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古代 >> T >> 滕王阁序 >> 正文

 

《滕王阁序》说课稿

作业标题: (高中语文)第三次作业 
发 布 者: 陈建伟  (发布时间: 2009-7-2 9:57:58) 
作业内容: 
1、提交一份你自认为最满意的教案(阅读教学、作文教学、口语交际教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皆可)。
2、为自己提交的教案写一份“教学设计说明”,谈谈自己在设计中如何贯彻新的课程标准。(此题应不少于1500字)
 
 
 
提交者: 黄丽芬  (提交时间:  2009-7-12 0:46:27) 
答题内容: 
 

1、 提交一份你自认为最满意的教案(阅读教学、作文教学、口语交际教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皆可)。
 
滕王阁序》说课稿
 佛冈县第一中学   黄丽芬
唐代诗歌在古典文学中独领风骚,但也不乏一些流传千古的散文名作,今天我说课的课文就是唐朝王勃的《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简称《滕王阁序》。
对于这篇脍炙人口的散文名作,我是沿着教材地位、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知识迁移、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六点思路展开。
一、教材地位
《滕王阁序》选自粤教版选修二,属于选修课程“诗歌与散文”模块,《滕王阁序》是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抒发青年知识分子对辉煌前程的无限渴望和对不遇身世的迷惘,开启本单元重在呈现知识分子人生感悟的情感门户。赋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文体,讲究铺陈和声韵,有较高的欣赏价值。学习这种文体,对学生提高古文学鉴赏能力有较好的作用。
(一)教学目标
新课标对“诗歌与散文”模块有三个目标要求:审美能力的培养,鉴赏评价能力的形成,文化底蕴的积淀。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语文教学应注重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本着以上的指导思想,我对教材作整体的处理之后,把课文的教学目标定为三点:
知识目标:掌握重点的实词、虚词、句式,了解课文用典的作用。
能力目标:积累文化知识,培养文言文的诵读能力,品味和鉴赏本文优美的语言及其表达方式。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是许多古代知识分子的人生取向,他们顺境不浮、逆境不屈,散发独特的人格魅力。
情感目标:领悟作者人生观价值观,感受文中所抒发的怀才不遇、愤懑悲凉而又不甘沉沦的复杂感情。
为完成教学目标,培养品味与鉴赏能力,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指导学生把握重点,突破难点。
(二)重点难点
骈文是一种介于诗歌与散文之间的过渡文体,它有诗歌的工整对仗,又有散文的强大感染力,课文借言简意赅,含蓄有味的典故抒情言志,所以我把重点设为:
(1)把握骈文工整的对偶和文情并茂的“警句”
(2)理解本文用典的内涵和表达效果。
学习一篇美文,要突出是品读和鉴赏。品读,才能读出语言的美;赏析,才能感受文章的内容美和形式美。所以我把重点设为:
(3)赏析优美的语言,感受壮阔的意境。 
二、教法学法
语文教学,是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技巧;学习语文,是通过自主发现、合作探究从而提高自身的语文能力。因此,为训练学生的思维与感受能力,我主要采用师生互动的点拨法、提问法,指导学生课前先自主学习实词、虚词,初步把握文意,课堂设置问题,巩固基础知识。再通过生生互动、合作探究的讨论法、美读法这两种方法来赏析课文语句,培养学生诵读、审美和探究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我准备按以下几个步骤展开,首先是导入新课了解作者,接着是检测预习知识点拨,然后是自主探究品读鉴赏,最后就是对鉴赏活动的总结。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吸引学生,引起兴趣,我设置了如下的导入:
(1)导入
在我们祖国这块神奇的大地上,积淀了五千年的文化遗产,宫殿园林,楼阁庙宇,比比皆是。在这众多的人文景观中,“中国古代四大名楼”因其精美的建筑流传千古,更因为名人的游历题诗名扬天下。它们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鸛鹊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的黄鹤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岳阳楼,那么滕王阁又给我们留下怎样的千古名句呢?带着这个问题,我引导学生进入“走近作者”环节。
走近作者。请学生根据以往所学的知识说说本文作者王勃、初唐四杰和他们创作的划时代意义。初唐四杰锐意改革,初步扭转诗坛文风,了解他们,有助于把握本文作者的思想和创作。这个环节先让学生课前收集整理资料,训练了学生的自主动手、整合知识的能力,
(2)要流利诵读课文,就要先扫清语言障碍,准确把握朗读节奏,所以学习课文要先落实重点的实词、虚词,准确断句。我安排了检查预习知识点拨这一环节,要求学生读准字音,掌握词义,我再对诵读的节奏、语句的的停顿进行知识性的点拨。
(3)学生课前已经结合课文注释,助工具书疏通文句,接着的环节是诵读全文,在诵读的基础上赏析课文。对课文语言的赏析,我设置了两个环节:探究典故运用的表达效果,品读鉴赏经典名句的韵味。
王勃的《滕王阁序》给我们留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千古名句,这是一种怎样的面?我让学生欣赏一组晚霞飞雁图,引领他们进入一种特殊的壮美,初步把握全文的写景的恢弘与抒情的悲壮。
对课文语言的品味与赏析,我设置了两个思考探究题,培养学生的应用、审美与自主探究能力:
(一)找出文中引用的历史故事和前人名句,说说这些典故运用的表达效果。
先进行知识性点拨:介绍用典的作用,然后引导学生动手寻找,动脑思考,联系以往所学知识,说说这些典故在本文的表达效果,从而得出结论:典故的运用简练含蓄、加强论证、起到以古论今、借古抒怀的作用。借此训练了学生知识迁移、自主探究的能力。
 
对于理解课文的主体内容,我主要是采用师生互动的品读法和学生自主的鉴赏法,老师点拨引导与学生自主探究相结合。品读的过程可以按照“老师范读、学生品读、自由诵读”等形式展开,而品读过程中,又要贯彻审美能力的培养和鉴赏能力的形成,我设置了探究问题 :
(二)你喜欢文中的哪一个句子?喜欢它的什么?请简要赏析。(提示赏析的角度可以是用字的准确,写景的传神,也可以是意境的营造等。)
先对语言鉴赏的角度进行知识性的点拨:鉴赏语言,可以是对语言内容的理解,对语言表达技巧的把握,对语言营造意境的体会,对语言表达效果的感悟。结合诗歌鉴赏的方法来引导学生自主品读与赏析这篇课文的优美句子,就是引导学生由方法的把握进入能力的实践。
(5)课堂小结:感受作者的真性情。
    行文当中,作者流露的思想感情是复杂的,有身世不遇的消极,又有逆境不屈的乐观,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总的来说作者是借滕王阁的万千气象和娱乐欢饮的宴会盛况抒发自己心中的块垒,写失意的悲哀,是对时代的抨击;又写积极的壮怀,表现出自己乐观向上的伟大情怀和积极用世的乐观态度。引导学生领悟作者的真性情,落实了教学中的情感目标。
四、知识迁移
怀才不遇,报国无门是古代很多知识分子的身世遭遇,王勃的早年失意,但经世济国之心没有改变,身处逆境,但意志更加坚定。王勃身上,我们看到知识分子的什么时代精神呢?我设置了一个开放性的探究题:探讨中国文人面对失意的人生选择。
这个开放性的题目,能让学生发散思维,是对学生迁移、探究和整合能力的拓展延伸。
五、板书设计
课文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和依据,所有的方法实践、能力培养都离不开文本,为了能让学生更直观的把握文章结构,了解课文的内容,我设置了紧扣题目“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的板书设计。
     一( 1 ):扣 “ 洪 府 ”,地势雄伟、物产珍异、
                             人才杰出、宾主尊贵。
二( 2 ):扣“秋日登阁” 楼阁壮丽、山川胜景
                              秋景特色,流光溢彩
三(3、4):扣 “ 饯 ”, 宴会胜况,人生遇合
                             借古勉今,穷且益坚
四( 5 ):扣 “ 别 ”,   自叙遭际,谢主引宾
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一些教学设想。
六、教学反思:
教授这样一篇骈赋,我采用点拨法教给学生语言鉴赏的方法,运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热情参与,主动探究。课堂上师生互动共同诵读,生生互动自主赏析,收到良好的效果。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到知识的迁移,得到思维的训练,培养了鉴赏能力,积淀了文化知识。让学生从这篇文章的行云流水的节奏美,震撼人心的山水美,积极向上的人性美当中获得心灵的荡涤与审美的愉悦,我相信这样的课堂设计一定能让学生受益更多。
 
2、为自己提交的教案写一份“教学设计说明”,谈谈自己在设计中如何贯彻新的课程标准。(此题应不少于1500字)
教学设计说明
 
        传统的语文教学几乎是教师一个人的独白,教师的讲解和灌输替代了学生的思考和发言,所以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缺少主动性和自主性,完全是被动式接受和机械式记忆。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语文教学要求建构对话式语文课堂。在“对话式”语文课堂中,教师与学生间不再是那种传授与接收、灌输与接受的主客体关系,而是一种精神性对话交流关系。在课堂对话的氛围中,教师和学生都处于自由开放的精神状态,可以不受教师预设问题和固有概念的束缚,充分表达各自的意见,在交流意见的同时,提升自己已有的感受和认识,从而达到一个更高更深层次的理解。
        而古代散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如何在学生自主解决文章字词、初步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深层次对话式交流和探讨是本案例思考的核心问题。新课标对“诗歌与散文”模块有三个目标要求:审美能力的培养,鉴赏评价能力的形成,文化底蕴的积淀。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语文教学应注重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本着新课标的指导思想,我对教材作整体的处理之后,把课文的教学目标定为: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整理、掌握课文重点的实词、虚词、句式,了解课文用典的作用落实知识目标。
通过整理和积累课文出现文化知识,通过朗读、背诵文中重点语段培养文言文的诵读能力,通过品味和鉴赏本文优美的语言及其表达方式来落实能力目标: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是许多古代知识分子的人生取向,他们顺境不浮、逆境不屈,散发独特的人格魅力。通过理解领悟作者的人生观价值观,感受文中所抒发的怀才不遇、愤懑悲凉而又不甘沉沦的复杂感情来落实情感目标。
为完成教学目标,培养品味与鉴赏能力,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指导学生把握重点,突破难点:
把握骈文工整的对偶和文情并茂的“警句”。本文是一篇骈体文。骈体文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是全盛时代,这时骈体文成为文章的正宗,中唐古文运动兴起才逐渐走向衰落。我们要培养阅读古文的能力,就不能不了解这种特殊文体。而无论“命途多舛”,但仍要“穷且益坚”的人生态度启人心智,令人警醒。
骈体文用典目的主要在于使文章委婉、含蓄、典雅、精练。文中典故不仅用得恰当,而且要引导学生欣赏其善于把古代事典中传颂的美谈与眼前的情景巧妙结合起来的艺术手法。本环节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课文典故运用的表达效果。
学习一篇美文,要突出是品读和鉴赏。品读,才能读出语言的美;赏析,才能感受文章的内容美和形式美。所以我把重点设为:赏析优美的语言,感受壮阔的意境,本环节学生自主探究和师生互动为主。
课文的主体学习以品读鉴赏为主:
初读求读准:让学生自己搭过河,在读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碰壁”后予以引导,记忆尤深。例如,骈文的七字句和诗句节奏不同,诗句的节奏一般是四三,而骈体文七字句的节奏一般是三四、三一三、二五、四一二、二三二等,所以下列文句节奏应是:A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B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C都督阎公∕之∕雅望,启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 帷暂暂驻。D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引导点拨后,举一反三,学生自会读出语感,有所感悟。
    再读解词句:即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解决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重点虚词、特殊句式这些文言语法问题。首先,要求学生边读边依靠积累、依靠语感用特定的标记画出不同词法现象,然后以小组为单位,交换重点,同时共同释疑,提出难点,教师适当启发点拨。例如:“雄州雾列,俊采星驰”的“雾”“星”学生凭语感出名词作状语的标记。“襟三江而带五湖”中的“襟”“带”两个名词的意动用法,可从“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的“宾客”点拨而来,同时巩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三读通脉络:本文篇幅较长,在上述两步导读之后,把握文章脉络对于理解文意、背诵课文不无益处。理脉络时可以由句到层,由层到段,聚零为整。例如,第一段的内容概括即可按此步骤进行。①—③句,叙述洪州地理位置。④—⑤句,用两典故,盛称洪州地方和人物的美好。⑥句,言城池繁荣,人才众多。⑦—⑩句,表宾主尽东南之美及宴会盛况。⑾句,自己与会的缘故与荣幸。由此可归纳出第一段主要写洪州形势雄伟,人物云集,阁上盛宴及与会缘故。依次可概括出其他段落的主要内容:第二段主要写滕王阁之宏伟壮观以及阁上所见美丽如的秋景;第三段,主要写参与宴会的多是喜饮酒、擅诗文的宾客,并由欢娱引出兴悲之情,抒发身世之感;第四段,抒怀才不遇之悲,勉励自己要坚持高尚志向;第五段,写苦于无路请缨但幸得款待,有感于盛宴不再,愿与众宾客一同赋诗。
通过反复朗读,在聚零为整的结构分析中,学生领略了作者写作技巧的高超:首叙天文地理,次叙贤主嘉宾,再叙蚨景物,然后描写阁内近景、阁外远景,接着用“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二句总收胜景,转入抒情,先感慨古代失志者,再劝勉当今失志者,最后叙到自己,以逊词结束全文,甚为得体。
    四读探主旨:即在通过朗读从整体上把握文章脉络后,反复诵读关键语句,表现在课文中,即表宴会“盛大”的语句、抒情的语句及典故的用意,要读中见情,读出文意。例如:“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读这两句时“难”“悲”“怀”“不见”“何年”需重读,读出真情,读出不得志之苦和渴望被赏识之情。“奉宣室”的典故,巧妙地为下文“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作铺垫,同时意在叹息难以接近朝廷,效忠皇帝。通过关键句的朗读,领悟文章的主题在于抒发远大的政治抱负和怀才不遇之情,委婉曲折地表达对所谓“圣君”“明时”的不满情绪。
    .五读求鉴赏:鉴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此句是传诵千古的名句,也是本文最为闪光的一句。相传都督阎某拂袖而去后,闻此句矍然而起,说:“此真天才,当传不朽矣。”生引导学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一诗句中展示的面。注意意境和谐美,想象要自然生动,色彩要明丽。
要求学生在朗读中,感受文章思想内容、艺术特色的魅力,根据体验、兴趣选其一点品评、评价,以达到强化延伸的目的,真正做到感受、理解、品评,学以致用。无论“命途多舛”,但仍要“穷且益坚”的人生态度启人心智;委婉的抒情,动人心弦;开阔的意境、华美的语言予人美感……在鉴赏中,学生才能真正与作者产生共鸣,产生自觉背诵的欲望。
老师采用师生互动的点拨法、提问法,引导学生理解文本,本环节也贯穿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品味经典语句的韵味。
本课的展开,首先,学生的课前预习在老师的题目指引下有明确的方向,能将预习工作落到实处。另外课外资料的搜集也能在老师的指引下切实有效地进行。这为学生实现同学之间和师生之间的对话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其次,课堂交流的过程中老师不再是传授者,而是凝听者和参与者。这营造了平等的开放的课堂氛围。尤其是在互相讨论和交流的基础上学生提出了非常有创造性的有探讨价值的问题。这应当是课堂的一个师生的深层次对话,也是学生真正积极思考问题的一个体现。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思考的积极性。比教师在那口干舌燥地讲,学生在那意兴阑珊地听效果要好得多。学生对文章的鉴赏要更为深入和通透。
    第三,课堂强调学生多读。诵读课文的过程是自我梳理的过程,也是学生自我深层次对话的一个过程。在这里,学生才能将学习化做一个自觉的理性的过程。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滕王阁序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滕王阁序》说课稿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滕王阁序赏析
    《滕王阁序》及赏析
    《滕王阁序》原文及注释
    《滕王阁序》题解及译文
    滕王阁序原文
    王勃与滕王阁
    王勃《滕王阁序》赏析
    《滕王阁序》原文和欣赏
    滕王阁序·精粹教案集(2则)
    《滕王阁序》译文
    《腾王阁序》赏析
    王勃《滕王阁序》原文、题解、译文及…
    《滕王阁序》原文及注释
    滕王阁序赏析
    唐•王勃《滕王阁序》原文
    滕王阁序原文欣赏
    《滕王阁序》的用典赏析
    王勃《滕王阁序》赏析
    滕王阁序 赏析
    滕王阁序赏析
    滕王阁序 赏析
    王勃《滕王阁序》赏析
    《滕王阁序》的故事
    滕王阁序 赏析
    《滕王阁序》的用典分析
    滕王阁序赏析
    王勃《滕王阁序》 赏析
    王勃 滕王阁序 赏析
    滕王阁序——全文赏析
    [赏析]腾王阁序
    滕王阁序(并诗) (苏教版)
    《滕王阁序》赏析
    王勃《滕王閣序》
    美哉,奇文!——王勃《滕王阁序》赏…
    中外散文欣赏:滕王阁序·赏析
    滕王阁序(并诗)教案
    王勃《滕王阁序》——《秋日登洪府滕…
    滕王阁序(名篇赏析)
    《滕王阁序》赏析
    马当神风送王勃-《滕王阁序》赏析
    滕王阁序 教案(高中新课标人教版语文…
    《滕王阁序》赏析
    《腾王阁序》赏析
    腾王阁序赏析
    滕王阁序
    王勃《滕王阁》诗赏析
    王勃《滕王阁序》原文与译文
    《滕王阁序》赏析与教学创新设计
    一篇美读的好教材──《滕王阁序》备…
    《滕王阁序序》第二课时
    《滕王阁序》 教 案
    滕王阁序 王勃(4篇赏析)(译文)(原文)…
    《滕王阁序》赏析
    《滕王阁序》教案
    《滕王阁序》精简导案
    《滕王阁序》 赏析
    古文赏析: 滕王阁序
    建构对话式语文课堂《滕王阁序》教学…
    王勃《滕王阁诗》试解
    《滕王阁序》成文的背景
    联系作品分析《滕王阁序》的思想内容…
    滕王阁序(第二课时)
    《滕王阁序》备教策略
    《滕王阁序》原文
    《滕王阁序》教案设计
    滕王阁序词类活用
    《滕王阁序》课堂教学实录
    《滕王阁序》的失误与“怀才不遇,愤懑…
    《滕王阁序》有关材料和译文及分析
    读腾王阁序有感
    《滕王阁序》课堂练习
    高一语文文言文翻译:王勃《滕王阁序…
    滕王阁序教案
    [读书]《滕王阁序》教案
    整合的研究课设计:《滕王阁序》教学…
    有关《滕王阁序》相应的知识点
    《滕王阁序》主要知识点补充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课《滕王阁序…
    《归去来兮辞》说课稿3
    《滕王阁序》的赏析及“四杰”的崛起
    <<滕王阁序>>原文及译文和知识点总结
    《滕王阁序》说课稿2
    滕王阁序 教案
    滕王阁序教案2
    滕王阁序教案3
    滕王阁序教案-教案中心
    《滕王阁序》教案
    <<滕王阁序>>优秀教案
    滕王阁序知识点整理
    《滕王阁序》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苏教…
    《滕王阁序》教案 3
    滕王阁序
    滕王阁序 教案
    《腾王阁序》教案
    《滕王阁序》教案2
    《滕王阁序》教学设计
    《滕王阁序》教学实录3
    《滕王阁序》教学案例分析
    我这样讲《滕王阁序》 教学设计
    滕王阁序解密
    《滕王阁序》
    《滕王阁序》教学设计2
    滕王阁序教学设计
    《滕王阁序》教学设计3
    《滕王阁序》学案
    《滕王阁序》教学实录
    滕王阁序
    《滕王阁序》教案5
    《滕王阁序》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滕王阁序》教学设计6
    滕王阁序 教学设计示例
    《滕王阁序》教学设计
    《滕王阁序》教案 2
    《滕王阁序》创新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二《滕王阁序》教案
    滕王阁序教案
    入情披文,纲举目张——《滕王阁序》…
    《滕王阁序》教学反思
    知难而行 ——《滕王阁序》教学反思
    《滕王阁序》教学反思
    《滕王阁序》教学实录
    《滕王阁序》教学设计
    《滕王阁序》教学实录 3
    《滕王阁序》课堂教学实录
    《滕王阁序》课堂实录
    《滕王阁序》用富丽的词藻称道洪州
    滕王阁序教学实录
    初唐才俊属王勃
    建构对话式语文课堂《滕王阁序》教学…
    《滕王阁序》教学设计4
    《滕王阁序》活动化设计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