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古代 >> T >> 滕王阁序 >> 正文

 

《滕王阁序》主要知识点补充

滕王阁序》主要知识点补充

广大附中    郭春曦

 

一、关于作者

王勃649675)字子安,绛州龙门人,祖父是隋朝学者王通。王勃六岁即写文章,十四岁便科举中第。沛王李贤闻其名声,邀请他作王府修撰,后因一篇游戏文章触怒了唐高宗,被逐出沛王府。后又因杀官奴而犯罪,父亲也受连累贬为交趾令。公元675年王勃前往交趾省亲,途经南昌正赶上当地都督在滕王阁上设宴。王勃在宴会上赋诗并写下了这篇著名的《滕王阁序》。随后前往交趾途中溺水惊悸而死。本文遂成为他的“绝唱”。

王勃和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

二、关于文体

滕王阁序》是一篇骈体文,又称骈俪文,是魏晋以后产生的一种新文体,在南北朝时期达到了全盛。这种文体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①讲究对仗,一般四六。

②平仄相对,音律整齐。

③多用典故,讲究词藻。

三、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1)概写洪州风貌,引出与会人物。

第二部分(2-3)绘三秋时节,滕王阁万千气象和周围的自然、人文景观。

第三部分(4-5)写宴会盛况,发人生感慨。

第四部分(6-7)叹知己难遇,胜宴难再。

文章是一篇赠序文,借登高之会感怀时事,慨叹身世,是富于时代精神和个人特点的真情流露。作者记述盛宴,描写滕王阁的壮丽,以及寥廓壮美的山川秋景,也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愤懑悲凉而又不甘于沉沦的复杂感情。王勃一生虽然虽连遭挫折,不免产生人生无常、命运偃蹇的怨叹,但我们在文中更多地体验到的却是作者渴望用世的抱负和强自振作的意志。希望和失望兼有,追求和痛苦交织,这正是文章的动人之处。

四、写作特点:

①句式错落,节奏分明

②骈俪藻饰,辞采华美

③运用典故,简练含蓄

五、名句品味

①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前者高度概括了江南各地的繁华富庶,后者形象的说明了南昌一带人才济济。

②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作者将从相反相成中统一起来,突出了贫贱不能移的美好节操。

③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表达了作者在政治上失意后的深沉的悲哀和孤独,也反映了失路之人共有的悲哀和孤独。

④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落霞与孤独的野鸭一起飞翔,秋天的江水和辽阔的天空浑然一色。

这一句更是写景名句,落霞自天而下,孤鹜自下而上,故曰齐飞;秋水碧而连天,长天净而映水,故曰一色。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彩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相映增辉,构成一幅色彩明丽而又上下浑成的绝妙好图。

首先,该两句在句式上不但上下句相对,而且在一句中自成对偶,形成当句对的特点。如潦水寒潭烟光暮山 “落霞孤鹜秋水长天,这是王勃骈文的一大特点。

其次,上句写动,霞、鹜齐飞;下句写静,水、天一色。一动一静,以动衬静。上句侧重于目随景而动,突出景物神态;下句侧重于心因景而静,突出景物色彩。面和谐,美不胜收。

再次,巧化成句,别出新意。庾信《马射赋》云》:“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

最后,如果“落霞”是指真正的彩霞而不是指一种鸟(形如鹦哥)的话,那么此句还有一个好处:点线面结合。孤鹜尽管不一定只有一只,但总之是不会太多的几点;落霞也只能是天边的一线或一小片(位于西天)而非满天;而秋水与长天却是地道的一个广阔的面了,由此,点线面巧妙结合,写景极富层次性。

六、重要文言知识总结

1、通假字

骖腓于上路  , 整治

雨霁   ,消散

君子见  ,预兆

2、古今异义

且益坚  古义:困厄,处境艰难;今义:穷困

学士之词宗  古义:掌管文学撰述的官;

3、活用

三江而五湖    意动,以为襟、为带

雄州          名词作状语,像雾那样

俊采          名词作状语,像流星那样

川泽纡其      意动,对感到惊骇

贾谊于长沙      使动,使屈居

梁鸿于海曲      使动,使窜逃

宾主尽东南之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俊杰

台隍枕夷夏之交    动词用作名词,交接的地方

层峦耸翠,上出重霄        上:向上,名词作状语

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    萦回:曲折回环的景致,形容词用作名词

目吴会于云间              目:(遥)看,名词用作动词

兰亭已矣,梓泽丘墟        丘墟::变为荒丘废墟,名词用作动词

4、借代用法

l)棨戟遥临:棨戟代阎公。

2)檐帷暂驻:襜帷代车驾,实代宇文氏。

3)仙人之旧馆:代滕王阁。

4)帝阍:代朝廷。

5)奉宣室:代入朝做官。

6)抚凌云而自惜:凌云代司马相如的赋。因汉武帝曾夸其赋飘飘有凌云之气

七、用典归类积累

这是一篇典范的骈体文,文章引用典故达三十多处,这势必造成文字上的艰涩古奥,在理解上设置了重重障碍。所以,把文章中的用典摘取出来,进行梳理归类,释文解义,就有非常之必要。
  ⊙出自神话传说的典故
  ①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西京杂记》卷二说董仲舒梦蛟龙入怀,乃作《春秋繁露》。又说杨雄作《太玄》,梦见自己吐出凤凰,飞集书上。文章借此形容孟学士文章之美。
  ②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相传衡山有回雁峰,雁至此就不再南飞,待春而归。文章借此说明水边断断续续地传来一阵阵惊寒的雁声。
  ③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古代传说广州有水名贪泉,人喝了这里的水就会变得贪婪。《庄子外物》记载的处在涸辙里的鲋鱼求救的故事。文章借此表达作者不甘沉沦的思想。
  ④今兹捧袂,喜托龙门传说鲤鱼跳过龙门,就可以变为飞龙。作者借此表示,由于谒见了名人而抬高了自己的身价。
  ⑤紫电清霜,王将军之武库《中华古今注》说,吴大帝孙权有宝剑六,其二名紫电。据《西京杂记》卷一云,汉高祖斩白蛇剑,每十二年一加磨,锋刃常莹若霜雪。文章借此夸赞王将军。
  ⊙出自历史故事的典故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晋书张华传》记载:牛、斗二星之间常现紫气,张华请南昌人雷焕来看,雷焕说那是宝剑的光芒上通于天。后来果然在南昌的丰城地下掘出了双剑,一名龙泉,一名太阿。宝剑出土后,星间紫气也消失了。文章借此来夸赞洪州地方很灵异。
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后汉书徐稚传》记载:徐稚是洪州高士,陈蕃为(豫章)太守……唯稚来特设一榻,去则悬之。文章借此夸赞洪州人物俊美。
  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日下,指京都,云间,指江苏松江。《世说新语排调》:荀鸣鹤、陆士龙二人未相识,俱会张茂先(张华)坐。张令其语。以其并有大才,可勿作常语。陆举手曰:云间陆士龙。荀答口:日下荀鸣鹤。’”文章借此表现作者期望自己被召见的心志。
  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史记贾谊传》记载,汉文帝时,贾谊迁谪长沙,四年后,文帝把他征回长安,召见于宣室。借此表达怀才不遇的苦闷心情。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史记》,汉武帝时选求贤良,有人举荐冯唐,可是他已九十多岁了,不能做官了。又,李广是汉武帝时的名将,多年抗击匈奴,军功很大,却终身没有封侯。文章借此表达年时易往,功业难就。
  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史记贾谊传》记载,贾谊曾任太中大夫,对当时国家大事多所建议,一时深受器重,后受谗毁,被贬为长沙王太傅。文章借此表达作者怀才不遇的心情。
  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后汉书梁鸿传》记载,梁鸿,东汉人,因作诗讽刺君王,得罪了汉章帝,被迫逃到齐鲁一带躲避。借此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
  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后汉书孟尝传》记载,东汉人孟尝,为官清正廉洁,但不被重用,后来归田。作者借此来反衬自己不甘沉沦的思想。
  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晋书阮籍传》记载,阮籍独自驾车出行,在无路可走时便痛哭而返。作者借此来反衬自己不甘沉沦的思想。
  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汉书终军传》记载,汉武帝想让南越王归顺,派终军前往劝说,终军请求给他长缨,必缚住南越王,带回到皇宫门前。作者借此表达自己报国无门的感慨。
  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后汉书班超传》记载的班超投笔从戎的故事。《宋书宗悫传》记载,南朝宋人宗悫,少年时很有抱负,说愿乘长风破万里。作者借此表达自己报国无门的感慨。
  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晋书谢玄传》载,晋朝谢安曾问子侄们:为什么人们总是希望自己的子弟好﹖侄子谢玄回答: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庭阶耳。后半句出自《烈女传母仪传》记载的孟母三迁的故事。作者借此表达有幸在宴会上结识了各位名士。
  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史记司马相如传》:蜀人杨得意为狗监,侍上。上读《子虚赋》而善之,曰:朕独不得与此人同时哉!得意曰:臣邑人司马相如自言为此赋。上惊,乃召问相如。又云:相如即奏《大人赋》,天子大悦,飘飘有凌云之气。这两句是说,未遇推荐之人,只能赋凌云之赋而自惜。
  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列子汤问》记载的高山流水的故事。这句的意思是说既遇知音,就在宴会上赋诗作文,不以为惭。
  兰亭已矣,梓泽丘墟《晋书王羲之传》记载的兰亭集会的情况。《晋书石崇传》记载:崇有别馆,在河阳之金谷,一名梓泽。名胜之地,终难免于荒芜。
  ⊙出自文人词句的典故
  ①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彭泽,指陶渊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有携幼入室,有酒盈樽。这两句意思是说,滕王阁的宴集,胜过隐士的独乐。《水经注》记载:睢水又东南流,历于竹圃。水次绿竹荫渚,青青实望,世人言梁王竹园也。
  ②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曹植《公宴诗》有诗句:秋兰披长坂,朱华冒绿池。钟嵘《诗品》记载:宋临川太守谢灵运,其源出于陈思(曹植)。这里是借曹植来比拟与会的文士将对后代文坛产生影响。

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溟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文章借此表达作者不甘沉沦的思想。
  ④他日趋庭,叨陪鲤对论语季氏》记载:孔子)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作者借此说明自己将往海南接受父教。
  ⑤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钟嵘《诗品》说:余尝言:陆才如海,潘才如江这句是说,请各位竭尽文才,写出像潘岳、陆机那样的好作品。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滕王阁序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滕王阁序》主要知识点补充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滕王阁序赏析
    《滕王阁序》及赏析
    《滕王阁序》原文及注释
    《滕王阁序》题解及译文
    滕王阁序原文
    王勃与滕王阁
    王勃《滕王阁序》赏析
    《滕王阁序》原文和欣赏
    滕王阁序·精粹教案集(2则)
    《滕王阁序》译文
    《腾王阁序》赏析
    王勃《滕王阁序》原文、题解、译文及…
    《滕王阁序》原文及注释
    滕王阁序赏析
    唐•王勃《滕王阁序》原文
    滕王阁序原文欣赏
    《滕王阁序》的用典赏析
    王勃《滕王阁序》赏析
    滕王阁序 赏析
    滕王阁序赏析
    滕王阁序 赏析
    王勃《滕王阁序》赏析
    《滕王阁序》的故事
    滕王阁序 赏析
    《滕王阁序》的用典分析
    滕王阁序赏析
    王勃《滕王阁序》 赏析
    王勃 滕王阁序 赏析
    滕王阁序——全文赏析
    [赏析]腾王阁序
    滕王阁序(并诗) (苏教版)
    《滕王阁序》赏析
    王勃《滕王閣序》
    美哉,奇文!——王勃《滕王阁序》赏…
    中外散文欣赏:滕王阁序·赏析
    滕王阁序(并诗)教案
    王勃《滕王阁序》——《秋日登洪府滕…
    滕王阁序(名篇赏析)
    《滕王阁序》赏析
    马当神风送王勃-《滕王阁序》赏析
    滕王阁序 教案(高中新课标人教版语文…
    《滕王阁序》赏析
    《腾王阁序》赏析
    腾王阁序赏析
    滕王阁序
    王勃《滕王阁》诗赏析
    王勃《滕王阁序》原文与译文
    《滕王阁序》赏析与教学创新设计
    一篇美读的好教材──《滕王阁序》备…
    《滕王阁序序》第二课时
    《滕王阁序》 教 案
    滕王阁序 王勃(4篇赏析)(译文)(原文)…
    《滕王阁序》赏析
    《滕王阁序》教案
    《滕王阁序》精简导案
    《滕王阁序》 赏析
    古文赏析: 滕王阁序
    建构对话式语文课堂《滕王阁序》教学…
    王勃《滕王阁诗》试解
    《滕王阁序》成文的背景
    联系作品分析《滕王阁序》的思想内容…
    滕王阁序(第二课时)
    《滕王阁序》备教策略
    《滕王阁序》原文
    《滕王阁序》教案设计
    滕王阁序词类活用
    《滕王阁序》课堂教学实录
    《滕王阁序》的失误与“怀才不遇,愤懑…
    《滕王阁序》有关材料和译文及分析
    读腾王阁序有感
    《滕王阁序》课堂练习
    高一语文文言文翻译:王勃《滕王阁序…
    滕王阁序教案
    [读书]《滕王阁序》教案
    整合的研究课设计:《滕王阁序》教学…
    有关《滕王阁序》相应的知识点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课《滕王阁序…
    《滕王阁序》说课稿
    《归去来兮辞》说课稿3
    《滕王阁序》的赏析及“四杰”的崛起
    <<滕王阁序>>原文及译文和知识点总结
    《滕王阁序》说课稿2
    滕王阁序 教案
    滕王阁序教案2
    滕王阁序教案3
    滕王阁序教案-教案中心
    《滕王阁序》教案
    <<滕王阁序>>优秀教案
    滕王阁序知识点整理
    《滕王阁序》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苏教…
    《滕王阁序》教案 3
    滕王阁序
    滕王阁序 教案
    《腾王阁序》教案
    《滕王阁序》教案2
    《滕王阁序》教学设计
    《滕王阁序》教学实录3
    《滕王阁序》教学案例分析
    我这样讲《滕王阁序》 教学设计
    滕王阁序解密
    《滕王阁序》
    《滕王阁序》教学设计2
    滕王阁序教学设计
    《滕王阁序》教学设计3
    《滕王阁序》学案
    《滕王阁序》教学实录
    滕王阁序
    《滕王阁序》教案5
    《滕王阁序》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滕王阁序》教学设计6
    滕王阁序 教学设计示例
    《滕王阁序》教学设计
    《滕王阁序》教案 2
    《滕王阁序》创新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二《滕王阁序》教案
    滕王阁序教案
    入情披文,纲举目张——《滕王阁序》…
    《滕王阁序》教学反思
    知难而行 ——《滕王阁序》教学反思
    《滕王阁序》教学反思
    《滕王阁序》教学实录
    《滕王阁序》教学设计
    《滕王阁序》教学实录 3
    《滕王阁序》课堂教学实录
    《滕王阁序》课堂实录
    《滕王阁序》用富丽的词藻称道洪州
    滕王阁序教学实录
    初唐才俊属王勃
    建构对话式语文课堂《滕王阁序》教学…
    《滕王阁序》教学设计4
    《滕王阁序》活动化设计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