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设计
|
杨夏 环节一 解题一 1 林教头何许人也? 林教头,林冲,原是北宋京城的80万禁军(保卫京城的军队)枪棒教头(教官)。 2 看过《水浒》的同学能否说说他的最终归宿? 上梁山,落草为寇。 3 列出身份上的矛盾:官——寇,引发学生思考这个转变的原因。 4 列出《水浒》中关于林冲的情节: 误入白虎堂,刺配沧州道,棒打洪教头,风雪山神庙,雪夜上梁山。 教材何以独选这一回? 环节二 阅读课文第一节(1) 1 请同学们集体朗读第一自然段。 2 拟一个八字小标题:林教头沧州遇旧知 3 第二段开头说“且把闲话休提,只说正话”,那第一段是闲话吗?闲话为何还要说呢? ①交代前因: 逼 高官——小官 A设计陷害b刺配充军c途中暗杀 ②突显人物性格:a侠肝义胆、济危扶困 b委曲求全、逆来顺受 c身处危难、心系他人 (为人出手,为己忍耐) ③铺垫后文:李小二知恩图报,告知陆谦密谈。 环节三 阅读课文第二节(2-6) 1 同学们结合课下注释阅读本节课文。 2 拟一个对联式的小标题:陆谦设计害人,林冲买刀寻敌 3 在李小二眼中,林冲是个什么样个性的人? “林教头是个性急的人,摸不着便要杀人放火。” 4 课文这一节中哪一个情节可以印证这一点? 林冲买刀寻敌,可见林冲也是个血气方刚的人。 5 列出性格上的矛盾:软弱——刚强,引发学生思考这个矛盾的原因。 补充林冲在面对妻子被调戏时的选择:a第一次戏妻:“举得高高的拳头又轻轻放了下来”“不怕官,就怕管” b第二次戏妻:“拿起一把牛角尖刀”“人在矮檐下,不得不低头” 那林冲的软弱是他本身的性格弱点还是带有一定的社会性? 林冲身为朝廷命官,其生存环境决定了他对于官场有较强的依附性,因而他的软弱是带有很强的社会性。 逼 高官——小官 a设计陷害b刺配充军c途中暗杀d跟踪密谋 环节四 阅读课文第三节(7-9) 1 同学们结合课下注释阅读本节课文。 2 拟一个八字小标题:林教头安守草料场 3 “这屋如何过一个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反映出他什么性格? 安分守己、随遇而安 4 “便去包裹里取些碎银子……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这段文字是对人物的细节描写,请问在文中起了些什么作用? ①交代人物性格:细心缜密,事事留心,处处小心,不敢造次,生怕惹祸。 ②为后文作铺垫:草料场起火并非是林冲疏忽。 环节五 阅读课文第四节(10-12) 1 同学们结合课下注释阅读本节课文。 2 拟一个对联式的小标题:陆谦火烧草料场,林冲血染山神庙 3 林冲入庙的一系列的动作在文中起何作用? ①交代人物性格:小心谨慎 ②推动情节发展:便于听到三人交谈纵火内幕。 4 请根据上下文写出第11段中说话的几个人依次是哪一个。 ①⑤⑦差拨 ②④⑨陆谦 ③⑥⑧富安 根据主要是三个人的身份。 5 有学生说文章最后一段可以说是“酣畅淋漓,大快人心”,请同学们朗读第12自然段,欣赏林冲雪夜复仇篇。 逼 高官——小官 a设计陷害b刺配充军c途中暗杀d跟踪密谋e赶尽杀绝 一直隐忍的林冲在这里终于忍无可忍,奋起反抗,挣脱了他一直依附的,心存幻想的官场,手起刀落,干净利落,撒手上梁山,落草为寇,站在了官场的对立面,完成了他的新生。这就是“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 逼 高官——小官 反抗 林冲人生选择上的变化:忍耐——反抗 环节六 讲授《水浒》的现实性 《水浒》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小说,自古以来,但凡发生农民起义都因当朝昏庸无能,生灵涂炭。因为中国的老百姓实在都是那么安分守己之人,他们易于满足,只要能让他们安稳地过上奴隶生活即可,不到连奴隶都做不了,百姓是不会反抗的。 环节七 解题二 同学们给课文重新拟一个标题, 比较新标题和原标题,找不同。 环节八 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2 找出所有写风雪的句子,并判断是正面写、侧面写还是暗写,请同学们集体朗读。 3 如此这般朔风大雪,作者用了不少笔墨,在文中有何作用? ①渲染气氛 ②烘托人物形象 ③推动情节发展 ④暗示社会环境 4 任选一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①渲染气氛(紧张、悲壮) ②烘托人物形象(随遇而安——奋起反抗) ③推动情节发展(买酒—压倒草厅—入宿山神庙—推石头靠门—偷听—杀人反抗—上梁山 风雪为情节发展提供了合理的条件) ④暗示社会环境 5 拓展介绍鲁迅的评价:“《水浒》里的一句‘那雪正下得紧’就是接近现代的大众语的说法,比‘大雪纷飞’多两个字,但那神韵都好得远了。” 6 知识训练 到现在为止,我们对这篇文章的自然环境的描写已经掌握的很好了,到底有多好,我们马上就会见分晓,这里有一份关于环境描写的专题训练,也稍微涉及了一点社会环境的复习,里面选取的文段都是以前学过的文章,大家把它完成好。 (1)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只剩下一片乌蓝的天,除了夜游的东西,什么都睡着……点上遍身油腻的灯盏,茶馆的两间屋子里,便弥满着青白的光。(鲁迅《药》) 问:这段文字采用了什么方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渲染一种阴暗、凄清的气氛。同时通过环境描写反映时代的沉寂、肃杀。 (2)微风早已停息;枯草支文直立,有如铜丝。一丝发抖的声音,在空气中愈颤愈细,细到没有;有如铜丝。周围便都是死一般静。两人站在枯草丛中,仰面看那乌鸦;也似的飞去了。(鲁迅(药)) 问:这段文字采用了什么方法,有什么作用? 烘托了环境的荒凉与阴冷,反衬人物的失望与茫然。 (3)日历的年底毕竞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声音还没有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祝福》) 问:这段文字采用了什么方法,有什么作用? 交代了祥林嫂生活的环境,是一个封建习俗根深蒂固的环境。整个的环境非常沉闷,令人窒息。 (4)我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声惊醒,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火光,接着又听得毕毕剥剥的鞭炮,……又隐约地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瞒珊,预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祝福。(鲁迅《祝福》) 问:这段文字采用了什么方法,有什么作用? 呼应开头,用沉闷的祝福环境来反衬祥林嫂的悲惨命运,同时烘托作者愤激、沉痛的心理。 出色的景物描写,能烘托人物的思想、性格、身份、心理,推动文章情节的发展,真实的反映社会背景。
|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设计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设计依据与教学目标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
下一篇文章: 课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
|
|
|