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西江月》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刚才,我们随着白居易领略了西湖早春的明媚春光。现在,我们再随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辛弃疾领略农村夏夜的清新景色吧。


二、作者简介

  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他写的许多词都跟当时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有关。由于他力主抗金收复失地,跟当政的投降派发生矛盾,曾两次罢官。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情怀,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苏辛”。这首词是他罢官后隐居的一次夜行经历,比较容易读懂。词牌下原有小题:“夜行黄沙道众”。黄沙,即黄沙岭,在上饶西部。诗中描写农村夏夜的优美景象,抒发诗人的闲适心情。


三、知识简介

  词是一种韵文形式,是配合曲子歌唱的歌词,起于唐代,盛于宋代,又叫“曲子词”“曲词”“乐府”“琴操”。句子的长短随着歌调而改变,因此又叫“长短句”。词按字数多少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三种,58字以内为小令,91字以上为长调,58字以上至90字为中调。其实并无根据,但习惯如此。长一点的词还可以分段,有双调、三叠、四叠之分。这首词有50字,仍属小令,但有两段,故称双调。读双调的词要注意上、下段(又称上片、下片或上阕、下阕)之间的联系。


四、研读

  学生自由朗读,思考下列问题。

  1、这首词分上下两片,各写了什么内容?

  2、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心情?

  3、词人为什么夜行?夜行的时间长不长?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

  4、“说丰年”的是谁?

  5、“忽见”一词有什么表达作用?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明确:

  1、上片:写景。明月初升,山林顿时变得明亮起来,惊动了在枝上栖息的山鹊和蝉;清风吹拂,把它们的叫声送到夜行人的耳中;田野间弥漫着稻花的香气,水中的青蛙不断地鸣叫;一路上都可以听到出来纳凉的人们在笑谈着今年的丰收。

    下片:避雨。乌云骤起,月光消失,天边只剩下几颗暗淡的星,田野变得昏暗了;当词人走到山前时,雨点飘落下来,他知道骤雨将至,想要找个地方避雨。说来也巧,当他急急忙忙转过溪头时,一眼就看到了他过去曾经见过的那家茅店,依然在社林边。(学生自己表述上述内容,不必一致,大致合情即可。)

  2、这首词描写了农村夏夜的清新景色,抒发词人的闲适心情。

  3、“蝉鸣”可见天酷热,所以夜行;夜行的时间长,从天气的变可以看出:开始有“明月”“清风”后来乌云四合,下了几滴雨,又从诗人找避雨地可看出雨有下大的趋势。

  4、这个问题有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认为是词人和他的同伴,沿途可能还有三三两两出来纳凉的农民在谈论今年的丰收,而另一种则认为此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青蛙也为今年的丰收年景而高兴,在呱呱地谈论着呢!可引导学生自由谈论自己的见解,见仁见智,不必要求统一。

  5、夜行遇雨,要寻找避雨之处,避雨之处“忽见”,想什么就有什么,能不高兴?表达了作者喜出望外之情。


五、问题探究

  1、关于“七八个星天外”的不同见解:

    有的意见认为“七八个星天外”是“写云层之密”,只是从云层里透漏出来七八个星星。但从整首词看,我认为这样解释缺乏情致。这一句是和词的首句相照应的,写的正是“月明星稀”的实景。黄遵宪《早行》诗:“东方欲明未明色,北斗三点两点星。”写的也是这种情景。如果云层很厚很密,那么酝酿时间必然较长,星星只能透漏出七八个,那么月亮定是黯淡无光了,这样作者思想上必然早有防雨的准备,这与上阕所描写的悠然恬适的心境是不相称的。再说,作者经常来往于黄沙道中,对沿途景物非常熟悉,如早有准备,那结句的“忽”字就无着落。盛夏时节,天气多变,刚才还是月明星稀,清风徐徐,想不到刹那间飞来几片乌云,接着撒下“两三点雨”,作者猝不及防,不暇思索而匆忙躲雨,及至“路转溪”,“旧时茅居”才蓦然出现在眼前。“忽”字在这里用得是很传神的。所以我说这是“夜来飞雨”,是盛夏的阵雨。如果是未雨绸缪,大雨将至,那就未免有点大煞风景了,而与整首词轻快活泼的情调也不和谐。五代卢延让《松寺》诗云:“两三条电欲为雨,七八个星犹在天。”唐李山甫《寒食》诗亦云:“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辛弃疾在遣词用字上显然是受了他们的影响,但不能据此断定“七八个星”是由“云层之密”所致。

  2、关于“明月别枝惊鹊”的不同见解:

    这首《西江月》上下阕开头两句对偶都很工稳。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关于“别枝”的解释问题。据我所看到的,大致有三种解释:一种是释“别”为“离开”,这里又有两种细微的不同说法,一是说月光“离别了树枝”,一是说乌鹊“离开枝头”;第二种是释“别枝”为“斜出的树枝”;第三种是释“别枝”为“另一枝”。我认为第三种解释是比较好的。因为“明月”两句对仗十分工稳。“明月”对“清风”,都是自然景象,真可谓清风明月不用一钱买;“惊鹊”对“鸣蝉”,“惊”“鸣”都是动词,而且都有使动的意思,“鹊”“蝉”皆属能飞善鸣的动物;“别枝”对“半夜”,“枝”“夜”都是名词,“半”在这里作形容词用,“别”亦应是形容词,若作动词,则与“半夜”不对偶。再说,词的下阕开头两句:“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数量词对数量词,名词对名词,方位词对方位词,对仗非常工整。怎么能够设想,精通词学的辛弃疾会在同一首词的对偶处出现不对偶的现象呢?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西江月》教学设计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
    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
    解读“明月别枝惊鹊”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
    《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教案
    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赏析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上》 辛弃疾
    质疑辛弃疾《西江月》词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教学实录2
    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
    西江月·明月別枝驚鵲
    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南宋)辛弃…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三…
    《西江月》解析鉴赏
    【教学设计】《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
    读通读懂读透《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西江月教学设计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教后反思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说课及课后…
    《词五首》教学设计
    《古代诗歌五首》教学设计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赏析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教学实录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辛弃疾…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教学反思
    [宋词] 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诗词】西江月十七首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案
    诗经·采薇+春夜喜雨+西江月·夜行黄…
    “明月别枝惊鹊”新解
    浅谈“明月别枝惊鹊”中的“别”
    五年级下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辛弃疾)
    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辛弃疾[昆曲…
    西江月 明月别枝惊鹊(宋 辛弃疾)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
    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初…
    辛弃疾:西江月
    西江月辛弃疾
    《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    辛弃疾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带“鸟”字的诗句
    再说“明月别枝惊鹊”的“别”字
    《钦定词谱》之《西江月》
    【作者】辛弃疾    【朝代】南宋    …
    对辛弃疾《西江月》一词的思考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备课]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赏析
    白话文解说:《西江月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想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苏…
    旧体词创作入门之《西江月》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唐宋词名篇讲演录之辛弃疾《西江月·…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诗意》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教学设计
    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
    辛弃疾《西江月·醉里且贪欢笑》
    关于《西江月·听友人吹笛》的讨论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实…
    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
    三谈《“明月别枝惊鹊”及其他》
    [其他]也说“明月别枝惊鹊”
    [七年级] 七年级上册《西江月教学反思…
    西江月教学反思2
    西江月教学反思3
    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我的教学设计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