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齐 莹 这是第三单元的一篇文章,本组课文是围绕“中外童话”这一话题展开,这个童话故事是英国作家王尔德写的,讲的是一个巨人看到孩子们在自己的花园里玩耍,很生气,于是他赶走了孩子们,也在花园四周建起了高墙,从此,园里花不开,鸟不语,一片荒凉,只有冬天永远留在这里。直到有一天,巨人醒悟了,孩子们回到了花园,春天也跟着孩子一起回来了,通过对这个童话的学习是想让孩子们体会到能与大家一起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快乐的道理,并能概括总结本文的写作特点。
本文的写作上的显著特点是运用对比的方法展开故事情节、揭示道理。文中有许多处进行了对比,如,花园有孩子时的美丽与孩子被赶走后的萧条的对比,巨人砌墙与拆墙后花园情景的对比,巨人砌墙与拆墙后态度的对比、感觉的对比,这些鲜明的对比正蕴含了深刻的道理。本课需要孩子们充分发挥想像,体会巨人的前后态度变化的根本原因。
作为四年级的学生,他们已接触了不少童话,童话本身对孩子极具吸引力。孩子对童话的浓厚兴趣使本篇文章的学习从一开始就具有很大的磁性,但磁性到底能吸引住多少孩子,得靠我的的精心引导,帮助孩子掌握学习童话的技巧。 在教学时,我把朗读作为学生阅读学习的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小组配合的演,在自读自悟、主动学习中读懂这篇意蕴深刻的童话。其中杨汉全这一组同学通过演的方式竟把文中的多处对比很清晰的表达出来,并将文章做了一下修改,在他们的表演结束前加上了道理的阐述:“美丽的春天又回到了花园,那是因为有了孩子们的笑声,那冷酷任性的巨人也懂得了快乐要与别人分享!!”看,孩子们的理解多么的深刻,这不禁让我拍手称叹!! 在文本的拓展中给孩子们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比如巨人赶孩子们的时候是怎么想的,会有什么样的表情,小男孩会说话的眼睛凝视着巨人,但他没有说出来,又比如当巨人看到小男孩这种眼神后,他心里火辣辣的,那为什么火辣辣的,也没有写出来,这时我就安排学生说一说写一写,这样既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又训练了学生表达的能力,也能帮助学生加深对重点语句的理解。
整节课下来,学生对文章情感的理解水道渠成,对比的写作手法也能够自己总结出来。课后我又给学生补充了童话的分类,使孩子对童话的理解更加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