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识记课文中常见的虚实词
2 、鉴赏庄子散文浪漫主义的奇丽色彩和汪洋恣肆的艺术风格。
3、比较儒道思想的差异。
设想和安排
1、本文四课时完成。
2、重点:教学目标1、2。
难点:“有所待”与“逍遥游”的两种境界的内涵,以及道家思想的实 质。
3、多媒体辅助教学
第一教时
教学要点
1、指导初读,熟悉课文内容,了解相关知识
2、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佛老思想与中国文人的关系,引出庄子。
二、解题:
1、《逍遥游》为《庄子·内篇》的首篇,是庄子的代表作,比较集中地体现了庄子追求绝对自由的人生观。全文共两个部分,课文节选的是第一部分。文章从超越时空、阐明必然入手,宣传了自由的妙旨:大到高飞九万里的鲲鹏,小至蜩与学鸠,都是“有所待”而不自由的,只有消灭了物我界限,无所待而游于无穷,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才是绝对的自由,这就是“逍遥游”。
2、庄子,名周,战国中期宋国人。其思想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 相对性,否认客观事物的差别,否认客观真理。在对待生活的态度上,主张一切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文化知识。
3、《庄子》共52篇,现存33篇。书中散发着浓厚的浪漫主义气息和悲观厌世的虚无思想。其文章想象奇特,构思巧妙,善于运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对后世影响很大。
三、指导朗读,整体感知
1、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示范朗读
2、在朗读的基础上,正音正字。
3、组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4、指名三位学生,每人一个自然段朗诵,其余同学注意其读音和断句。
5、组织三个学习小组,每组一段进行齐读。
四、布置思考讨论
1、本文的核心句在哪一部分?体现的是什么样的思想?
2、“蜩”“学鸠”是否是“逍遥游”?“鹏”是否是“逍遥游”?为什么?
3、一、二段的对比有何不同?
4、一、二段的“鹏”的介绍有何不同?
5、庄子散文的特色是如何体现的?
第二教时
教学要点
结合上一课时的思考讨论内容,指导赏析课文结构和课文第一部分
教学过程
一、分析课文的结构
1、第一段:写世间万物,大至鹏,小至尘埃,其活动皆“有所待”,都是不自由的。
⑴、第一层:极言鲲鹏之大
⑵、第二层:写鲲鹏南飞有所待
⑶、反驳蜩与学鸠
2、第二段:写万物在“有所待”的范围内,又存在着“小大之辩”。
⑴、第一层:归纳上文,阐明“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的道理。
⑵、第二层:引“汤之问棘”的一段话 ,对前文补充印证,并点明“小大之辩”。
3、第三段:阐明“逍遥游”的境界。
二、指导赏析第一段:
㈠、组织齐读本段
㈡、学生结合注释疏通文意,把握主要内容,掌握重点词句。
㈢、教师点析重点词句:
1、“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也”
-------当鹏迁往南海的时候,振翼拍水,激起三千里的波涛,乘着旋风环旋飞上九万里的高空,它是乘着六月的大风飞去的。
2、“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风力积蓄得不够大,那么它承受巨大的翅膀就没有力量。
3、“也”的用法:
a、句尾语气词
b、句中语气词,表示短暂停顿。
4、虚实词积累:
怒:奋发
志:记录 记载
而后乃今:古汉语固定结构 “然后才开始”
图南:图谋向南飞。南,名词活用作动词
奚以……为:固定结构,表示反问。 “哪里用得着……呢”
5、“之”的用法归类
6、文段中的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分析
㈣、指名翻译本段文字
㈤、赏析本段文字,突出:
1、鹏鸟的形象
2、鹏与蜩、学鸠对比的意义
3、水与舟的插入的作用
三、当堂背诵第一段
第三教时
教学要点
赏析第二、三段,积累虚实词
教学内容
一、指导赏析第二段:
㈠、指名朗读
㈡、要求学生结合注释疏通文意,把握主要内容,掌握重点词句
㈢、教师点析:
1、实词积累
知:通“智”
晦朔:晦,农历每月月末之日;朔,农历每月初一。
春秋:文中代“四季”,通常情况下,也可以指年龄。
匹:比
修:长
辩:通“辨”,意为“区别”
2、虚词积累:
奚以知其然也:奚,“何、什么”;奚以,“凭什么”。
彼且奚适也:奚适,“到哪儿”。
3、语句翻译:
a、“小知不及大知……此小年也”句。
b、“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句。
㈣、指名翻译本段文字
二、赏析第三段
㈠、组织齐读
㈡、学生结合注释疏通文意,把握主要内容,掌握重点词句。
㈢、教师点析:
1、本段中的 四个层次:
a、俗人:“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b、隐士:宋荣子“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
c、神仙:列子“御风而行”
d、“逍遥游”:“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游无穷”
2、重点字句:
比:①“行比一乡”-----合
②“比得软脚病”------近来
③“栉比如鳞”------排列
㈣、指名翻译
三、学生自结本课时所学内容
四、作业:
1、完成课文练习 2、知识点归类
第四教时
教学要点
课文内容总结,知识点归类
教学过程
一、课文主题归纳:
(见第一教时)
点评:世上的一切事物,都是互相依赖、互相制约的,庄子所追求的那种超越现实的自由,只能是不切实际的 幻想,是一种消极有害的虚无主义的思想。
二、文章特色:
1、借用寓言说理。把“无所待”的思想寄托于生动的形象之中。
2、想象丰富,意境开阔。
3、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三、知识点归纳:
㈠词语解释:
1、息:a、“去以六月息者”------名词,气息,指风。
b、“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名词,气息。
2、志:a、“鸿鹄之志”
b、“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动词,立志。
c、“志怪者也”------动词,记述。
d、“博闻强志”------动词,记住。
3、名:a、“其名为鲲”
b、“名之者谁”------名词活用作动词,命名。
c、“圣人无名”-----名词,名望。
d、“不能名其一处”------动词,说出。
㈡、古今异义:
1、虽然:古义------即使这样。今义------连词。
2、众人:古义------一般人。 今义------多数人、大家。
㈢、词类活用:
1、彼于致福者:使动用法。
2、而后乃今图南:名词活用作动词。
3、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名词活用作动词。
㈣、文言句式:
1、判断句:
a、齐谐者,志怪者也。
b、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2、倒装句:
a、宾语前置句。
b、介宾短语后置句。
㈤、成语:
鹏程万里------比喻前程远大。
四、作业:
完成《基础训练》
教学目标
1、识记课文中常见的虚实词
2 、鉴赏庄子散文浪漫主义的奇丽色彩和汪洋恣肆的艺术风格。
3、比较儒道思想的差异。
设想和安排
1、本文四课时完成。
2、重点:教学目标1、2。
难点:“有所待”与“逍遥游”的两种境界的内涵,以及道家思想的实 质。
3、多媒体辅助教学
第一教时
教学要点
1、指导初读,熟悉课文内容,了解相关知识
2、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佛老思想与中国文人的关系,引出庄子。
二、解题:
1、《逍遥游》为《庄子·内篇》的首篇,是庄子的代表作,比较集中地体现了庄子追求绝对自由的人生观。全文共两个部分,课文节选的是第一部分。文章从超越时空、阐明必然入手,宣传了自由的妙旨:大到高飞九万里的鲲鹏,小至蜩与学鸠,都是“有所待”而不自由的,只有消灭了物我界限,无所待而游于无穷,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才是绝对的自由,这就是“逍遥游”。
2、庄子,名周,战国中期宋国人。其思想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 相对性,否认客观事物的差别,否认客观真理。在对待生活的态度上,主张一切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文化知识。
3、《庄子》共52篇,现存33篇。书中散发着浓厚的浪漫主义气息和悲观厌世的虚无思想。其文章想象奇特,构思巧妙,善于运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对后世影响很大。
三、指导朗读,整体感知
1、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示范朗读
2、在朗读的基础上,正音正字。
3、组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4、指名三位学生,每人一个自然段朗诵,其余同学注意其读音和断句。
5、组织三个学习小组,每组一段进行齐读。
四、布置思考讨论
1、本文的核心句在哪一部分?体现的是什么样的思想?
2、“蜩”“学鸠”是否是“逍遥游”?“鹏”是否是“逍遥游”?为什么?
3、一、二段的对比有何不同?
4、一、二段的“鹏”的介绍有何不同?
5、庄子散文的特色是如何体现的?
第二教时
教学要点
结合上一课时的思考讨论内容,指导赏析课文结构和课文第一部分
教学过程
一、分析课文的结构
1、第一段:写世间万物,大至鹏,小至尘埃,其活动皆“有所待”,都是不自由的。
⑴、第一层:极言鲲鹏之大
⑵、第二层:写鲲鹏南飞有所待
⑶、反驳蜩与学鸠
2、第二段:写万物在“有所待”的范围内,又存在着“小大之辩”。
⑴、第一层:归纳上文,阐明“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的道理。
⑵、第二层:引“汤之问棘”的一段话 ,对前文补充印证,并点明“小大之辩”。
3、第三段:阐明“逍遥游”的境界。
二、指导赏析第一段:
㈠、组织齐读本段
㈡、学生结合注释疏通文意,把握主要内容,掌握重点词句。
㈢、教师点析重点词句:
1、“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也”
-------当鹏迁往南海的时候,振翼拍水,激起三千里的波涛,乘着旋风环旋飞上九万里的高空,它是乘着六月的大风飞去的。
2、“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风力积蓄得不够大,那么它承受巨大的翅膀就没有力量。
3、“也”的用法:
a、句尾语气词
b、句中语气词,表示短暂停顿。
4、虚实词积累:
怒:奋发
志:记录 记载
而后乃今:古汉语固定结构 “然后才开始”
图南:图谋向南飞。南,名词活用作动词
奚以……为:固定结构,表示反问。 “哪里用得着……呢”
5、“之”的用法归类
6、文段中的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分析
㈣、指名翻译本段文字
㈤、赏析本段文字,突出:
1、鹏鸟的形象
2、鹏与蜩、学鸠对比的意义
3、水与舟的插入的作用
三、当堂背诵第一段
第三教时
教学要点
赏析第二、三段,积累虚实词
教学内容
一、指导赏析第二段:
㈠、指名朗读
㈡、要求学生结合注释疏通文意,把握主要内容,掌握重点词句
㈢、教师点析:
1、实词积累
知:通“智”
晦朔:晦,农历每月月末之日;朔,农历每月初一。
春秋:文中代“四季”,通常情况下,也可以指年龄。
匹:比
修:长
辩:通“辨”,意为“区别”
2、虚词积累:
奚以知其然也:奚,“何、什么”;奚以,“凭什么”。
彼且奚适也:奚适,“到哪儿”。
3、语句翻译:
a、“小知不及大知……此小年也”句。
b、“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句。
㈣、指名翻译本段文字
二、赏析第三段
㈠、组织齐读
㈡、学生结合注释疏通文意,把握主要内容,掌握重点词句。
㈢、教师点析:
1、本段中的 四个层次:
a、俗人:“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b、隐士:宋荣子“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
c、神仙:列子“御风而行”
d、“逍遥游”:“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游无穷”
2、重点字句:
比:①“行比一乡”-----合
②“比得软脚病”------近来
③“栉比如鳞”------排列
㈣、指名翻译
三、学生自结本课时所学内容
四、作业:
1、完成课文练习 2、知识点归类
第四教时
教学要点
课文内容总结,知识点归类
教学过程
一、课文主题归纳:
(见第一教时)
点评:世上的一切事物,都是互相依赖、互相制约的,庄子所追求的那种超越现实的自由,只能是不切实际的 幻想,是一种消极有害的虚无主义的思想。
二、文章特色:
1、借用寓言说理。把“无所待”的思想寄托于生动的形象之中。
2、想象丰富,意境开阔。
3、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三、知识点归纳:
㈠词语解释:
1、息:a、“去以六月息者”------名词,气息,指风。
b、“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名词,气息。
2、志:a、“鸿鹄之志”
b、“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动词,立志。
c、“志怪者也”------动词,记述。
d、“博闻强志”------动词,记住。
3、名:a、“其名为鲲”
b、“名之者谁”------名词活用作动词,命名。
c、“圣人无名”-----名词,名望。
d、“不能名其一处”------动词,说出。
㈡、古今异义:
1、虽然:古义------即使这样。今义------连词。
2、众人:古义------一般人。 今义------多数人、大家。
㈢、词类活用:
1、彼于致福者:使动用法。
2、而后乃今图南:名词活用作动词。
3、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名词活用作动词。
㈣、文言句式:
1、判断句:
a、齐谐者,志怪者也。
b、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2、倒装句:
a、宾语前置句。
b、介宾短语后置句。
㈤、成语:
鹏程万里------比喻前程远大。
四、作业:
完成《基础训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