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
教学目标:学习风雪在文中的作用进而掌握自然环境在小说中的作用。 1、衔接过渡 上节课我们已经一起梳理了本文的故事情节和了解人物性格,现在我们来一起回忆一下,大家看黑板上,这是一条表示林冲一波三折的命运曲线,请大家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将这些表示课文内容的纸片贴在曲线上,看谁的理解最到位。 学生贴,活跃气氛。 2、看来大家上节课学习的很认真,贴都很棒,在这三个地方发生了很多事,林冲的状态也从缓和到大怒到心慢了下来,到最后的大喝一声杀敌。性格也发生了转变,从重情义、性急到随遇而安到最后的奋起反抗,完成了命运的转折点,终于逼上梁山。 同学们再看这个图示,能不能给这个故事重新起一个题目?自己来说说 如:林教头血染山神庙、林教头一生的转折、林冲被逼上梁山、快意恩仇山神庙、林教头怒杀陆虞侯 4、题目起的非常好,而施耐庵起的题目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学生一起回答)板书题目 大家看你们的题目和施耐庵的题目主要不同在哪里? 学生:施耐庵的题目中有风雪 ,我们的没有 5、那我们就看看施耐庵题目中的风雪有什么作用?他为什么用到,而我们却没有。请同学们快速看描写风雪的句子主要集中在哪些段落?注意“集中”二字。 学生:7-12段 6、都好,7-10段应该是更加集中地描写了风雪。我们现在学习小组合作,找出所有描写风雪的语句?请同学来读读自己所找到的句子: 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那两间草厅已经被雪压倒了、火盆内的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 7、大家找的都很好,我这里也找了几句自己认为比较典型的, 大家听风雪声音30秒,来感受一下: 8、如此这般的朔风大雪,作者用了很多的笔墨。它有何作用? 学生:渲染了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推动了情节发展(板书) 9、这么快就回答出来了,有些不完整,或者不深刻,那么现在我们按照我们的学习小组,任意选择一方面来讨论一下,看看在这篇文章中,风雪渲染了什么样的气氛,烘托了人物的什么形象,怎样推动情节的发展的?讨论完后推选一个代表来和大家交流。 10、推动情节发展:因为风雪大,林冲住的地方又特别的简陋,所以他出去买酒来取暖,才没有被草料场压死,才到山神庙,没有被火烧死。(板书:买酒-压倒草场-入宿山神庙) 选择推动情节方面的有没有人补充? 因为风雪大所以压到了房子,所以林冲才到山神庙,才听到陆虞侯的谈话,才奋起反抗。(板书:入宿山神庙-偷听-反抗) 因为风雪大,林冲在山神庙采用大石头靠住门,才使得陆虞侯他们进不来,进而林冲偷听到他们的谈话,才激怒林冲杀人,才有上梁山的结果。(板书:石头靠门-偷听-杀人-上梁山) 真是不错,看来不需要我补充了,大家准备的非常充分,讨论也非常有效果,在推动情节方面基本这样,风雪为情节发展提供了合理的条件。 11、另外两方面的作用,有没有人选择,抓紧时间啦。没有人主动讲,我就请某某同学来说说。 渲染了紧张的气氛 看来大家的感觉都是一样的? 老师:随着情节达到高潮,这时风雪也随之而起,朔风卷着鹅毛般的大雪,低垂的浓云压在头顶,天地茫茫一片,雪越下越大,雪借风势,风助雪威,天地昏暗,在这样的氛围下,林冲走向了反抗的道路,的确渲染了一种紧张的气氛,大家还能不能看出其他的氛围? 还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氛围,好像有种壮美的感觉。 老师:很好,他们的这种感觉都很好,概括在一起就是? 悲壮 老师:我们解决了第二方面,风雪的描写渲染了一种紧张、悲壮的气氛(板书:悲壮) 12、有没有选择第三方面的? 看来大家都回避了自己认为难的,没有人选择,那么现在我们集中在这个问题,大家再讨论。 既然这一方面是烘托人物形象,那么大家可以结合我们上节课分析的林冲这个人物形象入手,这样的风雪,林冲是怎样表现的? 学生:在这么大风雪中,林冲依然能够泰然处之,好像风雪越大,林冲反而越悠闲。 老师:已经说得很好了,大家有没有受到启发的? 学生:好像是风雪越大,林冲面对这样的风雪能够忍受,暗示了林冲的随遇而安,等到后来风雪达到了高潮,渲染除了紧张、悲壮的气氛后,林冲在风雪的带动之下,走上了反抗道路。 老师:很好,只要大家肯动脑筋,就没有解决不来的问题,在风雪推动情节,渲染气氛的同时,林冲的性格也随着风雪的发展发生了质的改变。(板书:随遇而安-奋起反抗) 大家结合我们的课文,具体分析了风雪的作用,其实认为它精彩的不光是我们,给大家介绍一位专家,他就是鲁迅。 鲁迅先生在《花边文学·大雪纷飞》中曾说:"《水浒传》里的一句’那雪正下得紧’,就是接近现代的大众语的说法,比’大雪纷飞’多两个字,但那’神韵’却好得远了。 13、老师:对,“一个紧字,境界全出”,鲁迅先生也说,“风雪下得紧了”,神韵极高,那么我们开始时给此文命名中文什么没有风雪呢?这里风雪的描写到底能不能去掉?会不会影响林冲上梁山的结局?大家先自己试着解决一下,小组讨论一下。 学生:不能去掉,因为我们刚才已经分析了风雪的作用,是风雪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最后才有林冲上梁山的结局。而且对气氛,人物都有作用,效果很好,不能去掉。 能去掉,林冲上梁山是必然的,没有这次的风雪,还会有其他的事情发生,比如说用其他形式来陷害他,林冲被逼急了,还是会上梁山的。 老师:看来放大家意见截然相反,而且都说的有道理,我们看看分别有多少同学支持他们? 统计人数: 既然这样,那你们就必须说服对方。 学生1方:(1-2位) 学生2方: 老师总结:很好,这两种不同的看法是可以统一的,我们得出了另一个作用:自然环境暗示社会环境(板书:暗示社会环境) 老师:逼林冲上梁山的是高球,是当时黑暗的社会,而不是那一场自然界的风雪,所以这场风雪去掉了,并不会改变林冲上梁山的结局,林冲性格的转变,关键在于一个“逼”字,“逼上梁山”、“官逼民反”。从林冲的遭遇我们可以看到加害于他的封建统治阶级的凶残、卑劣、阴险、狠毒。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虽然安分守己,忍辱求全,也被逼得走投无路,愤然而起;至于广大的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人民群众,他们所遭受的迫害,他们所承受的痛苦就可想而知了。因此,只有奋起反抗进行斗争才是唯一出路。林冲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走向反抗道路,体现作品中心思想——“官逼民反”。可是从效果上看,这场风雪还暗示了当时的社会环境,而且又推动着情节的不断发展,所以不去掉效果更好。 到现在为止,我们对这篇文章的自然环境的描写已经掌握的很好了,到底有多好,我们马上就会见分晓,这里有一份关于环境描写的专题训练,也稍微涉及了一点社会环境的复习,里面选取的文段都是以前学过的文章,大家把它完成好。 1、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只剩下一片乌蓝的天,除了夜游的东西,什么都睡着……点上遍身油腻的灯盏,茶馆的两间屋子里,便弥满着青白的光。(鲁迅《药》) 问:这段文字采用了什么方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渲染一种阴暗、凄清的气氛。同时通过环境描写反映时代的沉寂、肃杀。 2、微风早已停息;枯草支文直立,有如铜丝。一丝发抖的声音,在空气中愈颤愈细,细到没有;有如铜丝。周围便都是死一般静。两人站在枯草丛中,仰面看那乌鸦;也似的飞去了。(鲁迅(药)) 问:这段文字采用了什么方法,有什么作用? 烘托了环境的荒凉与阴冷,反衬人物的失望与茫然。 3、日历的年底毕竞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声音还没有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祝福》) 问:这段文字采用了什么方法,有什么作用? 交代了祥林嫂生活的环境,是一个封建习俗根深蒂固的环境。整个的环境非常沉闷,令人窒息。 4、我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声惊醒,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火光,接着又听得毕毕剥剥的鞭炮,……又隐约地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瞒珊,预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祝福。(鲁迅《祝福》) 问:这段文字采用了什么方法,有什么作用? 呼应开头,用沉闷的祝福环境来反衬祥林嫂的悲惨命运,同时烘托作者愤激、沉痛的心理。 出色的景物描写,能烘托人物的思想、性格、身份、心理,推动文章情节的发展,真实的反映社会背景。 板书 林 教 《水浒传》 头 山神庙 施耐庵 风 奋起反抗
雪 1、推动情节 正面 2、渲染气氛 风雪 3、刻画人物 侧面 4、暗示社会背景 山 酒店 材料场 神 重情义、性急 随遇而安 庙
|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第二课时教学实录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课堂实录 |
下一篇文章: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设计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