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这首词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田园诗作之一。在这首词中我们可以欣赏到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短短几十个字,却为我们营造出一个清新可人的夏夜无眠的意境。它语言自然朴素,一改辛词豪放不羁,金戈铁马的气势,以清新、带着泥土的芳香,让我们看到了一幅鲜明逼真的田野风光图。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想像诗中所描绘的画面,抓住“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这两句诗想像夜色中静中有动,动静结合的美景;“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则让学生想像会有谁说丰年,又会说些什么,还鼓励学生想像说时的动作,神态;“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想像作者在看到旧时茅店后的神态、动作、语言,感受作者的喜悦之情。在指导学生想像力画面的同时,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情感的变化,从见到眼前美景听到丰收喜讯的喜悦之情到骤雨忽至,茅店立见时的惊喜。但教学并没有到此为止,而是进一步介绍诗人相关的资料,结合时代背景,体会诗人对国泰民安的企盼之情。
由此,本课设计围绕着一幅画,一份情,一段历史展开教学使学生不仅感受到了山野夏夜的幽远恬静之美,更体会到作者那企盼丰收,向往国家昌盛,人民安居乐业之情。
在本课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
1、想像画面与诗意解释没有很好的区别开。对学生的语言表达及倾听能力的培养没有落到实处。其实,我本意是让学生根据诗意说出各种不同的画面的,如:明月可以说是一轮圆月,也可以说一弯新月,可以挂在空中,也可以升上树梢,又如鹊儿惊飞,可以飞到另外一根树枝上,可以啼叫,可以扑棱翅膀,也可以四周张望等等,但在课堂上没有很好的展现出来。
2、后面,比较着急,没有很好地抓住课堂生成的东西。如学生说闻到了花香,而我又把学生引到稻花香上,其实空气中肯定不止是稻花之香,各种花草也在散发着清香,而作者闻到了稻花之香,可见这种香味之浓郁,也正预示着稻子长势喜人丰收在望。
又如在介绍了作者背景资料之后,出示了一组填空题,辛弃疾看到了什么,又看到了什么,这一开放性问题原意是扩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想得更深入,更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情感,应该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之后,再引导学生梳理,从而体会这种句式是让看到了内容层层深入。但自己过于着急,没等学生说出来,老师就给了答案,这样固化了学生思维。以后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
总之,反思这节课,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请各位老师予以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