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渔夫的故事》教学反思

 

三、教学反思的类型和方法

    我们尽可以看到一些十分成功的教学观摩课,在这些观摩课上教师和学生配合得天衣无缝,探索式、讨论式、自学式等等操练样样俱全,加上多媒体演示,教学者为之兴奋,听课者为之激动。然而,在一年教学中,这样的课又有多少呢?在实际教学中能够针对自身的教学实践和教学行为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反思,开展反思性教学的教师并不多,好多教师还是凭着自己有限的经验进行简单重复的教学实践。教师的教学重点是放在教学内容,教学大纲和考试形式上呢,还是将教学注重点转移到学生的性格、兴趣、情绪等方面的培养和控制?这是现代教育思想转变的重大原则问题。当然,教师对教学活动的反思不可能存在一个标准的模式,因为反思本身就具有情境性和不确定性,反思只能针对具体问题、根据实际情况而在可能的条件下展开。

    反思类型可有纵向反思、横向反思、个体反思和集体反思等,反思方法可有行动研究法、比较法、总结法、对话法、录相法、档案袋法等等。现把反思类型和反思方法结合在一起作简要介绍。

    纵向反思和行动研究法,即把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一个认识对象放在历史过程中进行思考和梳理。同时不断地获取学生的反馈意见,并把它作为另一个认识对象进行分析,最后把两个具体的认识对象揉在一块儿整合思考。教学反思贯穿于你的教学生涯,而不是某一阶段的特殊任务。我思故我在,我思故我新。

    横向反思和比较法,教学反思需要跳出自我,反思自我。所谓跳出自我就是经常地开展听课交流,研究别人的教学长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学习比较,找出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异,从而提升自己。当然,无论是运用行动研究法还是比较法,我们都需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

    个体反思和总结法,“课后思”:一场课下来就总结思考,写好课后一得或教学日记,这对新教师非常重要;“周后思”或“单元思”:也就是说,一周课下来或一个单元讲完后反思,摸着石头过河,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月后思”:对于自己一个月的教学活动进行梳理;“期中思”:即通行的期中质量分析,这是比较完整的阶段性分析。通过期中考试,召开学生座谈会,听取意见,从而进行完整的整合思考;也可以以一个学期、一个学年或一届教学的宏观反思。

    集体反思和对话法,集体反思指与同事一起观察自己的、同事的教学实践,与他们就实践问题进行对话、讨论,是一种互动式的活动,它注重教师间成功的分享、合作学习和共同提高,有助于建立合作学习的共同体。俗话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以旁人的眼光来审视自己的教学实践,能使自己对问题有更明确的认识,并获得对问题解决的广泛途径。教师互相观摩彼此的教学,详细记录所看到的情景。还可以用摄像机将教学活动拍下来,组织观看。每个观摩的教师都写教学反思,都以自己的教学实践去分析,促使大家各自思考,然后共同研讨,重在针对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困惑,进行团队反思,每个教师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即使出现认识上的冲突,也是一个智慧碰撞和切磋学习的机会。”

注重教师之间的合作与对话是反思性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反思不仅仅是“闭门思过”,与外界的沟通与交流也是进行教学反思的重要途径,这是由教与学的社会性本质所决定。除了同事之间的集体反思外,还可请教育教研学者介入,提出有促进性、针对性的建议,促使教师不断反思,从而获得更新、更全面的认识。

四、教学反思后的重新构建

    教师对教学进行反思,是教师对自我的重新构建。教师构建自己的认识方法,构建自己对各种事物和观点的理解, 构建自己的教育观和教学方法,能够比较客观看待自己的教学过程, 发现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 然后寻找解决的办法和策略,再监测实施策略的效果,真正地做到对教学的客观评估。教学反思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认识自己、了解学生,并且更好地理解教学过程。教师的主动建构过程中, 理论知识与经验知识是相辅相成,处于同等重要地位。只有在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理论这种循环往复的过程中,教师才能成功地建构自己。

                                教学反思八法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教学中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也是教师借助行动进行研究,不断探究和解决自身与教学目的、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学习”与“学会教学”结合起来,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素质和教学能力的过程。

一位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才能使自己的教学能力得到提高和创新,才能使自己由一位经验型教师逐步转变成专家型教师。所以著名教育家波斯纳提出了著名的教师成长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总的说来,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八种方法进行教学反思:

 1. 札记法。每堂课下来,写下自己教学中发现的信息,记下课堂教学中发生的重要事件,尤其是那些记忆中特别生动的细节。在每周或每月结束后,可以进行阶段性小结,想一想这一阶段教学中有没有使自己感到惊奇的事件的发生,有没有使自己感到困惑的问题发现,导致这些问题的根源何在?

2. 叙事法。向别人讲述自己的教学故事和教学认识,交流自己的教学经验,从而在谈话中暴露自己的问题,通过别人的观点思考自己的行为,从思维的碰撞中得到改进。

3.观察法。同事之间开展课前说课或开展相互听评课活动,让别人发现自己教学的不足,让自己去发现别人的优点,从而取长补短,以期得到更好的改进。

4.讨论法。定期开展教研活动,选择教学中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展开讨论,通过不同角度和不同思维来处理同一个问题,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中的科学部分和疏漏之处。

5.比较法。邀请知名教师或专家来学校讲课,或观看优质课例,对照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比较反思,找出与别人的差距,从而找到自己新的发展点。

6.文献法。收集教学方法,采摘教学观点,或剪报或复印或利用网络下载与自己教学有关的资料,不断充实自己的业务学习,从这些文献中得到启迪,受到启发,从而使自己站在更高的理论角度来俯视自己的行为,提高自己的教学专业水平。

7.档案法。每学期教师都会精心撰写自己的学期备课,将自己在教学中的设想和创新整合到这份材料上,教完后,收集起来,制成自己教学行为发展与成长的档案。几个学期下来,作一个对比,从中将会较系统的体会自己的发展过程,它也许会为今后的教学带来新的创意。

8.录像法。为自己的教学录制一定的教学片段,可以先自己观看,寻找不足,然后在同事的帮助下发现新的问题,探讨建设性意见。这种方法需要会花费一定的资金,但是它能够不断的回放同一环节,更能够具体直观地来反思教师的教学,教师个人可以酌情选用,有条件的学校,则可以作为学校校本教研和教师培训的一种形式。

上一页  [1] [2]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渔夫的故事》教学反思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什么是无土栽培的教学反思
    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
    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 教案
    《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
    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
    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教案
    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 教案
    《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教学设计
    《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 教学设计
    苏教版《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教案
    苏教《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教案
    《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教学设计
    (苏教版)《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教…
    《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 教学设计
    《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教学设计
    《甜甜的泥土》说课稿
    (苏教版)《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教…
    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
    《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教案
    《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 教案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说课稿
    《认识周长》
    《具体分析和解决不同的矛盾》说课稿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反思
    《直线、线段、射线和角》教学反思
    我们的画(口语交际)教学反思
    《我们吃什么》教学反思
    苏教版 《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教案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学反思
    《叫三声夸克》课堂教学实录
    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
    《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教案
    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教学设计 苏教版
    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
    《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示范教案
    《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说课教案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我们的知识是…
    《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说课稿
    《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说课教案
    《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说课稿
    (苏教版)《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说…
    《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说课教案
    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教案
    特殊的葬礼说课稿
    《我要的是葫芦》说课稿
    《只有一个地球》一课的教学反思
    《甜甜的泥土》教学反思(王艳萍)
    《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反思的几个“…
    新课程下《历史与社会》教学反思
    幼儿园教学反思调研
    《在山的那边》
    美术欣赏<青花瓷器>的教学反思
    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反思
    《2、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设计与反思
    《选择题专题》的教学反思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了解我们的生存空间》教学反思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