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醉翁亭记》习题精选
|
《醉翁亭记》习题精选 中央电化教育馆资源中心 (一)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奕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之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与“宴酣之乐”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何陋之有 B、辍耕之垄上 C、邻人之孀妻 D、渔人甚异之 2、对第一段文字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 A、“伛偻提携”和《桃花源记》中的“黄发垂髻”均指老人和小孩。 B、“颓然乎其间者”形象地描绘出太守精神不振,以酒浇愁的样子。 C、“至于”一词把文章推进一层,由写欣赏美景之乐转而写众人游宴之乐。 D、此段以醉翁事的美丽风光为背景,描绘出一幅与民同乐图,同时也曲折地写了太守治滁的政绩。 3、第二段紧扣一个“乐”字来写,用_____之乐衬托游人之乐,又用游人之乐衬托____之乐,曲折地表达了作者的心情。 4、“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句中表达的作者内心复杂的思想感情是______________。 5、下列句子理解正确的有( ) A、“滁人游”的欢悦情景侧面反映了太守治下的政治清明;写“滁人游”,衬托了“太守醉”。 B、“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一句的意思是:一个面容苍老,满头白发的老人,昏昏欲倒的坐在众人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C、“醉能同其乐”表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D、“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意为:太守说的谁?就是庐陵欧阳修。 (二) ①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②至于负者歌子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在文段中默写横线上空缺的内容。 2、翻译下面的句子,并指出其句式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段文字均选自《醉翁亭记》,该文将写景、叙事、抒情熔为一炉,有一句话奠定了全文的抒情基调,后成为千古名句,这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①段先写________________之景,再写_____________之景,最后收笔,引出人之乐亦无穷也。从而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 5、第②段共4句话,从原文中找出4个最能概括其意思的短语,依次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6、对第②段文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颓然乎其间者”形象地描绘出太守精神不振、借酒浇愁的样子。 B、“伛偻提携”和《桃花源记》中的“黄发垂髫”均指老人和小孩。 C、“至于”一词把文章推进一层,由写欣赏美景之乐转而写众人游宴之乐。 D、此段以醉翁亭的美丽风光为背景,描绘出一幅与民同乐图,同时也曲折显示了太守治滁的政绩。 7、联系全文,可从以上语段中看出作者表达的是一种( ) A、被贬后的抑郁心情。 B、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C、山水之乐。 D、“醉”与“乐”的统一关系。 (三) 阅读《丰乐亭记》节选,完成后面的练习: 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水而甘。问诸滁人,得⑴于州⑵南百步之近。其山则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而仰出。俯仰左右,顾而乐之。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 …… 今滁介江淮之间,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而孰知上⑶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⑷于百年之深也。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摄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同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注释: ⑴ 得,发现水源。 ⑵ 州,州城。 ⑶ 上,宋朝皇帝。 ⑷ 涵煦,滋润化育。 1、“丰乐亭”得名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认为滁州人的安定生活源自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和《醉翁亭记》表达了同样的政治理想,即____________________。 4、挑出描写丰山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 1、C。A项是《陋室铭》中的选句,这里“之’起到提宾标志的作用,是宾语前置;B项是《陈涉世家》中的选句,这里“之”是动词,“到,往”的意思;D项是《桃花源记》中的选句,这里“之”是代词。C项是《愚公移山》中的选句,这里“之”是助词,“的”的意思,与例句“宴酣之乐”的“之”用法相同。 2、B。太守虽被贬谪,但并未消沉不振,而是旷达乐观,与民同乐。B项理解错误。 3、禽鸟 太守 4、仕途失意,寄情山水,与民同乐,排遣内心郁闷;但壮志未酬,不禁发出游人“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的慨叹。 5、A、B、C。D项句意翻译有误。这句话的意思应为:“太守是谁?就是庐陵人欧阳修呀。”这里的“谓”不是“说”的意思,而是“叫做,称为”的意思,可译成“是”。 (二) 1、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 风霜高洁 水落而石出者 2、译:容颜苍老,头发斑白,歪歪倒倒地坐在宾客中间的,是喝醉了的太守。这是文言文中的一个判断句式,“者……也”是这一句式的标志之一。 3、醉翁之意不在酒 4、朝暮 四时 5、① 滁人游 ③ 太守宴 ③ 众宾欢 ④ 太守醉 6、A 7、B (三) 1、老百姓遇到丰收的好年成,生活安定自足,为了宣扬皇上的恩德,与民同乐,作者将亭子命名为“丰乐亭”。 2、源自宋王朝的休养生息政策。 3、与民同乐 4、其山则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而仰出。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醉翁亭记,欧阳修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醉翁亭记》习题精选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醉翁亭记》同步练习 |
下一篇文章: 《醉翁亭记》同步轻松练习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