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是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三课,本单元主要研究物质的化学变化,从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中寻找化学变化的本质:即产生了新物质。物质的化学变化产生了哪些新物质,怎样判断产生了新物质,这就需要学生学会寻找足够多的证据,作为判断产生了新物质的依据。通过前两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化学变化的主要特征。本课通过两个实验,让学生知道米饭里含有淀粉,淀粉遇到碘酒,颜色会发生变化,生成的蓝色的物质是一种不同于米饭和淀粉的新物质。这属于化学变化。 2、教学目标 鉴于对教材的上述理解,根据新课标对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要求并结合六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我现在正在研究的科学科研主题《小学科学学科教案的设计与课堂教学实效性》,我认为通过教学要达到以下三个目标: (1)科学概念:淀粉与碘酒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新物质是蓝紫色的,利用这一特征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检验一些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探索新事物的兴趣。 在以上目标中,我把情感定位在第一位,这是因为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科学课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而科学素养的最核心部分就是一个人对待科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也是学习的动力因素。 3、教学重点、难点 一节课能否成功,重点的把握,难点的突破很重要,我认为本堂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米饭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遇碘会变蓝。教学难点是:通过所学的方法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二、学情分析 小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具有明显的年龄特征,他们对于自然事物与现象的把握是很具体的,只有便于体验和理解的内容在他们科学素养的形成过程中才有意义。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在本课的实验当中,我选择了学生常见的食物,以便于他们以生活经验和周围环境为基础进行探究活动。我还考虑他们原有的前概念和具有适合他们心理活动的方式,选择以魔术和赠送他们小礼物导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接着在教学过程中让他们亲手做实验,让孩子们在"做中学",以利于他们更好地感受和体验科学。 三、说教法、学法 我们教给学生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我在教学中积极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力求学生学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探究知识,获取知识的能力。在本课教学中,我主要采用实验法,让学生通过实验,亲身感受米饭遇碘酒的变化,激发其好奇心与探究欲望。 本课教学既需要学生之间团结合作,进行探究实验,,也需要学生多感官参与学习,发挥每个学生手、脑、耳、眼、嘴等功能,让他们动手做一做,动脑想一想,动耳听一听,动眼看一看,动嘴说一说,在五动中掌握知识,学会本领,陶冶情操。 四、课前准备 一堂科学课的成功与否,活动材料的选取有着很大的决定作用。如何给学生提供有结构的、合适的材料,这是教师在每一堂课前必须仔细思考的问题。在本课教学前,我给学生准备了学生常见的和经常食用的食物做实验材料。 五、说教学活动过程 科学的教学过程就是学生探究科学的实践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我从观察入手,将教学过程分为五个环节。 (一)谈话导入 我是这样导入的,我给同学们带来了两样礼物,先出示第一个礼物,同学们只看到一张白纸,学生们会感到奇怪,这时我告诉同学们我会施展魔法让礼物显现出来,学生的好奇心会立刻被调动起来,接下来我用装有碘酒的喷壶演示,学生会对我的喷壶里的液体异常感兴趣,我先不告诉学生喷壶里装的是什么,设下悬疑,告诉学生学完本课自然就知道答案了。然后我再出示第二件礼物--一碗大米饭,学生对这件礼物也会感到很意外,大米饭学生再熟悉不过了,也不觉得有什么稀罕,老师怎么送这样礼物呢?但这时我会问学生大米饭是什么味道,或许有一部分学生有这样的经验,咀嚼米饭时间长了,口腔内的米饭会出现甜味,我让学生回答,这是怎么回事?本课就从这个现象开始,引导(ben文由wuyanrenjia收集整理)学生探索与米饭、淀粉有关的化学变化。 (二)亲自尝试,感受体验: 学生对于米饭出现甜味的解释不是很清楚,这时我们可以参看教科书的资料。让学生进一步明确,米饭在口腔里与唾液发生了变化,产生了一种带有甜味的物质,这属于一种化学变化。我然后我板书课题,引出本节课继续要研究米饭、淀粉与碘酒的变化。 (三)合作探究、勇于实践: 本课的教学内容要通过实验验证获得结论。首先要做第一个实验:米饭遇到碘酒会发生什么变化?我让学生先仔细观察碘酒的颜色,然后让学生预测黄色的碘酒滴在白色的米饭上,会发生什么变化?接着教师演示实验,同学们观察。当米饭遇到碘酒变蓝的时候,学生会深感意外,我再问学生蓝色的物质是米饭和碘酒吗?让学生明确蓝色物质既不是米饭也不是碘酒,而是一种新物质,这属于化学变化。 然后开始做第二个实验,淀粉和碘酒的变化,还是先让学生观察淀粉的外观特点,描述手摸淀粉时的感受。继续让学生预测:黄色的碘酒滴在白色的淀粉上,会发生什么变化?说说预测的依据。学生根据自己的分析推理,这一次基本上能预测出淀粉遇到碘酒会变蓝,因为前面的实验知道米饭里含有淀粉,米饭遇到碘酒会变蓝,那么淀粉遇到碘酒也应该变蓝,这个环节锻炼了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接下来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看看淀粉遇到碘酒到底会产生什么样的变化?这样让学生通过实验验证结论--米饭里含有淀粉,淀粉遇到碘酒会变蓝。在课堂上让孩子动手实践,不仅发挥了学生的的主体作用,更让学生明白科学真理的获得靠的是实践。 学生通过实验已经掌握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但这不是最终目的。要让学生能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做到学以致用。鉴于此,我让学生在课堂上就将利用本节课学会的方法检验生活中常见的哪些食物里含有淀粉,学生对这样的实验特别感兴趣,实验的效果也会非常好。 (四)巧用知识,揭开谜底: 这个环节是呼应课前的魔术,让学生利用本节课掌握的知识破译我的魔法,学生一下子明白我的魔瓶里装的是什么了。这样既体现了课堂的整体性又让学生对本科的教学内容有个完整的理解和回顾。 (五)总结全课: 让学生结合板书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说课稿
《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是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二篇课文,体裁是说明文,作者是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伽利略。现就教材、教法、学法及教学过程四方面加以说明。 1、教材分析 本教材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本课定为略读课,要求用一课时学完本文。 2、单元教学思路: 这一单元是事理说明文单元,内容涉及到地理、社会、天文、生物、人文、自然等领域,作者涉及到古今中外。教学中注意两方面的情况,一是培养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精神,二是引导学生掌握说明文写作的基本要求。 3、课文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是一篇事理说明文,全文通过一个人对声音和乐音的成因的认识一步步深化发展而又越来越感到困惑的事实为据,说明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这个事理。这个事例故事性很强,符合初二学生的阅读心理。是一篇陶冶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操的好文章。 4、设计理念 《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提出: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很明显,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与强调学生自身特有的“情感体验”是教学的两个重要原则。本设计力图让学生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掌握阅读的方法与技巧,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奠定基础。怎样让我们的课堂教学充满浓浓的情感氛围?尤其是在说明文教学中,如何挖掘出丰富的情感资源感染学生,触动学生的灵魂深处,潜移默化为一种高尚的行动,本堂课在这些方面也做了一些探索。 5、学生状况分析 初二学生已经学习过说明文,对这种文体并不陌生。对于事理说明文接触的不多,本单元集中学习这种类型的说明文,要让学生深入领会其写作特点。 本课故事性很强,对学生有更多的吸引力,课堂教学要让学生一展风采,真正的做学习的主人。 6、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 明白人类的知识是有限的,激励自己不断探索未知的世界。 2、能力目标 运用学过的阅读方法,培养独立阅读说明文的能力; 掌握一些写作说明文的方法。 3、知识目标 (1)用典型事例,以生动形象的叙述说明事理的方法。 (2)把握文章层层设疑,安排巧妙的结构方法; (说明:情感目标是作为对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内容之一,在教学中体现出来;能力目标中的“独立阅读能力”体现课程理念,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掌握写作方法”体现读与写相结合的教学意识。) 7、教学重点: (1)激励学生树立科学的认识世界的观念,不断探索未知的世界的奥秘。 (2)用典型事例,以生动形象的叙述来说明事理的方法。 难点是:1、运用典型事例说明事理的写法 2、沟通平行学科,对有关的声学、天文学等知识的了解 8、难点的突破 教学过程中,将“读”贯穿始终,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领会本文讲故事的目的及作用。其次,了解背景,搜集有关谈论知识学习的名言、故事等;搜集课文里涉及到的有关声学、天文学上的知识,了解伽利略在科学上的可贵的探索精神。 说教法 教法: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注重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和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点燃创造的火花。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了“自我感悟的通读——质疑探讨的研读——语言学习的品读——情感体验的评读”为主的教学方案,既突出重点又突破难点。 说学法 通读,整体感知课文。 研读,是对课文进一步阅读,是质疑讨论的过程。把问答的权利还给学生,尽量发挥学生创造思维的潜能,引发大家的思考,同学间的切磋,激励探究兴趣,加强合作意识。 品读,是对本文的语言特点的体会,着眼于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 评读,是走出文本,学生从阅读中感悟生活,陶冶性情,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因素,走向更高的学习境界。 四、说教学过程 本课设下以下几个教学步骤:导入新课,激起学习兴趣;预习检查汇报、通读、研读、品读、评读;拓展延伸;布置作业课堂总结,板书设计等。 一、 新课导入:创设情境,现场调查—— 同学们还记得伽利略吗?如果现在他就在我们的身边,给你一次提问的机会,说说你打算问他什么?如果时光可以倒流,你打算向伽利略请教哪方面的知识?你打算教伽利略知道哪些方面的知识? 教师:我们每个人,不管是伟人还是凡人,都在探求世界的奥秘中长大,但是穷其一生却未必能知晓世界的所有奥秘,也正因如此,我们才不断地延伸探求的脚步,走向更高的求知的境界;对于自己或他人的无知,就不必以为羞耻,而是要勇敢地去挑战未知的领域,这是因为,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