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设计
|
导语:如果说《红楼梦》是“言情”的,那么《水浒》可以说是“武侠”。 1、请用一个字、词语或一句话概括“什么是江湖” 记得当时学生很活跃,暴力、血腥……,我最欣赏其中一个男生概括为“暴力与激情的世界” 2、江湖有江湖的规矩,能说说这些规矩吗? 规矩——法律 江湖——现实(官场) 3、你最熟悉(印象最深)的梁山好汉是谁,说说他的事迹? 总结概括:水浒的结构 4、以上是面,下面过度到点,即林冲 5、假如你是林冲,如果没有因高求的……,你会上梁山? 明确:身份地位 6、之间因为何事?大部分同学应该有所了解。 以下部分参考教案,着重从“环境描写烘托人物性格”着手,可以与第一单元进行对比教学。 如项链从心理描写着手,陈上城从心理动作描写着手,守财努从语言动作着手……
第二课时
一、赏析景物描写
(一)温故
◎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只剩下一片乌蓝的天,除了夜游的东西,什么都睡着……点上遍身油腻的灯盏,茶馆的两间屋子里,便弥满着青白的光。(鲁迅《药》)
渲染一种阴暗、凄清的气氛。同时通过环境描写反映时代的沉寂、肃杀。
◎微风早已停息;枯草支文直立,有如铜丝。一丝发抖的声音,在空气中愈颤愈细,细到没有;有如铜丝。周围便都是死一般静。两人站在枯草丛中,仰面看那乌鸦;也似的飞去了。(鲁迅(药))
烘托了环境的荒凉与阴冷,反衬人物的失望与茫然。
◎日历的年底毕竞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声音还没有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祝福》)
交代了祥林嫂生活的环境,是一个封建习俗根深蒂固的环境。整个的环境非常沉闷,令人窒息。
◎我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声惊醒,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火光,接着又听得毕毕剥剥的鞭炮,……又隐约地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瞒珊,预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祝福。(鲁迅《祝福》)
呼应开头,用沉闷的祝福环境来反衬祥林嫂的悲惨命运,同时烘托作者愤激、沉痛的心理。
(二)鉴赏
《在烈日和暴雨下》,用恶劣的环境来烘托样子生活的困苦与艰难,揭示当时社会的黑暗。
出色的景物描写,能烘托人物的思想、性格、身份、心理,推动文章情节的发展,真实的反映社会背景。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文中对“风雪”的值得鉴赏。
1.作者是如何描写风雪的?
主要是正面和侧面对风雪进行不同角度的描写。
(1)直接描写风雪。课文有三处对风雪进行直接描写。
①林冲初到草料场时,写风雪初起。“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纷纷扬扬”,写雪花之大;“卷”,写朔风之烈;“一天”,写范围之广。
②林冲去市井沽酒时,写雪势正大。“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选题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
③沽酒返回时,又进一步突出雪势之大。“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这两处的两个“紧”字,就把一场越下越大的雪,描写得非常清楚。
(2)用侧面描写衬托风雪。
①通过环境描写衬托风雪。
林冲看住处草屋时,只见:“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林冲沽酒回到草料场,“那两问草厅已被雪压倒了。”写的是草屋,给人的印象却是风很猛,雪很大。
②通过人的动作、感觉衬托风雪。
如写林冲在草屋内“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是用人物感觉暗写风雪。写林冲则神庙里,“先取下毡签子,把身上的雪抖了”,上盖白布衫也“早有五分湿了”。因为风雪大,天气冷,所以吃酒时,林冲“把被扯来盖了半截身”。总之,作者在描写人物的动作、感觉时,时时不忘风雪二字。
2.对“风雪”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课文中描写风雪虽然着墨不多,但非常精彩,对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都起了很好的作用。当林冲怀着“不知何意”的惶惑取路投草料场来,情节逐步向高潮发展时,风雪也随之而起。“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朔风卷着鹅毛似的大雪,低垂的浓云压在头顶上,天地茫茫,前途难卜。林冲来到草料场后,“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难以安生。为了御寒,出门沽酒,“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踽踽独行,“那雪正下得紧”,正是雪借风势,风助雪威,天地昏暗,原野寂寥。待沽酒回来,“仍旧迎着朔风”,“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因为风大雪紧,回到草料场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没奈何只得去古庙栖身。他在风雪中奔来奔去,天地之大竟无他容身之处。林冲进入山神庙,为了抵挡风雪,掩上庙门后又将旁边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由于雪大天寒,使林冲外出沽酒,未因草厅被雪压倒而被压死;大雪压倒草厅,使林冲只能到山神庙住宿,未被陆谦等烧死;雪大风劲,使林冲用大石头靠住庙门,陆谦等人放火烧草料场之后也来到山神庙避风雪看火势,因推不开门便立在庙门外谈话,造成冤家路窄,狭路相逢,隔门相对,一触即发的紧张局面。风雪的描写,为情节发展提供了合理的条件,推动了情节发展。当陆谦等看着草料场的大火踌躇满志,林冲心中的怒火也像草料场的烈焰升腾,翻卷,终于拽开庙门,大喝一声,手刃仇敌。朔风呼啸,大雪铺地,火光冲天,天地间站立着一位英雄好汉。我们可以说风雪把情节推向高潮,风雪渲染了苍茫、雄浑的气氛,风雪映衬着人物形象。
描写风雪的笔墨虽不多,却是故事发展的重要因素。“风雪”的描写,推动了情节发展,渲染了浓重气氛,烘托了人物形象。作者笔下的风雪似乎一直伴随着林冲由惶惑走向反抗,完成性格上质的变化,而我们也好像和林冲一块儿置身于风狂雪紧冰冷的天地之中,为他着急,为他担忧,为他庆贺。鲁迅先生在《花边文学·大雪纷飞》中曾说:“《水浒传》里的一句‘那雪正下得紧’,就是接近现代的大众语的说法,比‘大雪纷飞’多两个字,但那‘神韵’却好得远了。”《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风雪描写的确具有“神韵”,它体现了我国古代小说中景物描写的艺术特色,亦如我国传统的写意画,寥寥数笔,仿佛是信手点染,却意境深远,景中有情,并且留下大片天地让读者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去联想,去补充,去发挥。这是我们在阅读中应该认真体会、反复咀嚼的地方。
●板书设计
正面描写 渲染浓重气氛
风雪 推动情节发展
侧面衬托 烘托人物形象
花落水流红 发表于 2008-2-14 17:19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教案教学目标:
1. 了解景物描写的作用;
2.。学习本文通过语言、行动、心理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教学时数:1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解题
1.介绍施耐庵和《水浒》
①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②主题是“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
2.介绍与课文有关的情节
三、初读课文,理解文意
自读课文,列出情节提纲
明确:
开端:林教头沧州遇旧知(1)
“逼” 发展:陆虞候密谋害林冲(2~5)
过渡:林教头接管草料场(6~9)
高潮和结局:风雪夜山神庙复仇(10~12)
四、人物形象分析
(一)导入
在《水浒》中,林冲是被“逼上梁山”的典型。误入白虎堂,发配沧州道,火烧草料场,这三次“官逼”,使林冲逆来顺受、委曲求全的思想被严酷的现实彻底粉碎了,他终于觉醒了,变得刚强、果敢起来,走上了与朝廷誓不两立的反抗道路。课文节选部分是林冲思想性格产生根本转变的最重要的阶段,突出表达了“官逼民反”的鲜明主题。
(二)析“林教头沧州遇旧知”
课文第二段写道:且把闲话休提,只说正话。思考:“林教头沧州遇旧知”这一段是不是闲话?
明确:不是闲话。原因:①插叙在东京情况,表现了林冲的正义感和侠义精神,反映了林冲对黑暗现实的不满。②交代来沧州原因,既表现了林冲的善良安分,也表现了他忍受屈辱、性格软弱的一面:明知是高俅“生事陷害”,自己才吃了官司,被刺配到沧州,但和李小二说到这件事时,他并不气愤、痛恨,还把高俅称作“高太尉”,自称“罪囚”,甚至认为是自己冒犯了高太尉才受了官司。
(三)析“陆虞候密谋害林冲”
林冲无辜受害,被刺配到沧州,远离了京城,高俅一伙,陆谦、富安又追到沧州,在李小二的酒店里密谋陷害林冲。林冲从李小二那里听说了这件事之后是什么态度?表现出林冲的什么性格?
明确: “大惊”――始料不及,他已刺配沧州,本想委曲求全,有朝一日回到东京与家人团聚,这也为高俅等不容。
“大怒”――高俅等已害得他有家难回,有国难投,现在又派人到沧州追杀他,必欲置于死地。
两次“寻”――迸发出反抗求生的火花,要手刃仇人。
“心下慢”――对仇人有所怀疑,却失去应有的警惕,刚点燃的复仇火焰又慢慢熄灭了。说明林冲的反抗性格并不坚决,幻想得过且过,委曲求全。
(四)析“林教头接管草料场”
但是,陆虞候等人对林冲的迫害并没有停止,派林冲看守草料场本是这伙人的诡计,想置林冲于死地,林冲是什么反应?表现他的什么性格?
明确:①有警惕性――“不知何意”∕带尖刀拿花枪
②安分守己∕随遇而安――不识阴谋,认为“好差使”∕唤泥水匠来修理∕求神明庇佑
(五)析“风雪夜山神庙复仇”
1.林冲由幻想安度刑期到奋起反抗斗争,这个思想性格的转变是怎样完成的?
明确:草料场火起,林冲在山神庙里听到了陆虞候等人的对话,知道了高俅指使人谋害自己的真相,这时,他才清醒地认识到,高俅一伙留给他的只有一条死路。这残酷的现实促使他觉醒,认清了反动统治者的狰狞面目。幻想彻底破灭了。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反抗斗争。于是,林冲毅然“踏”“扯”“剜”,杀死了仇人,投奔梁山,走上了反抗统治者的道路。
2. 林冲性格的发展变化,所走的道路,对于我们认识当时的社会有什么意义?
明确:
①了解当时社会的黑暗、腐败。
林冲本来是北宋京城80万禁军的枪棒教头,有一定的社会地位,过着比较富裕安定的生活,这就决定了他的妥协性和软弱性,满足现状,缺少反抗精神。像林冲这样的人尚且无法维持安定生活,不能保障生命安全,那么,广大劳动人民生活之痛苦不是可想而知了吗?由此可以看出当时社会的黑暗,朝政的腐败。
②认识封建社会人民群众奋起反抗统治者的必然性。
林冲性格的转变,关键是一个“逼”字。高俅一伙的步步紧逼,使林冲走投无路,终于走上了反抗斗争的道路。当时,封建统治阶级肆无忌惮地残害人民,使人民无法生活。为了活下去,人民群众才不得不起来反抗斗争,这就是“官逼民反”。《水浒》的主题就是“逼上梁山”,而林冲所走的道路则是体现这个主题的典型例子,这使我们认识到封建社会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五、景物描写分析
1.课文题目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风雪”是故事发生的主要的自然环境,文章也着力在“风雪”上作景物描写。课文是怎样描写大风雪的?
明确:
主要是从两方面描写:
(1)直接描写风雪。直接描写风雪有三处:
①林冲初到草料场时,写风雪初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
②林冲去市井沽酒时,写雪势正大。“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那雪正下得紧。”
③离开酒店回草料场时,进一步写雪势之大。“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2)用侧面描写衬托风雪。
①通过环境描写衬托风雪。例如写草屋,“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林冲沽酒回来,“那两间草屋已被雪压倒了”。写的是草屋,给人的印象却是风很猛,雪很大。
②通过人的动作、感觉衬托风雪。例如写林冲在草屋内“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到山神庙里,“先取下毡笠子,把身上的雪抖了”,上盖白布衫也“早有五分湿了”。因为风雪大,天气冷,所以吃酒时,林冲“把被扯来盖了半截下身”。总之,作者在描写人物的动作、感觉时,时时不忘风雪。
对风雪的直接描写和侧面衬托交替出现,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揉合在一起,使读者感到,林冲时时处处处于风雪交加的环境之中。
2.关于风雪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
①烘托人物感情,渲染气氛;
烘托了林冲杀敌报仇,走上反抗道路的悲壮气氛。北风呼啸,大雪纷飞,草料场烈焰腾空。山神庙前,雪地上溅满鲜血。这时,林冲毅然决然地顺大路投东而去,奔上梁山,这是多么悲壮的情景啊
②推动情节发展。
情节的发展与风雪密不可分,雪紧→喝酒→庙→厅倒→借宿破庙→复仇
六、课文总结
《水浒传》作为在宋元话本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小说,故事性很强,尤其在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刻画人物时的细节描写、矛盾冲突的展示方面体现的极为明显。学习本文,我们应着重从这几个方面去体会、品味,以便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
花落水流红 发表于 2008-2-14 17:20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施耐庵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物性格变化 2.学习细节描写 导入: “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这是梁山好汉的作风,路见不平尚该拔刀相助,但是林教头该出手时没出手。看林冲的连环画,网上有。或者讲林冲到天王堂前的遭遇。 小说艺术创造的中心是人物形象。这个小说有情节、有构思,但是你的情节再生动、再曲折、再吸引人,但是你的人物写得不好,没有血肉,苍白干瘪,那么这个作品是不能算成功的。我们古代的几部小说名著,都是栩栩如生地刻画了人物形象。所以人物形象的成功是小说艺术成功的关键。 《水浒》中人物描写很有特点。一是不避弱点,性格复杂多变;二是通过丰富细腻的细节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细节是生活的血肉,也是小说艺术的血肉。 。 一、请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思考:林冲的思想性格在哪些地方发生了转变?并作具体的分析。 一是买刀寻敌;一是雪夜报仇 (一)分析第一次思想变化。 1.当林冲听说陆谦到了沧州的反应:反应有: (1)“大惊”——林冲听到李小二的报信,并确知从东京来的尴尬人就是陆虞候时,马上意识到“那泼贱贼”是要“来这里害我”。这是他始料不及,他已刺配沧州,本想委曲求全,有朝一日回到东京与家人团聚,这也为高俅等不容。 (2)“大怒”——高俅等已害得他有家难回,有国难投,现在又派人到沧州追杀他,必欲置于死地。这激起了他的复仇怒火,他气愤地说:“休要撞着我,只叫他骨肉为泥!”说罢,便怒冲冲地“先去街上买把解腕尖刀,带在身上。” (3)“买刀”——“前街后巷一地里去寻”,“团团寻了一日”“街上寻了三五日”可见当迫害逼到眼前时,林冲也迸发出反抗求生的火花,要手刃仇人。 (4)“心下慢”——但是,“街上寻了三五日,不见消耗”时,“林冲也自心下慢了”。这说明他对仇人有所怀疑,却失去应有的警惕,刚点燃的复仇火焰又慢慢熄灭了。说明林冲的反抗性格并不坚决,幻想得过且过,委曲求全。 此前通过与李小二的交往知道林冲是克己好义、乐于助人、扶危济困的侠义心肠。 “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受了一场官司,刺配到这里。如今叫我管天王堂,未知久后如何。……” 讲述中虽含有怨意,但更多流露出的却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林冲此时的思想性格还没有完全摆脱忍辱负重听天由命的软弱的一面,他心中仍旧抱有刑满释放,重获生路的愿望。 2.林冲到了草料场是否真正动了杀心?请结合林冲的语言心理和细节描写进行分析。 (1)语言、心理描写方面 “却不害我,倒与我好差使,正不知何意?…” 有戒备心理,但心存侥幸,随遇而安。 “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 想在这里好好过日子,随遇而安。 林冲顶礼道:“神明庇祐!改日来烧纸钱。” 保佑他安安稳稳地过日子,哪天能“挣扎得”回去与妻子团聚。 (2)细节描写方面 ?“将火炭盖了,将草场门反拽上锁了”“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依旧把门拽上,锁了,望那庙里来” 极其细致地表现了林冲那精细谨慎的性格,表现了他虽然已经沦落到如此悲惨的境地,却仍然想苟安求生,平安无事地过日子。 ?“林冲把手床上摸时,只拽得一条絮被。”“林冲跳起身来,……当时林冲便拿了花枪,却待开门来救火。” (3)总结第一次性格变化 透过怒骂和持刀急寻的身影,我们明显感觉到林冲的反抗性格向前跨进一大步,产生了报仇雪恨的强烈欲望。但由于对生活抱有幻想,仍然想苟安于草料场,平平安安地生活。 (二)分析林冲的第二次性格转变 1.性格由心存幻想到最后彻底反抗。 (1)提 丢 踏 搁 扯 剜 干脆利落,痛快淋漓。这一行动标志着林冲抛弃了任何幻想,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终于站起来彻底反抗。 (2)“杀人可恕,情理难容” 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这受尽奸贼迫害的英雄,举刀杀人的理直气壮、正义凛然,充分揭露了高俅、陆谦这些封建统治者及其走狗的卑鄙、狠毒和罪恶。 2.为什么林冲最后会彻底地反抗? 武艺高强,正直善良 林冲 侠肝义胆,嫉恶如仇 忍辱负重,软弱动摇 林冲虽遭受百般凌辱,但仍忍辱负重,步步退让,但高太尉等仍然步步紧逼,陆谦的一把火,烧灭了林冲的幻想,堵死了林冲的最后一条退路,使他“有家难归,有国难投”,只有奋起反抗“逼上梁山”这一条光明大路了。 二、林冲这一典型形象的意义 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封建势力及其走狗的卑鄙、狠毒和罪恶;深刻提示了“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生活真理。 义+忍 逼 反 ▲ 官逼民反 九江金安高级中学:廖志元
|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设计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
下一篇文章: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题意集说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