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古代 >> W >> 望庐山瀑布 >> 正文

 

如何掌握低段古诗教学的火候?

如何掌握低段古诗教学的火候?    浙江省宁波市江东区通途小学 石建光       这星期,我在教学《古诗两首》(《望庐山瀑布》、《绝句》)时,对如何掌握低段古诗教学的火候这一问题深感困惑,究竟该怎样把握古诗教学的程度,才能恰倒好处地迎合低段学生学习古诗的认知水平?我处理教学时,首先是让学生读通读顺,对个别生字进行强调。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自主读文,提出不理解的字词或诗句,在学生互助的基础上,教师参与指导解答。但实践证明,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很茫然,只停留在现代汉语的理解层面,因此提不出不理解的字词句,学生的解答也是风马牛不相及,很多学生甚至对古诗中的词语也模糊不清,比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中,很多学生把“鸣翠”作为一个词,或者“鸣翠柳”作为一个词,也有同学把“门泊东吴万里船”中“门泊”作为一个词。总之,学生对古诗特殊的表达方式非常陌生,尽管他们已经能琅琅上口地背诵古诗。最后,我只能用讲授的方式,讲解难解字词的意思,这让我感觉索然无味,学生也听得很疲塌。这不禁让我怀疑,这种落实到字词句意思的教学方式是否太高段化了?

  新课程标准对低段古诗学习的阶段目标是这样表述的: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此表述的核心是在低段古诗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朗读感悟,意境体验,感受诗话的美。但事实真能这么理想化吗?未然!试想,学生连最基本的诗意都不知道,又如何去体会其中深层次的意境呢?尽管现代化手段能弥补学生感知上的不足,但无法替代语言本身的感悟功能。比如:如果学生对“挂前川”不理解,又如何展开想象,把瀑布和河流联系在一起呢?况且,学生对意境的理解,与学生认知水平(如对诗人的背景、古诗的时代背景等信息的理解)、生活体验等都有关系。以理解《望庐山瀑布》的意境为例,我试图让学生体验瀑布的壮观,但学生显得很木讷。于是,我想发挥生活体验的功能,设问:你们见过瀑布吗?见过的学生少得可怜,即使见过,也无法和壮观的感觉联系起来。无奈之下,我又设问:见过大海波涛汹涌的景象吗?试图以此来替代对瀑布的体验,但学生还茫然者居多。那么,又该如何达成学生感悟意境、感受诗话美的目标呢?

  查阅资料时,发现以下一段资料,该资料也突出强调低段古诗教学中悟情悟景的重要性:

  低段古诗教学的三部曲──欣赏、领会、与创造:

  1、欣赏──创设情境欣赏美:

    “诗是有声的画”上课伊始,教师就努力营造积极的情感氛围,以优美动听的古曲、生动的形象面或声情并茂的描述,经学生带进古诗的意境,让学生获得情感的熏陶。

    课中图文结合,或者播放一些课件图片,使学生的情感始终被诗文的意境深深吸引。不知不觉与诗人共享当时的美景。

  2、领会──读中悟情领会美:

    古诗是人类在特有的生活环境下宝贵情绪的瞬间灵光闪现。人们读诗,就是要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引起心灵的共鸣,从而体验到诗人瞬间的惊喜之情。因此在古诗教学中,反复诵读,读出节奏,读出韵味、读出意境是基本的方法;整体感悟,悟出诗情、悟出诗意、悟出诗韵是基本原则。

    怎么读?    1读:读准生字,读通诗句。     2读:图文结合理解诗意。     3读:读议结合,合作探究疑难问题。     4读:读中发表自己的理解,评价古诗的意境,诗人的内心情怀。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5读:诵读,积极展示,诵出情怀。形式多样:对诗、吟诵、游戏、表演等。给学生提供积极展示的舞台,达到熟读成诵的境界。

  3、创造──拓展延伸创造美: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有活力的。”恰到好处的拓展延伸能使学生由“乐学”到“活学”再到达“会学”的境界,使我们的课堂教学闪现出智慧的火花和生命的活力。

    比如:课文古诗教完后,引出一首写法类似的古诗,让学生自学感悟,检查学生“得之以渔”的情况。学生会在学以致用的训练中提高学习能力。

    还如:古诗教学完后,引导学生根据古诗的情境,给古诗配,给古诗配舞,给古诗配曲等。如果能将这些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引入课堂,学生通过学科间的交流、渗透、整合构建了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课堂,使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美,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只要善于发现,乐于创造。勇于尝试,就能收获无穷的乐趣。
  理论和实践的距离让我对低段古诗教学的火候问题困惑非常!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绝句,望庐山瀑布,李白,杜甫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如何掌握低段古诗教学的火候?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梦游天姥吟留别》说课稿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3
    《梦游天姥吟留别》课堂实录3
    作品原文:梦游天姥吟留别
    【赏析】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课堂实录4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太姥山另解
    教学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
    从<梦游天姥吟留别>看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课堂实录
    梦游天姥吟留别
    从<梦游天姥吟留别>看李白(二)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4
    《梦游天姥吟留别》课堂教学实录
    从<梦游天姥吟留别>看李白(三)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4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英文版《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
    惊心动魄的梦游之曲——李白《梦游天…
    作品梦游天姥吟留别赏析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5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1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
    夭矫离奇 托梦寄意——李白《梦游天姥…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6
    李白诗鉴赏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 3
    《蜀道难》教学设计
    【作品原文】蜀道难
    一梦十年山川依旧 蜀道今不难
    【作品译文】蜀道难
    【作品英译】蜀道难
    蜀道难经典翻译
    《蜀道难》教案
    蜀道难 欣赏
    友情如春水 美景怡人心──李白《送…
    李白《蜀道难》
    《蜀道难》:神奇险峻境界的追求
    蜀道易──《蜀道难》的伉俪篇
    李白诗歌的三种精神──在上海电视大…
    《蜀道难》教学设计
    蜀道难电子课本
    《蜀道难》课堂教学详案
    李白诗歌中的心灵世界管窥
    蜀道难
    走出“围城”的李白──《蜀道难》教…
    《送友人入蜀》解析
    《蜀道难》教学设计2
    重新看待李白与盛唐的关系
    《 蜀 道 难 》 教 学 实 录
    《蜀道难》课堂实录4
    《蜀道难》课堂实录1
    李白的成名作《蜀道难》
    李白《蜀道难》赏析
    想象夸张一手裁——《蜀道难》艺术手…
    《蜀道难》品读三题
    【注释】蜀道难
    【赏析】蜀道难
    唐诗百话:李白《蜀道难》赏析
    “奇之又奇” 千古绝唱——李白《蜀道…
    《蜀道难》教学设想
    《将进酒》教学实录
    《梦游天姥吟留别》赏析
    读李白将进酒有感
    将进酒——李白
    李白<<将进酒>>赏析
    诗意,让课堂如此美丽
    将进酒电子课本
    读李白《蜀道难》诗
    《将进酒》课堂实录2
    李白与唐代诗歌精神特质
    《将进酒》课堂实录
    李白《将进酒》赏析3
    李白《将进酒》英文版
    李白《将进酒》赏析
    李白《将进酒》创作时地考
    品赏李白《将进酒》
    唐诗鉴赏指导——李白《将进酒》诗歌…
    李白《将进酒》解读
    一首政治抒情诗──《蜀道难》主题新…
    关于《蜀道难》的作意和主题讨论
    《蜀道难》电子教材
    《蜀道难》教学建议
    《蜀道难》备课笔记
    《蜀道难》教学设想
    蜀道难,人生之路更难──李白诗歌《…
    将进酒
    李白为何写《蜀道难》
    “奇之又奇”千古绝唱──李白《蜀道…
    《蜀道难》主题再探
    李白山水诗与画同源的意境
    想象夸张一手裁──《蜀道难》艺术手…
    《蜀道难》读法:剥皮抽筋法
    由《蜀道难》浅析李白出蜀时的心态
    韩愈《调张籍》赏析
    新蜀道“难”
    新编《蜀道难》
    李白飘逸诗风的构成
    《蜀道难》课堂实录
    《蜀道难》课文译文
    《蜀道难》有关评述
    《蜀道难》多义词辨析
    《蜀道难》开篇叹词音义句读解
    巧借友人写山川 深深忧虑融自然──…
    《蜀道难》主题之辨
    从“居士”说起──兼对李白、杜甫诗…
    《蜀道难》生字注音
    略谈李白《蜀道难》的思想和艺术
    《蜀道难》的思归情结
    新蜀道难
    逸、狂、愤、醉──探索李白的情感世…
    李白的性格与其诗歌艺术特征
    论尚侠思想对李白诗歌的影响
    《蜀道难》赏析
    《蜀道难》魅力新解
    《蜀道难》写作背景
    李白山水诗的艺术成就
    寻李白
    《蜀道难》形近字辨析
    永远的李白
    关于蜀道
    唐诗简介
    李白年表
    《蜀道难》学法指导
    《蜀道难》诵读提示
    《蜀道难》课文题解
    《蜀道难》课堂实录2
    《蜀道难》主题思想
    蜀道难,人生之路更难
    《蜀道难》多音字辨析
    试论李白的悲剧人生及其特点
    李白的生平、诗歌、个性
    盛唐诗歌与盛唐气象
    《蜀道难》重点难点讲解
    《蜀道难》词类活用
    《蜀道难》特殊句式
    《蜀道难》难句解析
    《蜀道难》结构分析
    《蜀道难》写作特点
    《蜀道难》知识归纳
    《蜀道难》通假字
    《蜀道难》疑难解析
    《蜀道难》词语解释
    李白简介
    《蜀道难》课文评点
    《蜀道难》赏析
    《蜀道难》的立意
    《蜀道难》写作特色
    《蜀道难》问题探究
    《蜀道难》课文导读
    《蜀道难》课文分析
    《蜀道难》鉴赏要点
    《蜀道难》教学设计
    《蜀道难》课文赏析
    《蜀道难》教学设计
    《蜀道难》教学设计
    《蜀道难》教学设计
    《蜀道难》课文导入
    《蜀道难》教学设计
    蜀道难赏析
    《蜀道难》赏析5
    李白《蜀道难》赏析2
    《蜀道难》赏析3
    古诗文赏析——李白(唐)《蜀道难》
    《蜀道难》赏析4
    施蜇存:《蜀道难》赏析
    《蜀道难》教学杂谈
    《蜀道难》背诵指导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