典解决生字词;熟读诗文;查找有关 《黄河大合唱》资料;就自己疑难和感兴趣的问题,准备发言材料。 2、教师: 查阅有关光未然和《黄河颂》资料,多媒体辅助教学。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1、播放《黄河颂》学生欣赏,谈有关《黄河颂》的知识; 2、当抗日烽火燃遍中华大地时,诗人随军行进在黄河岸边,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抗敌的战士,使他感受到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病情不屈的意志。于是他向着黄河母亲唱出了豪迈的颂歌。 3、板书课题。 二、检查生字词 (可用大屏幕投影) 三、朗读课文 教师范读。 (播放音乐配音) 学生仿读。 (教师的朗读一定要有示范作用,在朗读中把学生带入诗歌的意境) (过渡) 同学们仿读得很好,自己读一读试试。学生自由朗读,结合欣赏到雄壮画面,以时代歌手口吻来读。 教师指导朗读:这是首颂诗,要把握豪迈、慷慨、激昂的感情基调,朗读时要精神饱满,声音宏亮,注意重音、语速、节奏、感情。 (如果学生读不好,教师要一句一句地教) 例:“伟大而又坚强”。这句话概括了黄河的根本气概,因此在读这句时“伟大”“坚强”应重读而且应有停顿。学生配乐,表情朗读。 四、感知课文内容 学生带问题读诗文。 大屏幕投影问题组: 1、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用自己的话概括) 2、诗人的写作思路是怎样的? 小组讨论上述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小组代表发言,解决上述问题。 板书:朗诵词 歌词 五、研讨与赏析(一) 教师导学:这首颂诗由朗诵词和歌词两部分组成。“颂黄河”是诗人写作主体,可朗诵词在这里起什么作用?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参与交流。 六、作业 1、抄写并识记字词。 2、背诵这首诗歌。 3、完成研讨与练习三。(准备课堂交流)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识记字词。 2、朗读背诵。 二、研讨与赏析(二) 课堂讨论(歌词部分)诗歌的思想内容及形象化语言(合作探究): 大屏幕出示问题组: 1、歌词部分有一个关健字,起统领全篇的作用,是哪个字? 2、诗人“望”到的黄河有什么特点?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结合画面体会) 3、看到这样雄伟壮丽的黄河,作者联想到什么?你怎么理解的? 4、想到这些,诗人面对黄河发出了怎样的誓言? (教师提出以上问题,引导学生多角度感悟课文,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可参与,学生全班交流。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教师小结:这首诗中,雄奇的想像与现实图景交织在一起,绘成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诗人看到黄河引发雄奇瑰丽的想像,他认为黄河是“摇篮”是“屏障”是“巨人伸出了千万条铁的臂膀”最后由实到虚,歌颂黄河流域宽广,泽被众生,并且代表中华儿女发出要向它学习的誓言。 这部分是对课文的咀嚼和消化阶段,也是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的最佳时机,所以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适时启发挖掘文章主旨让学生体验到成功喜悦。 三、学生研讨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对于理解的地方小组内互相帮助解决。有难度的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可提出来全体同学共同探讨。 (鼓励学生发现问题,自主解决,学生在交流中只要说的合理,教师都给予肯定、鼓励) 教师小结:这首歌词写得明快雄健,节奏鲜明,音节洪亮。同时十分注意刻画黄河形象,注意营造歌词画面之美。在读者面前展开一幅宏大的波澜壮阔的雄伟图画! 四、体验反思 (过渡)同学们,你们知道抗日战争是哪年胜利的吗?1945年,坚强的中国人民彻底打垮了日本帝国主义。几十年过去了,我们的祖国日益昌盛,可是,我们的黄河母亲,她现在如何呢?,请同学们看屏幕谈感受。 (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感受,教师给予评价和鼓励) (过渡)据统计:1972~年27年间,黄河下游有21次断流。特别是1997年,山东利津站断流13次,累计330天无黄河水入海。 今天,我们学习了《黄河颂》,应激起我们的热情,学习黄河精神,投身到改革开放狂潮中,投身到轰轰烈烈的课程改革浪潮中。 学生配乐读课文(可一生领读朗诵词,全体学生读歌词) 五、作业 1、搜集有关黄河精神。 2、欣赏《黄河大合唱》。 3、学唱《黄河颂》。 【板书设计】 黄河颂 光未然 朗诵词 歌词 黄河伟大坚强 望黄河 颂黄河 学习黄河 精神 |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黄河颂,冼星海,光未然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黄河颂》教学设计原文赏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