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八回,曹操横槊赋诗之时,忽闻鸦声望南飞鸣而去。操问曰:“此鸦缘何夜鸣?”左右答曰:“鸦见月明,疑是天晓,故离树而鸣也。”就是说月光皎洁的夜晚,乌鸦就会离枝乱鸣,不论“月落”与否。则“明月别枝惊鹊”一句中,“别枝”者似应为乌鸦而非明月。辛弃疾的前辈词人周邦彦《蝶恋花·早行》首句“月皎惊乌栖不定”,分明就是“明月惊鹊别枝”的意思。两位词人,一写早行,一写夜行,时间大抵在后半夜,天将亮未亮之际,“明月惊鹊”之情景大同小异,颇耐人寻味。诚如是,则“明月别枝惊鹊”当属“明月惊鹊别枝”倒装无疑。
那么,何以要倒装呢?恐怕与该词的格律不无关系。如以“明月惊鹊别枝”入词,其平仄与原谱显然不合。这类须倒装才能入词的例子,在辛弃疾本阕《西江月》中还有“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等,这种现象在唐宋诗词中并不鲜见。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南宋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这首词是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西时所作。着意描写黄沙岭的夜景。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词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描写夏夜的山村风光。情景交融,优美如画,恬静自然,生动逼真。是宋词中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佳作。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