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古代 >> L >>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 正文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说课稿

一、说教材
我的课题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高中语文教材第四册第16课),这是一篇特殊的课文。
首先,它所处的单元在教材中位置特殊。高中语文教材有四个小说单元(高三册2单元,高四册1单元,高五册1单元共12篇课文),在第三册教材中,学生重点学习了“小说的人物形象和环境”、“小说的情节和主题”,已能够了解小说的基本要素和小说的主要特点。而第五册教材的小说单元教学的重点是“小说的鉴赏”,这对学生阅读小说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因此,从教材体系与大纲要求上看,第四册教材的小说单元实际上是一个承前起后的单元,进行本单元教学时便应该充分考虑这一特征。
其次,本课在单元中的位置特殊。第四册教材的小说单元教学的重点是“了解中国古代小说的特点”,本单元所节选的四篇课文均选自我国明清时代著名的几部古典小说(《红楼梦》、《水浒传》、《老残游记》、《醒世恒言》),而明清时代是我国古典小说发展的高峰,其创作总体呈现如下特点:(1)注意人物行动、语言和细节的描写,在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性格;(2)情节曲折,故事完整;(3)语言准确简练、生动作流畅;(4)叙述方式明显带有说书人的印迹。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在创作上则充分体现了我国古典小说突出的艺术成就,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仔细体会。
再次,是本文在写作上的特色.本课是该单元的第二篇讲读课文。本文节选自《水浒传》的第十回,《水浒传》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它艺术 地概括了历史上农民起义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过程。作者用环境描写来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推动情节、深化主题的技巧是历来被人们所称道的,教学时应引导学生作重点领会。因此,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林冲的思想性格发展变化分几个阶段及其变化的关键;分析“风雪”等景物描写对情节、人物的作用则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二、说教法
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对小说教学作了有益的探索:以“导”为主,从感觉人手,灵活运用评点法,以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让学生学会鉴赏和评价。它的具体要求是:综观全局,抓住关键,创设问题点,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步步深入地探索,在此基础上,据点作评,教师在关键处作灵活而简明的评说点拨,启发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课文的精髓。这种评定法从学生的角度来讲,是通过感受、点拨而产生顿悟,而不是教师塞给他们某种现成的结论,因而学生会为自己的不断发现和新解而欣慰不已,无形之中学习兴趣大增。叶圣陶先生说:“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所谓教师之主导作用,盖在善于引导启迪, 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非谓教师滔滔讲说,学生默默聆受。”(《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下册,第718页、第725页,教育科学出版社)要使学生的思维之水常“鲜”常“活”,教师就必须在“导”字上下苦功夫,切不可居高临下,以自己的一知半解来堵塞学生的思维之泉。这就要求教师努力做好以下两点:第一,要比学生站得更高、更远,避免与学生站在同一思维平面上;第二,要知己知彼,懂得学生的阅读心理并设法使学生处于跃跃欲试、一显身手的最佳心理状态,从而形成教学的良性循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的教学,我大胆地进行“问题导入,以导为主,读议结合”方法的尝试。
关于本课教学情景的创设的一点说明:我在上课前播放了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而没有采用电视剧《水浒传》的主题曲,其意在营造一种特殊的气氛——强烈的音乐节奏感驱使学生急于去领略英雄好汉们的悲剧故事。教学过程中还适时穿插入了录像片的欣赏,有助于学生对主人翁性格和成因的理解。
三、说学法
在第三册教材中,学生已经学过了两个小说单元的小说,已能了解小说的基本要素和小说的主要特点,并对本文节选故事的情节、人物形象、主题思想等内容也能大体把握。组织本课教学时,教师如果只是停留于对课文的情节、语言、动作、心理等的逐条分析上,必然会把课文搞得支离破碎,而使学生毫无兴趣;若能够抓住一点,深入挖掘,分层阅读,则能激起学生自动探求的欲望,开启学生的思维,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曾记得去年在教学本文时,课堂上有位同学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山神庙中,林冲用一块“大石头”顶住了庙门,使陆虞侯等三人不得进庙,为林冲最终识破奸贼的险恶用心从而走上反抗的道路提供了契机,可是林冲一个人“掇”得动一块大石头吗?怎么陆虞侯三人却推不开呢?这个细节真实吗?问题一出同学们就议论纷纷,我也一时乱了分寸。因为对一般读者而言这是个不成问题的问题,小说嘛,无巧不成书,情急之中,我想起苏轼的一句诗:“竹外桃红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我说道:“苏轼为什么非写成‘春江水暖鸭先知’不可呢?难道‘鹅’就不能够先知吗?小说和诗歌一样都是 是文艺作品,阅读文学作品是不能死抠的。”听了我的解释后,有的同学笑了,可不少的同学脸上仍旧带着疑问、困惑。我的解释为什么不能使学生信服呢?为了彻底地解开这个疑团,我想不如在课堂上主动地把“问题”提出来,让同学们发表看法,各抒己见。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说课稿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深入研究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实录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整理
    【中国古典戏剧常识和窦娥冤】整理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
    长亭送别教案资料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备教策略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练习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两个问题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课堂实录
    [ 设计依据与教学目标 ]林教头风雪山…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设计
    课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
    故事: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陆虞候火烧草…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人教版高二必修)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
    品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里的“风”“雪”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读后感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反思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说课稿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练习题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故事概要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批注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课堂实录1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2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3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4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5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设计
    小事物·大文章——《林教头风雪山神…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6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创新教学设计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失街亭》教案…
    必修五《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设计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写作技巧解读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同步练习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景物描写的妙…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知识讲解 分析《林…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
    《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设计与评析》选…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备课素材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周考试题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设计2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说课稿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预复习参考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实录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装在套子里的…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设计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题意集说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课堂习题及答案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练习题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课文探微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案例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课堂实录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第二课时教学实…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设计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说课稿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