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
卢广庭
教学要点
1.理解文章中心,明白人类的知识是有限的,勉励人们不断探索未知的世界,揭开事物愈来愈多的隐秘。
2.学习文章用例典型,叙说生动形象的写法。
3.理解层层设疑,安排巧妙的结构。
教学设计
一、解题
作者简介
伽利略(1564—1642),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他主张研究自然界必须进行系统的观察和实验,是近代实验科学与机械唯物主义的奠基者之一。他被认为是经典力学和实验物理学的先驱,也是利用望远镜观察天体取得大量成果的第一人。
二、字词积累
颖慧yǐng 啁啾zhōujiū 喈喈jiē 迥然jiǒng 牛犊dú 翌日yì 一幢zhuàng 惊愕è 门枢shū 铰链jiǎo
毋宁wúnìng 茫昧mèi 嗣后sì 窒息zhì 笃信dǔ 彗星huì 宽宥yòu 弥补mí 臆度yì
三、学习第一段
写作者的一个重要发现:知识浅薄者夸夸其谈,知识丰富者优柔寡断。
设问:从本文看,是以什么为例,表明知识愈多愈感自己无知的?
四、学习第二段
1.本段中写了哪些乐音?讲到了哪些发声原理?
鸟儿的叫声。牧童的笛声。小提琴演奏声。门枢和铰链的摩擦声。指尖敲杯子的杯口。黄蜂、蚊子、苍蝇靠翅膀的快速振动发声,蟋蟀用振翅而非气息发声,风琴、喇叭、笛子、弦乐器、含在嘴里吹奏的铁簧片。靠气息发声,靠翅膀快速振动发声到以口腔作为共鸣体,以气息作为声音媒介物的奇特方式。
2.文中的“这个人”知道的发声方法越多,他对声音的认识高度就越高,但他为什么遇见新问题时,会感到前所未有的无知和愕然?
人们的知识是有限的。
3.现实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发声方法?
吹口哨、吹树叶……
4.本文运用这个事例有什么好处?
使文章通俗生动而又寓意深刻。
小结:以“从前有一人”对声音的认识为例,表明知识愈多愈感自己无知。
五、学习第三段
以不知蝉发声原理作类比,表明自己不知彗星形成之因毫不足怪。
六、小结
1.第二自然段与第三自然段的语言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它们都是为了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第二段是叙述和描写,第三段是议论,都是为了说明: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
2.中心:本文以人类对声音和乐音的知识愈益增多而又愈感无知的情况为据,说明了人类的知识是有限的,勉励人们不断探索未知的世界,揭开事物愈来愈多的隐秘。
3.思考:曾经有一个人,用一小一大两个圆圈表示自己的知识由少到多的情况,圆外则是未知的世界,由此他得出一个结论。试看看下面的图形,请你结合本文的论述,说说他得出了什么结论(探究·练习一)。
个人的知识越多,圆就越大;圆越大,未知的就越多。
七、词语的理解与运用
1.阅读下列句子,回答后面的问题。(探究·练习二)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